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剃头匠升官     
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但当了皇帝后,身边服侍的人也多了起来。裁缝庖厨、医卜车夫,一应杂役应有尽有。有一位姓杜的剃头师傅,专门负责给朱元璋打理容颜,职称就叫"整容匠"。一天,杜师傅为朱元璋修指甲。事毕之后,他把剪下的碎指甲小心翼翼用纸包好,揣进怀中。朱元璋看在眼里,问杜师傅意欲何为。杜说:"指甲出自皇上圣体,卑职将携回家去,谨慎地珍藏起来。"朱元璋斥道:"你胆敢诈我,你为朕修了十几年的指甲,难道都珍藏起来了吗?"  相似文献   

2.
古语又说"游必有方",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父母亲在孤单地望着我所在的方向。夜静静的,经过一整天的执勤,我现在终于可以坐下来。脑中的思绪斡旋盘绕,超越手底的键盘,飞回了更久远的昨天。2010年底。时值大三,休息在家,和父母围桌而坐。"儿子,毕业后你有什么打算?"父亲问我。"就走一步看一步呗。"我应付着。"  相似文献   

3.
袁成本  张驰 《法人》2010,(10):16-23
伴随着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破产及其下属的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辽宁省最后一家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在一片争议声中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锦化集团摇身一变成为方大化工的结果其实已经注定,但这一充斥利益纠结的转换过程仍然迷雾重重:有着70多年历史的锦化集团在古稀之年被破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其破产时身负数十亿的外债从何而来?ST锦化在重组之时,其资产是如何评估的?又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处理债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1,(25):48-48
提起古代平头百姓的住房,多数人会如此联想:"有能力你就盖房,没有能力,就算挖窑洞、钻地穴、搭草棚,和政府都没关系!皇帝老儿军国大事、三宫六院都操心不过来,怎么会操心穷人的住房呢?"其实,如此想象不无道理,起码"秦汉魏晋南北朝",要论政府去解决穷人住房问题,史料上确实少有记载,但自唐代以来,还真有些为"穷人住房问题"动"真格"的!  相似文献   

5.
一窝"硕鼠",打通了生产、运输、监控、计量、保安、销售等各个环节,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竟窃得国家财产价值达3900余万元。发生在特大型国有企业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的这一起全国罕见的盗窃案,直至案发,集团领导都毫无察觉!人们不禁要问,在这起罕见企业内盗案的背后,都有一些怎样的管理漏洞?  相似文献   

6.
作文 《政府法制》2011,(21):43-43
上古时代,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 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黄帝上前问道:"小童,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去,你知道吗?" 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给他们指路。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吗?"  相似文献   

7.
施明 《政府法制》2010,(22):53-53
谦称 一个师爷胸无点墨,一心想升官发财,为了巴结讨好上司,特地设了丰盛的酒席,宴请县官。喝酒时,师爷讨好地问:"太爷有几位公子?"县官不假思索地说:"有犬子二人,你呢?"县官反问,可把师爷难住了。他暗暗想:县太爷还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自己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1,(6):6-7
2010年5月11日,以"天上人间"的停业整顿为标志,一场席卷全国的"扫黄风暴"骤然展开。准确地说,这已不是一场"风暴",更有"会战"的意味,大半年过去了,还没有止歇的迹象,"以前严打时,都是躲一阵子就过去了,现在风声很紧,基本就没停过"。北京、东莞、南京、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无一例外。以前也经常会有"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人们每每戏言"有本事把‘天上人间’办了",而今"天上人间"确实给"办了",还真成为一个标杆。  相似文献   

9.
黄鸣 《法人》2010,(6):87-87
有人曾经问我:虽然师傅教徒弟,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但随着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徒弟羽毛丰满了以后,最先替代的是师傅,师傅成了竞争的牺牲品,所以为了职场自卫,师傅是不愿意把技能教给徒弟的黄总对此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0.
幽默大王     
道歉法官问杰克:“你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亨利先生?”“是的,先生。”“你愿意道歉呢,还是愿意被罚款?”“我愿意道歉。”杰克打电话给亨利,说:“我是杰克,昨天我叫你见鬼去,你现在不要去了。”  相似文献   

