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网络议政"和"网络倒逼决策"已然是当前我国互联网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透视近年来数十起网络公共事件可以发现,即便是在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特定领域里,网络民意也不再局限于只对政府选定的政策议程进行讨论、监督和评价,而是不断借助网民集体行动和媒体的力量,在社会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确立新的政策议程,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因此,客观且准确地描述并抽象出中国网络公共事件的议程互动模式以及理清该模式中主要环节的变化方式、作用及相互关系,对于提升网络时代中国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技术咨询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顾问方),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和信息,就特定的技术项目为另一方当事人(委托方)完成咨询报告、解答技术问题、提供决策参考而订立的技术合同。我们对技术合同法所称的“技术咨询”一词可以采用广义的理解,即技术咨询不仅仅指的是对某个特定技术项目进行论证、预测、分析、评价,而且也可以引伸到有关“软料学”的研究活动之中。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其主要特征已为人们公认,即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把科学引入决策的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手段,采用民主、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初期导致合作医疗解体的直接动因是政府决策者的"不决策"行为。"不决策"作为政策选择的一种隐蔽形式,它的合理性论证是在特定话语的建构作用下实现的。具体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现代化"话语中,合作医疗被建构为文革"左"倾的产物、"非生产性开支"和落后的初级健康保障制度,从而遭到了质疑乃至"否定"。话语总是与权力关联在一起,话语建构本身就是一种隐蔽的权力运作方式。在农村医疗领域中,话语权的缺失是农民群体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智库的地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智库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政治体制转型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民间智库是吸纳社会声音和汇集人才的客观需要,是知识与政策的沟通平台,是政府公共决策的有益"伙伴",可以为我国培育理性公民和创造良好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对新形势下我国刑事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刑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政策。正确认识、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执法实践中有力地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以"宽""严""济"为关键点,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刻内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际上也就是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就是要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一政策可以通过对"宽"、"严"、"济"三个关键词的理解来把握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法律,作为人们行为的刚性准则,作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器,可以出自国家,也可以来自民间;可以有国家强制力威慑,也可以由社会组织保障实施。全球化进程是在缺少世界政府干预的背景下展开的,这就为全球社会有机体充分发育提供了天然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人类共同法。人类共同法的产生出于全球公共事务和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它有自己特定的调整领域,不仅不会消弥国家法,反而会与国家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以想象,未来的人类法必然是一幅多元图景,人类公共事务必然仰仗各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球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有利于资本、服务、制造业、原材料和公司自由流动的法律与政策,将本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领域,推动了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也使得一直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与技术之间的特定边界不复存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将许多现实世界的问题延伸至网络,网络暴力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推进司法改革"就是为实现"依法治国"而进行的实际努力。如何推进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这是摆在我国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陈光中教授主持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与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合作,共同撰写的《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一书,就是试图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确立座标,进一步向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靠拢。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所谓"联合刑事司法准则",是指由联合制定、认可或倡导的,要…  相似文献   

9.
<正> 在现代社会里,决策(主要指国家高层决策,下同)首先要集中群众和专宗的意志与智慧,要有科学依据、科学方法和科学程序,决策结构和决策过程要有制度保证。这就是现代决策必须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而决策制度化的核心在于法制化。在目前,决策体制的法制化,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法制的重要方面。决策,简言之,就是一定的组织和个人为了特定的目标而对多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咨询业的发展,咨询作为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其自身也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理论和方法。首先人们肯定了咨询是属于现代信息社会中与科学技术相关联的第三产业,它与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一起形成了为科技发展服务的新型行业.它在咨询主、客体双方传递知识、经验、技术和技能,其服务是有偿的但并不以赢利为主.咨询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利用社会上各学科专家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去解决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问题,为决策提  相似文献   

