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劳动关系的协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劳动关系。协调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尺度之一。所以,应当切实稳妥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日查 《工会博览》2008,(12):92-92
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在广泛内陆地区,还是在各民族地区,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参与,都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中华文化的孕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民族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民族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劳动关系: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劳方与资方存在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其中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关系中矛盾、冲突的一面有日益凸显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阻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倡导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观念,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要从宏观上处理好十大关系,即经济方面的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政治方面的民主与法制、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文化上的一元与多样、平顺宽容与互信友爱的关系,社会方面的活力与秩序、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郭莉 《法制博览》2021,(1):53-54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势和需要,经济法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一部法律中必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说经济法责任的界定是一部经济法重要组成的部分.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要明确经济法责任的界定是否应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经济法责任的界定制度,提高经济法的运行和...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法律关系却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从地理学视角下看待经济法,它犹如鸡尾酒和万花筒一般,包含传统各种法律关系,构成各种地貌,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姿。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制度演进为视角对这一影响进行分析:首先,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提出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公共政策目标;其次,考察在产权改革强制性制度安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制度的演进;最后,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辨析,从而形成本文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10月18日,经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发表。以此为标志,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全面启动,中国正式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时。“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中国、认识中国的关键词。工会工作直接关涉千家万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最近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劳动关系和  相似文献   

9.
目前基于经济法的应用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维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问题与不足,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经济立法以及加强执法、司法建设,来有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本文先对社会整体利益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通过加强经济法的建设与实施,有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深入研究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我们的经济眼光也随之转向全球。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发展意味着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法律也必须随之而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必会给国际经济法带来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将对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语言现象,例如,语言歧视、语言欺诈、语言庸俗化、母语滑坡、语言信息化水平偏低等。这些现象破坏民主法治、危害公平正义、伤害诚信友爱、妨害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严重障碍,必须坚决克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营造和谐语言,因此必须实施语言强国战略,净化语言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化工作,坚持语言平等政策,赋予公民平等话语权等。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由于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不力,法律监督不严等导致法律体系和现实存在脱节的现象。因此,科学合理制定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国家政策,保障法律救济可获性,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才能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区别于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集经济、政治、精神、自然异化于一体的批判理论体系。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而且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转变政府支出模式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经验表明,从政府投资转向政府消费是政府支出模式的必然选择。从我国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的现状及横向比较中可以发现,我国政府投资率相对过高,政府消费率相对过低。政府投资主导型支出模式将加剧经济波动、导致公共服务不足、拉大收入差距以及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加大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7.
郭云鹏 《法制博览》2021,(4):179-180
众所周知,依法治国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法律,目前怎样的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性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就需要对民商法和经济法进行运用,实现监管和控制的效能.因此,现阶段对市场经济之下的民商法和经济法的关系研究已经变得十分重要了,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熟练进行民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理论,伴随着中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逐渐进入中国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中国市民社会正在形成之中,但是还很不成熟,其典型特征和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展露。处理好市民社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对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由于改革所产生的日益凸显的社会排斥现象正影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推动公平发展战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以及整合社会资本是我国深化改革、消除社会排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