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人文精神"新的内涵和意义。然而,正是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人文精神失落到即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具体表现为:人类自身的异化、理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的下降、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重塑人类人文精神必须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视界、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加强信息素养的培育和信息伦理的建设、增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指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具有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青年的成长和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不断地提高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审美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审美教育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从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审美与社会)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正因如此,审美教育几乎是和  相似文献   

3.
罗婷婷  邹政 《学理论》2010,(14):111-112
劳动仲裁在实践中渐渐失落于运行行政化、程序复杂森严化和与诉讼同质化的趋势中,其权威性和效益性严重受损,要重构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就应力图从组织构成上确立独立性,并实行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模式,使诉讼与仲裁错位互补。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论证了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培养技工学校学生正确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周春媚 《学理论》2013,(17):197-198
通过描述现代建筑与审美的特征、教育与意象,总结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设计趋势,分析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审美思维、心理建构及艺术审美维度的塑造,阐述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重构。现代建筑和美学与商业运行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亚审美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冲击,导致部分学生审美感知的浅表性,审美体验的感官性和审美接受的盲目性。随着大批古典名著被改编、大量历史名人被戏说,中国古代文学审美教育正成为亚审美冲击波的重灾区。中国古代文学审美教育要迎接挑战、寻求进路,可以在吟咏诵读:从审美感知到审美感悟、以意逆志:从审美体验到审美鉴赏、灌注人文精神:从审美接受到审美批评等多个维度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7.
谢立敏 《学理论》2013,(11):73-74
近些年来,关于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等医学教育也必须对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作出理性的思考与回答,注重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发挥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便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董刚 《学理论》2009,(11):154-156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之际,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愈显重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掘蕴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努力提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     
审美,是指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教育,就是引导人们领会一切生活领域里的美。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是指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念的教育。这种审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广大职工在一切生活领域中善于区分美丑善恶,追求美好高尚的东西,也就是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消除精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5)
诗意化教育是指关怀生命、自由以及教人如何"成人"的教育,而今的教育渐渐迷失了方向、与生命相违背,成为"非诗意"的存在。从诗意化教育的内涵出发,分析导致诗意化教育失落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诗意化教育的重建措施如下:树立生命化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协调教育的知识性与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梁军 《各界》2009,18(8)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民族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审美观,湘西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景的影响和沈从文对原始生命力的肯定以及他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了他美在自然,美在自由生命,美是引人向善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承认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是活跃的、能动的.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如何表现能动性,却是一个至今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或接受研究,是6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它在文学理论中,反映并促进了研究文学的接受及其影响问题的倾向,对于美学理论、文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文学的历史,总是被描述成作家、作品的历史.历采的文学史家、美学家都是以作家、作品为他们的研究对象,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关心或者完全忽视了读者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史研究和美学理论研究,虽然从艺术的社会效果的角度,十分重视文学接受与影响的可能牲,但象对待作  相似文献   

14.
沈俊花  张媛丽 《学理论》2010,(16):206-206
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但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导致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物质化、学科设置的不合理等,使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师素质、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重构大学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人的素质的完善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加强美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瑾  毛雪 《学理论》2012,(21):174-175
人文教育,就是人性化教育,是全面培养人性的教育。我国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排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人文教育逐渐衰落。为了复兴和发展人文教育,必须切实采取种种措施,如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改进课堂教学等等,以此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发展和复兴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张丽英 《学理论》2012,(8):197-198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整个社会人文精神水平。在高校的人文精神教育中,情商培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是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要掌握人际交往中的技巧,更要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因此,如何掌握女性礼仪的审美标准,提高女性对礼仪的审美艺术,是现代女性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相似文献   

19.
坚守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它的基本内涵是指礼教文化。但在西方语境中,人文精神简而化之也就是人的精神。综合中西方的理解,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情感、精神和整个内心世界的积极切入与把握。在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事实。相比于西方的人文精神重信仰,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更重实践,儒家的道德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  相似文献   

20.
刘金石 《学理论》2009,(19):58-59
在医学领域,从健康、疾病的概念到临床决策过程,从社会角色到医患关系,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到患者的终极关怀,无不雄现出入文精神的传统。文章分析了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提出结合思政教育作着力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