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厚泓 《学理论》2013,(28):20-21,41
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一项主要任务。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后,各国共产党对此做了艰难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克服了苏东各国共产党在认识论上的失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范围,从体制层次提升到功能层次和目的层次;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角度,从客体向度推进到主体向度;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视域,由内向性、封闭性导向外向性与开放性。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三大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势态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定位,确定其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根源于科学发展观理论自身的科学性、真理性,及被实践所证明的实践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真理性价值观,是指对真理或真理性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它既是真理观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哲学价值观范畴中的重大问题,因而真理性价值观蕴含着理论范畴的交会,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确定真理性价值观的本质内容,进而引深对某些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如真善美的整合一体,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座标的确立等是不无神益的。故此仅抛引玉之“砖”,以就教于理论界。一、真理性价值观拓展了真善美整合一体的方法论思路真理本身不是价值,但是,真理作为人类实践一认知活动、科学研究、理论思维所时刻追求的目…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重大实践问题。应该说,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特征的认识,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不断深化过程,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一位特征的认识,仍见仁见智、众说不一。我认为,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一位特征。  相似文献   

5.
人们视角与方法的不同 ,产生着不同的歧义理解。因此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必须不断深化。要全面理解 ,不能断章取义 ;要从社会主义本质和公有制的关系上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要明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改革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来看,改革的对象先是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后来深化为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突破;改革最终成为以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为指引,以初级阶段国情与时代特征为依据,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最新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及时代性等特征,并在中国当前发展的客观实际基础上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统一:一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二是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三是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具有崭新时代内涵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进一步成熟。社会主义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经济本质和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9.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过去很长时期,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制度和特征层面上,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一系列经济政治制度,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问题的认识重视不够。要超越单纯从具体制度和特征上认识社会主义,就需要从价值视野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就现实而言,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21,260(10)
从文化自信视角审视,增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凝聚社会进步思想共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彰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蕴涵;西方文化渗透的侵蚀、错误社会思潮蔓延的消解、文化力量整合繁难的冲击凸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困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品质、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向性和发展性功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品格、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能力明确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遮蔽性"导致了其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相互抵触和长期分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真理性和价值性、国家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的特质,使其完成了从"虚假"走向"真实"、从"遮蔽"走向"解蔽"的过程,从而在现实依据、理论特质和实践条件上保证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协调统一。在三者协同的实现机制中,领导权是核心,管理权是保障,话语权是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培  胡炜杰 《求知》2022,(2):33-3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理论选择的肯定性评价,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这种理论自信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其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享共富、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它同资产阶级民主和其它民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有没有阶级性?围绕这些问题,社会各界认识不同,意见不一,学术理论界观点对立,争论不休;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更是谬论百出,恶语连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解决民主本质问题,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认识,反击自由化思潮,都是意义重大的。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种种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民主的原意是多数人的统治或人民的权利。因此,对民主本质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表明,社会主义的生命活力源泉在于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实践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质精神与客观现实条件的有机统一,不仅依赖于实践者对理论本质精神认识把握的正确性,也依赖于对客观现实条件认识把握的正确性,还依赖于创造出二者有机结合的制度体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不仅在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社会主义的独特视角和方法。全面了解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和新视角,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理论体系,要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至少应从三个维度把握。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其二,它是与人类文明同行的社会主义,广泛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又向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它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如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一言以蔽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涉及三个理论层面:认识的客观性层面、真理性层面与现实性层面。黑格尔曾对近代以来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的客观性问题进行批判,指出其矛盾根源在于将真理理解为"恶的无限性",并以"真正的无限性"为原则提出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以其客观真理体系扬弃近代以来的"我思"哲学。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就在于提出关于现实性的理论,扬弃黑格尔的思辨真理观,阐明只有在现实性的层面,亦即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认识的客观的真理性,从而完成认识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一、认清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如果对这个问题搞不清楚,那么,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无从说起。所以,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关系到是否能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8)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后的特殊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和发展目标出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