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大量的新变化,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国内有些善良的学者,大多看到了“文化全球化”表象的,纵向的新旧交替,但那些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向西方现代文明扩张的伟大结局致敬”的宏论,则忽视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横向的,单向的影响。虽然关于文化全球化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果,但随着这个概念的不断重复,文化界已经有把“文化全球化”当作“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同质化”的代词,“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的走向。对此,必须弄清“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和给我们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末冷战的终结使人类真正步入全球化时代,中国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全球化浪潮。然而正如罗伯特·塞缪尔逊所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尤为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党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 《理论导刊》2001,(7):47-48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中的渗透、影响、协作和联合的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活动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各国在经济上互为条件,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这股潮流必然会对党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抓紧研究全球化时期党的建设的对策措施,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远做好“三个代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给党的建设置就了新环境,提出了新课题   从经济全球化发展初期的情况来看,它至少…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 ,也是社会变化的“传感器”。透过青年思潮的兴起、变化、发展与走向 ,我们能真切的触摸到社会运行过程中怦怦跳动的脉搏。 90年代以来 ,中国青年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的演变轨迹也出现了重大转折。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及展开 ,中国青年思潮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两大走向将日益凸显。(一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初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用来描述各国经济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日新月异而形成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状况。然而它的作用又不仅仅止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政治…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跨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一个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际社会一股强劲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作为世界性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外化于物质技术的层面,在主权国家仍然构成国际社会最基本行为主体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必然会投射到文化、价值和伦理等层面,外化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战略意图。因此,经济全球化并不止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的历史过程”,它的背后永远蕴含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动机,“它试图根据一种比…  相似文献   

6.
何劭玥 《学理论》2009,(14):69-70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现代化因素日益增长,传统文化在与全球化文化的交锋中日益被边缘化。本文试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内涵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本,并从文化资本再生产和文化资本转换的角度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它将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 ,经济全球化既是发展的机遇 ,也是严峻的挑战。经济特区要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增创新优势 ,赢得新发展 ,必须深化改革 ,锐意创新 ,其中特区模式的创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经济特区模式的选择及存在问题1 经济特区模式的演变与定位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特区模式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 1979年 7月创办的深圳蛇口工业区是按亚洲出口加工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文化领域的消极影响90年代中期,来自西欧、北美。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20多名专家学者合作撰写了一本《竞争的极限》,在欧洲流传甚广,引起很大社会反响。《竞争的极限》的作者们认为,现在到处都强调经济竞争,搞得过了头。新自由主义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在把全世界引人一场全面“经济战争”的同时,正在把一种过分强凋经济竞争的意识形态带到社会文化领域。社会文化领域一切都要为经济竞争服务,一切都要为经济竞争让路,结果给社会文化领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包括“造成一种片面性,使人们仅仅关注人文…  相似文献   

9.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能够在中国兴起 ,既是当今世界改革与民主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新的科技革命充分体现了“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这一作用,提升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同时也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产生着深刻影响。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革,也引导当代经济走向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和控制的全球化趋势 ,必然向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渗透和扩散 ,对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构成现实的冲击。充分估计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的消极影响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对人们的理想信念教育 ,是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滕化鹏 《求知》2001,(11):31-32
中国加入WTO,对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引起了深刻变革,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中国“入世”,对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我国文化领域,尤其是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文化产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主化浪潮:状况、影响及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形成一股强大潮流,席卷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有弊。关键是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化道路。在实现政治文化进程中,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观望等待,而应结合本国国情,在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稳定地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一种古老悠久的社会现象,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文化,就不会有教育;如果抽去了文化,教育就不仅失去其内容,而且会失去其作用。在目前的全球化语境下,教育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同时也要警惕“殖民文化”,抵御“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是必然的。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这种趋势,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文化主权,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全球化及文化全球化“全球化”作为超越国家和跨越民族界限的概念,其内容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许多方面,所以对它的含义就有不同的理解。由于这一概念最早被应用于国际经济学,是由“一体化”转化而来,所以,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西化,是自由化。实际上,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全球化概念不仅在国际经济学,而且在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学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朱培康 《团结》2005,(6):4-5
我们民革召开这次“金融安全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这种形式,深入研讨我国当前面临的金融安全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具体问题着眼,为更好完成即将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服务。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进入了以和平发展为主流的时代,经济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世界各国屡次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甚至政治事件也都不断在昭示着同样的道理: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经济安全;没有经济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由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这种核心…  相似文献   

17.
说“改”     
如果要给几千个常用的汉字排名次的话,我以为“改”应排在最前头,因为它的功劳最大。没有“改”,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繁荣;没有“改”,人类就走不出茹毛饮血、群居洞穴的境地,甚至直立行走也不可能;没有“改”,作恶的人就会永远作恶,愚昧的人就会永远愚昧,被奴役的人就会永远被奴役,故宫里的皇位就永远属于一个家族;没有“改”,中国就实现不了现代化,也永远赶不上发达国家……可以说,没有“改”,就没有一切,  相似文献   

18.
许嘉璐 《民主》2004,(11):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也向世界文化多元化提出了挑战。文化底蕴不足的民族面临着文化泯灭的危险。就全世界来说,一旦文化的多元化消失了,变成了文化的一体化,那将是人类的末日。在这样的浪潮中,一个国家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学人深深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加强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迅猛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加入世贸步伐的加快,中国也在加紧融入世界全球化的潮流。全球化必将深刻地冲击和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它对我们党的建设也必然带来深刻的影响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种迅速变化的现实,抓紧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 中国融入全球化,可以促进我国深入改革和扩大开放,从而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中央才强调,今年工作的着力点将放在适应即将加入世…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国家形象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引人注目。当下,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探讨和研究“热浪不减”,并且取得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但总体上看,关于国家形象的探索还处于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文化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两种了不同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