11.
轻音曼妙,往事如烟,文字难以说时光之痛,那年,未来遥远得没有形状,我们单纯得没有烦恼。问:在学校你得到了什么?答:和你一起的过去。问:在学校你失去了什么?答:和你一起的未来。早晨交班会,看到屏幕上的日期,感觉很熟悉,猛然感知:今天是你的生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记得课间在走廊,偶遇甲同学说的那句"哎哟,你俩连说话语气都一样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摘自:《大话西游之孙悟空时代的活法》 作者:林电锋 出版:法律出版社 孙悟空被"双规"时想什么"双规"是指某些人员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纪律检查机构要求该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去交代自己的问题"。大闹天宫的孙大圣,由于"犯上作乱",也被"双规"了。执行机关是佛家,指定地点在"五行山",指定时间"五百年"。  相似文献   

13.
幽默     
读书 T一脸愁容地走在回家的路上,J一见他就问:"你怎么了,怎么愁眉苦脸的啊?" T:"别提了。老师留了个作业,叫‘昨天你都做了些什么’。" J:"那还不好办么?你昨天做了些什么?"T:"还能有什么?喝酒呗。那我不能写昨天就喝酒了吧?" J:"傻子!你只要把‘喝酒’的字眼改成‘读书’不就好了么?"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1,(22):37-37
官员"治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比比皆是,于是历代王朝都重视"治庸",尽管多数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15.
吕斌 《法人》2011,(6):74-75
"看上去很美"的三网融合,由于涉及多方利益纠葛,几近夭折。何时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仍然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16.
一念之差     
汪志 《政府法制》2010,(22):49-49
市外贸局副局长招考工作已进入尾声,老魏得知自己的笔试、面试成绩均列第一,得意不已。 老魏做了十几年的机关科员,文字功底扎实,工作又勤勤恳恳,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意料之中的。成绩公布当天,老魏的妻子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家人正吃得津津有味时,老魏的手机响了。老魏刚说了声"您好",对方就开口道:"是老魏吗?你现在在哪儿啊?"  相似文献   

17.
金泰 《政府法制》2010,(14):44-45
反贪污、反腐败,各国都有自己的高招。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反腐",靠的就是愿者上钩式的"钓鱼"。特工们扮成形形色色的"高官"、"富商",混迹于官场和商场。他们不是"送礼"就是"索贿",很像那么回事。不过,谁要是心存邪念中了招,等着他的就是一副手铐。  相似文献   

18.
人在尘世中,都是饮食男女。男人往往喜欢"吃豆腐",男女间因第三者介入常导致其中受伤害的一方大为"吃醋"。可许多人光会"吃豆腐"与"吃醋",而不知其来历,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源溯本,这"两吃"各有一段饶有风趣的典故。  相似文献   

19.
韩荣 《检察风云》2010,(14):36-37
湖北十堰一男子偷渡出境赌博时,获知他国有一种利用感冒药提炼麻黄碱从而制造冰毒的技术。在利益的驱使下,该男子拉拢多人成立了一个分工严密的组织。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他们还从境外将两名缅甸人请到国内当师傅,由此走上了疯狂制毒路……  相似文献   

20.
鲁菲  丁莎 《政府法制》2011,(21):30-31
在庄严肃穆的故宫内城墙脚下的过道两侧,每隔十米就站立着一个身着铠甲手持盔帽的"御林军",守卫着即将开业的顶级私人会所——建福宫。宫内两侧的墙壁上,挂着用长方体透明玻璃围着的"江南织局内造"的"蓝地獬豸补子织金缎"文物,并以黄色帛锦制成的"圣旨"形式昭告曰:建福宫修饰一新,堂皇揭幕。 如今,只要拥有全球顶级富豪的身份、缴纳100万元人民币的会费,就可以在这紫禁城里获得帝王般的待遇。当然,这样的待遇只有500个席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