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出台,表明我国国内企业股权激励的尝试终于有了里程碑式的成果。然而,在股权激励有关认识上仍然存在误区,该《办法》与现行法律也存在相抵触之处,股权激励仍然需要从观念认识、政策法规、制度保障与监督等方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施行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正式建立。股权激励是指公司股东会赋予企业员工一定比例股权或限制性股权,使得被激励员工与公司股东一起分享利润、承担风险,激励员工长期勤勉为企业服务的一种企业管理措施。股权激励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种机制,目标是激发核心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尚未上市的高新科技公司而言,实务中比较常见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干股分红权、持股平台股权、实际股权。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业界关注点大多集中在上市公司层面,而对非上市企业关注度较弱,但非上市企业对股权激励制度同样存在需求.本文分析股权激励机制的原理以、实施过程中潜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制度的经济价值在于通过企业内部的契约安排,使经营管理者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者,进而改变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促使经营管理者为达成企业股东的利益目标而采取行动。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股权激励制度的经济价值还必须依靠法律的制约和市场竞争的制约。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激励过度问题反映出了我国在法律保障和市场建设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市场环境和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岩 《法制与经济》2008,(14):102-103,107
股权激励制度的经济价值在于通过企业内部的契约安排,使经营管理者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者,进而改变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促使经营管理者为达成企业股东的利益目标而采取行动。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股权激励制度的经济价值还必须依靠法律的制约和市场竞争的制约。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激励过度问题反映出了我国在法律保障和市场建设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辉 《河北法学》2006,24(6):32-39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其利益与企业趋同,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目前,由于现有制度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不足与激励不当的问题并存,激励效果也不尽理想.为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以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7.
目前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不少国有企业改制实行了职工持股。如职工直接入股,职工以自然人身份作为发起人直接入股;组织职工持股会入股;企业经营者期权激励制,给职工一定份额的股份。通过股份制改革,让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权,有利于把职工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拴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本文就职工持股制的股权认定和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旨在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调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9.
王永德  刘云亮 《行政与法》2009,(12):109-112
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是现代公司结构治理的重要措施和内容之一。股权激励适用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内部职工,它具有许多法律特性,如激励标的及对象特定性、激励股权锁定性、激励程序公开性等;我国近几年在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激励标的征税标准不明、对制定股权激励计划主体公正性存疑、激励幅度和业绩评价均无法律依据、激励机制监管缺失等等;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明确股权激励措施的税率制,实行独立董事股权激励计划负责制,实行股权激励标准制,完善股权激励监督制等等。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制度是以员工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权利,使其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利润分享,并承担经营风险,从而使员工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而服务的一种制度。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相继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股权激励的内容、实施程序,监管和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股权激励制度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三板”股权激励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忻 《法制与社会》2014,(13):250-252
"新三板"新的《业务规则》出台之后,股权激励引起了普遍关注,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目前企业还是采取观望的态度。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运用较多,但非上市公众公司有自身的特点,在制定新的实施细则的时候应当在借鉴上市公司经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非上市公众公司自身特点,笔者对于"新三板"的股权激励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股权激励始于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股权激励虽有规定,但我国的股权激励总体上表现出"以规章主导改革"的制度供给模式。此种模式不仅影响到法制的统一性及协调发展,而且对统一的资本市场实践无益。因此,应通过立法创新、完善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相应规定、制订股权激励单行条例等来重构我国股权激励的法律制度,使股权激励的负效应减至最低,实现效率最大化与公平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股权激励计划是一种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方式,有限责任公司同样需要此类计划。但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面临的特殊法律问题。如股权来源、股东人数限制及权利实现与股权变动等问题。本文认为确定股权激励方式很重要,并且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文件及善用信托制度等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上市公司纷纷选择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作为其为高管准备的"金手铐"。但由于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的缺失,股权激励在带来较多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厘清股权激励的规制缺漏,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法律规制,将使得股权激励能真正地推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变革,满足其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5.
赵华 《中国律师》2023,(5):83-85
<正>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自2023年3月31日起实施。该制度规则共6项,包括《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试行办法》)和5项配套指引(以下合称“境外上市新规”)。又逢《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第十七章“股份计划”的首度更新,且已于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笔者选择股权激励部分来进行分析,根据实施股权激励的时点,可粗略将香港IPO涉及的股权激励计划分为上市备案前制定、上市后实施(以下简称“IPO前”)的股权激励计划和IPO后的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16.
《商务与法律》2006,(6):31-31
2006年12月6日,国资委与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同时公布,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由此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拉开序幕。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从2006年12月6号开始实施,境外公司从2007年3月1日起实施。按照办法规定,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股权激励方式;境外国有控股公司有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等股权激励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激励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59岁”现象和短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计剑锋 《中国律师》2006,(10):62-64
外资并购是外国投资者通过股权并购协议或资产并购协议对我国境内企业实施的一种产权交易。从实践上看,外资并购主要有二种形式:其一为股权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我国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非外资企业增资,使该境内企业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其二为资产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  相似文献   

18.
王宏 《江淮法治》2008,(12):22-22
不久前,南方某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省情调查报告指出,当前该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有的企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高管几年间获得几千万元甚至近亿元报酬,企业却亏损……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期,我们就来聊聊高管的薪酬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三军 《法人》2011,(4):32-33
近日,某省政府出台了该省“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该省股权投资基金和管理企业的设立程序、登记注册条件和鼓励扶持政策,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有了法规和政策依据。《办法》旨在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融资和增值服务。私募股权融资,有利于拓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准状况。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私募股权融资是一把双刀剑,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20.
林海健 《法制与社会》2013,(14):170-171
阻碍我国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是股权高度集中、产权主体区隔不清,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创业者价值观及其低知识水平的制约以及现实制度和传统文化的制约。改革良策是稀释股权实现产权多元化、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化解内在风险、对职业经理人进行股权激励以及以《公司法》为向导、以现代资本运作市场为平台,充分促进股权良性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