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17期所载《关于林语堂其人》的文章使大陆中青年读者对这位曾在中国文坛活跃过数十年的“陌生”作家有了概括性的了解。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和张资平生前一些著作之际,这篇文章对林语堂作了较公允客观的介绍,无疑是实事求是之举,因为不论他走过多么与众不同的道路,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足迹是不应抹去的。  相似文献   

2.
刘菲 《学理论》2014,(2):145-146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诗歌、散文、翻译、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都具开风气之成就,他是新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的存在。在文学批评领域,周作人"人的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民主》2021,(1)
正新文艺群体一般是指不在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内、不占用行政事业编制的文艺组织和个人。文艺组织一般经过民政登记或工商注册,以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或工作室的身份存在。如:民办博物馆、美术馆、演艺公司、诗书画院、音乐制作中心、书画协会等。个人主要是指在上述组织机构中从业或从事自由职业的文艺工作者。如: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经纪人、独立演员、自媒体等。此外,还有不同于传统艺术创作的创新型、跨门类文艺创作形态,如游戏、动漫、创意设计类等。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其文     
沙赫 《瞭望》1987,(51)
周作人已经死去整整20年了。近40年来,他又一直名不见报刊。他的著作也不容易看到。没有想到,他文学上的成就还是不失其吸引力,这吸引力不仅及于老年人,也及于青年大学生。 一位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教授说,他讲鲁迅的课,固然是座无虚席,而且要换大课室;他讲周作人的课,也一样座无虚席,一样要换  相似文献   

5.
《各界》2012,(6)
在同时代学人中,章太炎(1869-1936)是最难定位的一个。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  相似文献   

6.
申莹 《学理论》2009,(9):125-126
周作人是以冲淡平和的东方武的小品文称著于“五四”后的现代文坛的,这些小品文都显出古雅的情调。本文就主要从佛经(及宗教典册)古雅言辞的影响和日本语言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析周作人散文之古雅情调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鲁迅、周作人文化性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周作人虽然有着共同的地域文化熏陶和同一家世,但个性的殊异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上相异的文化性格:鲁迅选择了一针见血,文风硬朗,称之为“投枪匕首”的杂文,而周作人则倾心于轻柔温和的随笔散文,鲁迅的爱是深沉、爱憎分明,而周作人的爱是单纯而真挚。面对社会压迫,鲁迅自甘孤独,决不妥协,周作人则远离时事,醉心于闲情逸致。对中国传统文化,鲁迅表现出明确而否定的态度,周作人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体现出理性而平和的性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笔耕》文学研究组是一支新崛起的业余文学评论队伍,被人们称为作家的“诤友”,现有中青年评论员十六人。几年来,他们在老作家的带领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研究当前文艺现状,评论本地区作家的作品,定期召开创作问题讨论会,发表了当代文学评论和创作理论文章三百多篇,出版了一些专著,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下面是《笔耕》组成员写的四篇短文。  相似文献   