11.
法根源于人性。人性的自然层次与法无关;只有当人具有理性和生活于社会之中后,才产生了对"法"的需要,以协调人们之间的活动,理性也才使人有能力为自己立法,因为法是具有理性的人和谐交往的准则。正因如此,法所表达的主要是人的社会生活之道,这个道就是广义的道德,它的终极就是正义,即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当然,这个道与自然之道并不是截然分离和对立的,而是在对后者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创制出来的,是人的思维着的理性为人所立的法。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现代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它源于利益冲突,起于社会融入困境,是特定社会群体权益无法有效实现的体现,是特定社会群体与特定社会结构的对接关系障碍的反映。其社会后果的严重性,社会代价的严峻性,必须使之得到有效治理。以政治途径为主,坚持"秩序优先"的原则,在现代国家建设和现代社会建设两大主题之下,克服政策上的发展导向和民生导向关系的偏颇、均等化的制度供给不足、体制性的"以官治官"、"对上负责"、追求"政绩工程"内生治理机制的缺陷,以制度供给与微观的议题化治理的双向互动、上下互动,建立系统治理架构,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论立法政策取向与利益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唯  雷振斌 《法学论坛》2006,21(3):23-29
立法政策是立法者对特定行为所作的决策,表明了立法者对该行为的态度。立法政策的确立,必须对行为所涉及的各种利益进行衡量,力求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也平衡其他利益,使社会的利益总量达到最大化。本文使用利益结构分析方法对利益取舍做出衡量,为确定立法政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小议品德     
杜红霞 《中国监察》2009,(23):61-61
品德是什么?品德即道德品质,也就是一个人的人品、德行。其基本内涵是讲诚信、有爱心、知荣辱、守规矩。品德也有“公”和“私”之分。所谓“公德”就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与他人、集体、社会、民族或国家有关的道德,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在《泰然任之》一文中指出了两种思想:计算性思维与沉思之思。计算性思维权衡利弊,达不到沉思。人们在这种思维中逃避思想,即逃避沉思之思。"沉思之思"思索存在问题,思考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立身与持存。而当下中国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基于"沉思之思"层面上"思考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立身与持存"的存在性、根本性、长远性以及终极目的性等深邃思想的指导,其显著表征就是各级政府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式的政策指向——这样的政策指向具有明显的牺牲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权利的特征。因此,基于技术世界中生态危机的状况,提出召唤思的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沉思之思,关注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生物性生存、社会性生存、精神性生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规范的社会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规范的社会学内涵魏宏法律规范,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即关于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得做的,哪些事是必须做的这样一些带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社会生活准则。那么,社会为什么需要法律规范,它主要调节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调节,及...  相似文献   

17.
对权利与义务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权利是主体在谋取和实现利益的过程中所产生和拥有的并得到特定社会确认和保障的资源 ,义务是人们在特定社会中通过利益的反射所付出的成本 ,是以期望和信任关系为依托 ,并以规范化了的行为为表现的自我职责和社会职责的统一体。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就是这种一般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领域里的特殊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的治理,主要仰赖政策与法律。促进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也促进了法律的发展,法律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有着独到的优势。现代性法律中具有促进型结构的规范类型的集合,可以概括为"促进型法"。英美法系限制干预型立法以"稳定"促进发展,大陆法系国家依法调控型立法以"鼓励"促进发展。"促进型法"具有内在的促进发展的特定规范结构,是专门促进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的抽象性、类型化的规范概念,既有核心内核和中心体系,又有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适应审判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是特定化而且升华了的社会道德。法院是维护正义的力量,法官是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因而法官职业道德标准应高于社会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20.
曲新久 《法学杂志》2007,28(1):10-13
一、引言 从"刑事政策是权力支持下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公共政策"这一基本命题出发,遵循刑事政策概念界定和学科建构的三定理,立足于广义论的立场、以政策科学为知识背景、运用刑事一体化的思想方法,刑事政策可以定义为,国家基于预防、控制犯罪以保障自由、维持秩序、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制定并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以及具体措施的.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