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近年来,龙岩市政协着眼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客家文化交流,取得可喜成果。 县政协委员严雅英在担任上杭县图书馆长期间,广泛收集客家族谱,并进行了研究。她发现许多客家人的祖籍地在闽西,希望把这些族谱拿到台湾巡回展览,增强台湾客家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龙岩市政协认为这是拓展闽台交流合作的好事,决定助她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
唐宝洪 《台声》2007,(6):53-54
在最近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举办的“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上,一位来自客家祖地闽西的女学者关于海峡两岸客家血缘关系的学术论文,引起了与会客家学学者的巨大反响。许多台湾学者纷纷主动向她提出到客家祖地闽西实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寻根活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财富,是连接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2006年总书记考察福建时又多次强调: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歌仔戏、南音等都深深扎根于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之中。福建要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上杭是台湾450万客家人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至今保留着李、张、丘、廖等30多个客家姓氏始祖的祖祠、祖墓,他们的裔孙遍布海内外,每年都有数万海内外乡亲前来寻根谒祖。上杭县收藏着115个姓氏、1600多部、1万余册的客家族谱,是客家人向外播迁、繁衍生息的重要史料和寻根谒祖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4.
汀州人刘国轩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麾下的得力干将,是有史可查的最早赴台的闽西客家人。他辅郑治台,为宝岛台湾的早期开发立下汗马功劳,更为台湾第一次回归祖国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为后来大批闽西客家人赴台踏平了万顷碧波白浪。胡焯猷等闽西客家文人、官员则为台湾的文明教化、开拓垦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客家民系在台湾的拓展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物质形态的典型代表,那么定光古佛则是客家人精神形态的典型代表。明清时期,随着客家人大量移入台湾,定光古佛信仰也一同传入台湾,遍布台湾客家地区。定光古佛庙宇在台湾也是汀州的同乡会馆,是台湾闽西客家联络乡情乡亲的场所。它和莆田湄洲岛和漳州龙海白礁的慈济宫一样,是海外特别是台湾信徒中重要的宗教圣地。  相似文献   

6.
闽西客家联谊会参访团,本着“增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交融”的目的,应邀于2009年4月底前往台湾进行文化交流考察。作为参访团成员,笔者在参加“认亲、结缘”客家族谱文化研讨会和参观客家族谱展览中,切身感受到血浓于水,两岸客家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4月24日,“认亲、结缘”客家族谱文化研讨会在台湾苗栗联合大学召开。开幕式上,苗栗县县长刘政鸿、联合大学校长李隆盛和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相生等先后致辞。闽西陈弦章、苏志强、  相似文献   

7.
张开龙 《台声》2000,(8):35-35
由台北县“客家族群促进会”理事长黄金明为团长、台湾华视传播公司董事长陈盛雄为荣誉团长、“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汤绍成为荣誉顾问的“台闽客家乡亲交流访问团”一行13人 ,于6月28日到福建龙岩市进行了为期3天的交流访问。在龙岩期间 ,访问团与闽西客家联谊会、闽西文化交流协会和龙岩电视台就如何加强两地客家文化交流、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进行了座谈和研讨。闽西客家联谊会会长、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副主任委员曾耀东向访问团介绍了有关今年11月在龙岩市举办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的筹备情况。访问团黄金明…  相似文献   

8.
张开龙 《台声》2001,(6):6-7
去年 11月,由闽西客家联谊会主办,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召开的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为客家人在新世纪的大团结、大联合创造了历史性的机会,特别是为两岸客家人的交流、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大会期间,台港客家名流云集,对客家历史文化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吴伯雄: 振兴中华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闽西隆重举行,看到大会的盛况,看到龙岩客家乡亲的热情,感到非常高兴。”祖籍福建永定下浮,现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世界客属总会会长的吴伯雄先生说…  相似文献   