9.
《民主》2020,(5)
正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民进会员。1940年8月30日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从11岁起即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周作人以汉奸罪被捕,次年五月解至南京,关押于老虎桥监狱.狱中周氏作打油诗度日,后来结集为《老虎桥杂诗》.这批规模不小的狱中诗,大多心气平和,或感怀往昔,或追忆儿童生活;但也有极辛辣怨毒、“缺少温柔敦厚之致”的“箭弦文章”,透露出周作人身陷囹圄时的心绪起伏.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译家,他叫林纾.这位翻译家竟然不懂外文,完全是根据别人的口译来翻,但倚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其译作在许多地方胜于原著,且翻译速度极快,往往口译者尚未说完,他已在纸上挥笔写就.林纾在大约30年间,用文言文翻译了欧美文学作品180余部.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时,也都是林译作品的热心读者.周作人回忆说:“只要他印出一部,来到东京,便一定跑到神田的中国书林,去把它买来,看过之后鲁迅还拿到订书店去,改装硬纸板书面,背脊用的是青灰洋布.”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的10月,作为中国籍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终于治愈了国人的诺奖焦虑症。他让中国作家站在世界文学之巅。从鲁迅到老舍,从沈从文到林语堂,当中国作家一次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时,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20,(1)
正1915年2月14日,鲁迅日记有一段记载:"午前往章师寓,君默、中季、逖先、幼舆、季巿、彝初皆至,夜归。"章师即章太炎。当年他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攘夺国权,妄图复辟的祸心,被当局软禁于北京贤良寺。鲁迅是众所周知的章门弟子,而马叙伦1911年夏经章太炎介绍,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所以他们结伴去探望章太炎,畅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同年10月22日,鲁迅将他跟周作人共同辑录的《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寄赠马叙伦。这是一本关于绍兴的乡邦文献史料,记述了浙江的风土人情,也记述了会稽的先贤轶事。马叙伦是浙江杭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7)
人性解放不仅是抽象的哲学议题,同时也是社会文艺变迁的一个指针。晚会文艺形式的时代演进就遵循微观的人性解放历程。本文通过对"文革"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春晚出现后的表现内容,与之前"文革"式的类似舞台节目如歌舞剧、样板戏等艺术样式相比较,发现其在20世纪80年代有显著的审美转变的轨迹,遂对大型晚会之语言类及歌曲类演出的形式加以讨论,以展示其中的时代文艺的变化印记。  相似文献   

15.
年初看到刘绍棠同志一篇文章,对一份要求保存北京八道湾鲁迅故居的呼吁书中,把周作人和鲁迅并列为“世界文化伟人”表示很大的义愤。刘绍棠说“周作人是民族败类大汉奸,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确是历史事实。对这样一个人。中国有人把他称作“世界文化伟人”,还有人把他列入“世纪文学大师”,我以为是极不应该的。刘绍棠的义愤,是代表了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周作人是个什么人?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积极份子,参加《新青年》的编撰,参加发起“文  相似文献   

16.
人生隽语     
《民主》2018,(10)
正张帆:文艺高峰是许多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只有强大的艺术家主体才有条件问鼎这个目标。《文心雕龙》曾经如此描述古典作家的才学积累,"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一流的艺术家才有一流的文艺,今天这一时代对艺术家主体锻造提出更高要求。站在思想高地,实现历史感、哲学观念、科学素养的融会贯通,将有助于艺术家更为深刻地洞察这个复杂的时代,将观察与思考融入创作之中,拿出时代呼唤的杰出之作。  相似文献   

17.
伏琛 《瞭望》1988,(17)
林语堂早已于一九七六年长眠于台湾省阳明山故居。台湾文化界人士一再建议把这所故居改建为林语堂纪念馆,却一直并无动静。尽管林氏方死之时,台湾报刊把他誉为‘一代哲人’,也有人认为中国人能成为‘世界性作家、学者的,只有林语堂一人’,但是,他去世后显得比较寂寞,这是事实。 在大陆,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已经于近年印了出来,他的《翦拂集》也已由上海书店影印,而被海外人士视为宣扬中华文  相似文献   

18.
七日谈 去年年头见岳麓书社准备整理印行周作人著作的广告,心头为之一快。我喜欢读杂书。周作人的文字,自有一种韵味。解放后曾在旧书店搜集过一些,搬了几次家,加上“文革”,也就散失得差不多了。这几年曾经向一些出版家建议过翻印,那目的,无非是首先自己想读读,同时觉得也可以介绍给其他读者也读读。可是,反应并不积极。那理由,有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新春之际,中国的作家、艺术家们在干些什么?他们在思索些什么? 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作家、艺术家和学者。其中,有文学巨匠巴金,著名学者、文坛伉俪钱钟书、杨绛夫妇,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再复,著名作家冯骥才,一代名导演谢晋,著名画家韩美林,著名作曲家施光南。 记者或约写或采写,组成“作家、艺术家新春谈艺录”一束,以飨读者。读者可从中管窥我国艺术家心态与文坛新信息。  相似文献   

20.
那海 《各界》2008,(9):68-71
吴稚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特色而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他学贯中西,爱国坚定,生活淡泊,提倡并致力科学与教育,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崇敬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蒋梦麟称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196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上举荐他为"世纪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