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促进消费持续增长要厘清消费与投资的关系1.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人们不是为生产而生产,而是为消费即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而生产,这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一切历史阶段的普遍规律,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消费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源自经济活动内在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经济发展的目的既然是消费,那么满足消费需要就成为生产的动机。在市场利益机制驱动下的社会生产呈现出  相似文献   

2.
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制度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消费既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企业生产目标与可持续消费目标不一致、生产能力与可持续消费能力不匹配,资源回收产业与可持续消费不适应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包括将资源和环境成本内化的价格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激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经实际倡导和将来应该倡导的消费方式包括三个发展阶段,节俭消费、大量消费和自主消费。前面两种消费分别与生产者主权和消费者主权相连,虽然它们的产生都有历史的必然性,因而具有合理因素,但是,节俭消费方式其实只是受制于消费资料匮乏这一外在条件的产物,大量消费方式也是受制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外在条件的结果,所以它们都是非本真的消费方式。一旦人类通过经济增长克服了消费资料的匮乏和通过理论反思意识到了大量消费的局限,它就应该走向一种本真的消费方式亦即自主消费。自主消费是一种保留了前面两种消费方式的合理性但又扬弃了它们的局限性的消费方式,因而代表着消费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时,曾听到一些同志这样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虽然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就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能相反。其理由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计划经济,在国民收入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中,总是扩大积累,压缩消费。于是,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矛盾现象:社会主义强调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但结果总是以增长速度、生产产值为追求目标,实际上是为生产而生产。资本主义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但在生产扩大的同时,总是以适应市场需要为转移。因而,只要不是从理论上而从实际上说,就应该承认,在经济发展水平相等或相近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对人民生活的满足程度不如资本主义。事实真是这样吗?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如何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应更加引人关注.深入全面了解当前中小民营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摸清民营企业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对于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服务保证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观念和执政基础,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同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还存在着个体经济,而这个个体经济是具有两重性的。一方面,个体经济依附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补充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不足,在发展生产和提供服务上起到了公有经济无法起的作用,因而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矛盾关系,对繁荣经济、深化改革有重大意义.这里对生产与需要、计划与市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三对矛盾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供求关系的稳定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满足和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生产与需要的矛盾反映在商品生产领域里是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作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胡宁 《理论探索》2003,(2):57-58
消费者主权完全实现的结果是趋近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其实现条件是现实经济系统所不能完全提供的。造成消费者主权完全实现的现实障碍有其先天内生性的一面 ,也有其后天外生性的一面。我们所能做的 ,就是尽量减少消费者主权实现机制中的外生性障碍 ,以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消费和生产是一对辩证关系,马克思坚持以生产逻辑为主导,在生产过程中来解释经济,生产多少已然成了这对关系中突出的矛盾,随着大工业生产流水线的普及,企业为了获得规模效益,不断提高产量,攫取产品的剩余价值,产能过剩的现象尤其突出。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绿色经济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标杆和主流,因此消费含义也发生了时代性嬗变,消费作为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和"实现"的规定动作,其主体是人,因此,消费的志愿原则即"愿意与否"在现阶段已经向道德调节即"应该不应该"进行了转变。所以,消费伦理对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支撑,其在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成了使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相统一的发展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研讨会"于2017年12月27日在中央党校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议题作了发言。与会专家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也是新时代统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则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生产者服务业: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者服务业是面向生产过程而非最终消费的服务行业总称,它的发展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优化、推动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生产者服务业面临着发展不足、分布不均衡,市场结构不完善、进入壁垒较高,不够开放、各地区间缺乏协作机制,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关联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中长期发展对策应是:尽快完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推进生产者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区域协调、建立起比较优势突出的区域分工格局,强化对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财力与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们把这组报道奉献给读者,作为恭贺新春的礼物。这几年,我国人民的消费趋势有了新的变化,开始从低等消费向中等消费阶段过渡,尤其是农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吃,虽然在消费中仍占首位,但比重有所下降;穿用和其他消费以及新出现的消费领域的支出,有所上升。另外,吃穿用也开始从量的满足趋向质的追求。消费领域的可喜变化,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好形势。这组稿件还提示人们: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生产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共同努力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把握市场动向,使生产结构逐步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另外,还要看到,我国的生产水平还不高,财力物力都有限,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各种消费要求,因此,要对消费加以引导,使消费水平与国情、民力和生产水平相适应,并反对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趋向。如果这组来自街头巷尾的报道,能给您以新的信息,本刊编者将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现实经济生活来看,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的特有矛盾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一切公有制所共有的潜在于公有制自身中的矛盾: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劳动人民公共所有,但又不归其中任何个人单独地直接所有。也就是说,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生产的主人,都有义务和权力关心和维护公有财产与公共经济的发展;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无条件地对公有财产和公共经济发展自觉地承担主人翁的义务与责任。公有范围越大,公共经济的发展与劳动者个人收益之间的利害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消费既是人们为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物质财富的消耗行为,同时,消费又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与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紧密相连。消费的社会经济作用日益显著。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同样,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产品只是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因此,消费既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又是下一个生产过程的先导。只有适度消费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记者: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把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看待的。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怎样理解小平同志这一论述? 钟朋荣:首先,我们对市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市场是商品流通的产物,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会有市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经济发展对市场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也不为社会主义所独有。市场是商品交换之所在,目的也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我国消费增长发生了诸多新变化: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传统的消费热点增幅持续回落,增长渐趋平缓;消费渠道和结构持续改变,新兴消费增长迅猛;农村消费连续快于城镇,消费品市场的区域差距持续缩小。经济的增长必须要扩大消费需求,而消费的增加则要大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依靠创新供给来引导消费。具体可以在强化产品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运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规范竞争秩序与消费环境等方面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似乎不必遮遮掩掩,我国正面临着职业危害的严峻形势。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既然本是为了人民的幸福,那么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生产者的危害就不能置若罔闻。中国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曾有过很好的纪录,近些年,有关部门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当前最紧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无须担心经济增长放缓。从1980年至2010年的10%增速中放缓,这一天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到来。对于中国而言,重要的是经济放缓的后果,即这究竟是有助于解决老问题,还是会带来新问题。目前,人们对于"下一个中国"的走向没有丝毫怀疑:不平衡的制造模式将让位于更加平衡的消费社会。2011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决定实现消费导向型再平衡,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新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则推动了这一转变。"下一个中国"揭示了经济增长放缓轨迹的关键。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因素,是使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它体现了生产的目的和生产的效果,对于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具有指示和测评的作用,从而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GDP增长中的60%左右由消费拉动,消费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来说更是举足轻重。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清淡,有效需求不足成了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列宁曾经指出:“任何民主和一般的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恩格斯在论述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时指出,政治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这时政治就会加速经济的发展,这种政治本身也是有前途的:政治沿着经济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这时政治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政治是没有前途的。学习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使我们明确了三个问题: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集中表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