9.
30年来,由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客家学的兴起,促使许多台湾客家人频繁来到闽西祖地,寻根祭祖、探亲访友。随着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联谊、恳亲等活动的日益热络,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成为连接两岸客家人的精神纽带,为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构建了一座便捷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系最终形成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为客家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以及华侨史和中国社会史等学科的研究开创了广阔的天地。对于这一特色和优势,闽西各界在李逢蕊、曾耀东、张佑周、吴福文等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开拓、耕耘之下,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结合闽西的实际,从闽西对客家民系的生成与发展、闽西在客家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闽西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5)
正285.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台湾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与大陆一脉相承、同根同源、难以割舍,这种穿越两岸的年味,其实是一种对根的追溯,是血脉亲情的团聚与回归。我们通过游览"老家河南"名胜古迹、山水风光,走进市民家庭互动交流、逛庙会、品美食、购年货,参加"年宴闹新春"联欢晚会等活动,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次"回老家过大年"的乐趣。——台湾喜鸿旅行社许嘉裕286.源源土楼情,悠悠客家缘。福建打出一张张  相似文献   

12.
闽西是客家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去年11月,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龙岩市召开,闽西,这片洒满革命先辈热血的红土地,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13.
客家乡亲向来就有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中原汉民从四面八方走进闽西,与原有住民苦心经营这块给他们带来幸福安宁的宝地,并壮大繁衍成为兴旺的客家族群。但闽西终究狭窄,山高水冷林深,适宜人居之地太少,客家人大量向周边迁移。客家乡亲赴台始于明代,大量赴台是在  相似文献   

14.
在客家首府长汀县的山区铁长乡,2010年来了一位研究生毕业的台湾“80后”,他放弃“宝岛”内安逸的生活,不甘寂寞,前往闽西长汀发展茶叶产业,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5.
正从2月14日开始,"两岸客家土楼过大年"活动在福建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的"侨福楼"举行。做年糕、做包子粄、写春联、贴春联、学习"勉学歌"、吃年夜饭、看"春晚"、发放压岁钱、听客家民间故事、客家风俗拜神和开门……来自台湾、深圳、梅州、厦门等地的30余个客属家庭110多人,和当地土楼客家乡亲欢聚一堂过大年,体验传统客家过年习俗,传承客家文化。来自台湾的杨刘雄,这次也是带着一家五口来永定土楼做客欢度春节。谈到在永定土楼吃年夜饭的感受时,他说:"圆土楼名不虚传,在这里吃年  相似文献   

16.
甘铁生 《台声》2001,(1):4-6
龙年金秋天放晴,  山呼水唱龙岩城;  世界客属恳亲会,  双龙滚珠迎贵宾……(摘自闽西客家山歌)  2000年11月20日至21日,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举行。来自全世界的客属人士欢聚一堂。几天来,从龙岩的虎岭山巅到龙津河畔,处处呈现着乡情融融的盛况,客家祖地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285万闽西群众和来自五大洲近百个客属社团的3000位乡亲,共同庆祝恳亲大会的隆重召开。  为迎接此次恳亲大会而兴建的市体育场中心鼓乐喧天、彩旗飘扬,巨大的彩色气球拖着巨幅标语在空中飘舞。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7.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620多万人, 旅居港澳的同胞B0万人。泉州又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台湾 44·8%约900多万人祖籍泉州。这些年,泉州市政协文史委利用自身优势,突出本地特色,除了每年度《泉州文史资料》开辟“人物春秋”专题  相似文献   

18.
谢重光教授新著《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作为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之一,于2003年9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闽台文化自成系统的大背景下,着眼于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的特殊密切关系,把它作为闽台经济文化关系的一个个案,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阐发了对这一区域内文化同质性和某些特殊性,特别是对闽台客家亲缘关系的独到见解,读后深感立论有据,论述严谨,资料翔实,得益良多。本书首先探讨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闽西(即宋元明清的汀州)社会与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及闽西客家在客家大本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书认为,客家民系在闽西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5日,2018台湾媒体"清新福建行"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建省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已经成功举办过5届的"清新福建行",是海峡论坛的一个重要前期活动,也已成为闽台交流的一个品牌活动,通过两岸记者的采访报道,为6月召开的第十届海峡论坛提前预热。本届"清新福建行"采访活动,以"客家缘·两岸情"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的40多位记者,在5天的采访行程中,深入闽西腹地,参访龙岩漳平市、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  相似文献   

20.
<正>赣南是北方汉民族南迁的第一站,是孕育客家民系的摇篮,现有客家乡亲900多万人。赣南去台人员较多,丰沛的人脉资源和历史渊源,为赣州与台湾交流提供了独特优势。近年来,赣州立足自身优势,主打"客家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赣台交流合作。举办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