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认定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司法治理的核心环节。搜集2011—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裁判文书,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罪名分布与各罪名裁判文书数量进行梳理与统计,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此罪与彼罪、主观故意、主犯与从犯、一罪与数罪、既遂与未遂等方面存在诸多认定分歧。这主要源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二元链条式结构,该组织形态与传统犯罪存在根本差异,对传统犯罪认定模式的犯罪构成要件造成挑战。鉴于此,将电信网络诈骗独立成罪是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认定分歧的首要制度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电信诈骗犯罪众多的侦查难点根本上是由电信技术非接触性、便利性和低廉性的特点所导致的,而正是有完备的电信诈骗产业链条的支撑,才使得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先进的电信技术进行诈骗活动,所以要破除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根治电信诈骗犯罪,必须要斩断其产业链条。在介绍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基础上阐述难点产生的原因,即电信诈骗产业链条,最后着重分析斩断产业链条的具体措施,为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公安机关传统的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多变的诈骗形势,创新工作机制成为当务之急。对电信诈骗犯罪的定义、我国犯罪趋势演变、犯罪特点等内容进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打击防范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电信诈骗案件快速增长,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已经刻不容缓。但受制于技术、跨地域等因素,我国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上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打击效果并不明显。完善电信诈骗的法律法规,构建跨边界协调管理机制,同时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将有利于打击电信犯罪。  相似文献   

5.
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预测分析内在逻辑是,通过洞察被害因素,识别被害模式,而后进行数学建模预测电信诈骗犯罪高风险的被害人,精确制导,促进电信诈骗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进化。A市大数据犯罪被害预测分析经过构建样本、提取特征、搭建模型、模型测试、系统开发、模型迭代6个步骤,引入犯罪被害人调查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研发了集“被害调查+风险预测+防范治理”于一体的电信诈骗犯罪被害预测App,实现了“洞察犯罪被害因素、犯罪被害预防体系进化”一体化、自动化运行的质的飞跃。A市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预测分析的实践,拓展了犯罪被害人理论研究的应用领域,展示了警务数字化转型的业务路径,指明了电信诈骗犯罪被害预防体系进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发展趋势、成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侦办电信诈骗案件的程序与方法的可行性建议,即由公安部牵头就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成立联络站,各省、市建立分站,专门接受电信诈骗犯罪的报案、控告、举报,各分站应及时立案并将案件信息及时上报,由公安部联络站就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电信诈骗犯罪信息及时汇总、研判,及时向下反馈,形成灵活能动、全局掌控、反应迅速、统一行动的办案机制,以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运用、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催生了非接触性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是非接触性犯罪中发展最为猖獗的一种。电信诈骗犯罪的过程就是非直接接触的心理诱导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电信诈骗犯罪多发的原因,识别电信诈骗者实施心理诱导的骗术,切断犯罪人与被害人互动链条,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构筑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法治防线、心理防线、科技防线和制度防线。  相似文献   

8.
李雪峰  王铼 《人民论坛》2023,(20):65-67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其发案高、侦破难度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也在不断翻新,形成了典型的跨境性、匿名性、集团化、组织化等特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还面临着获取证据难、犯罪追赃难等困境。面对纷繁复杂的犯罪形势,需要多方面、多层面、多角度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除了具有一般电信诈骗犯罪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外,还具有跨境犯罪的特殊性,在赃款追缴和打击犯罪方面较之一般的电信诈骗犯罪难度更大。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打击与防范此类犯罪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电信、金融等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外,还必须把加强海峡两岸警务合作作为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陈煌  陈鸿 《人民公安》2013,(13):16-19
现阶段,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电信诈骗犯罪的“倍增器”。个人信息一旦被诈骗犯罪嫌疑人滥用,则使得电信诈骗犯罪更加精确化、实时化、突袭化,令广大群众防不胜防。因此,研究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被滥用的问题,探讨切实可行的打防对策,对于遏制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猖獗势头亦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保险诈骗案件呈多发态势,扰乱了正常的保险经营秩序,阻碍了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研究保险诈骗犯罪及防范策略,对加强预防保险欺诈行为、维护正常的保险秩序有着重要意义。防范保险诈骗可采取以下措施:(一)保险公司自身应强化管理,提高诈骗风险控制能力;(二)保险行业内部应相互配合,搭建业内信息共享平台;(三)金融检察部门要惩防并举,加强对保险行业的保护;(四)执法部门之间需加强协作,构建线索移送通报制度;(五)公众法制宣传要点面结合,加强骗保犯罪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信用卡业务迅速普及发展。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与日俱增,信用卡诈骗犯罪依托信用卡这一新兴的金融工具,在犯罪手法、侦查策略上都有别于传统刑事犯罪,给各级公安经侦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信用卡诈骗案件的现状与成因,本文分析了一些实际办案过程中可以运用的侦查对策,以充实本罪侦查方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巨大,严重危害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近段时间,海口特大招生诈骗案、深圳中天置业总裁卷款数亿元潜逃案、中国人寿“营销精英”骗保1500万案、江苏常州“带头大哥”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等相继发生,涉众型经济犯罪呈高发态势。经侦部门只有深刻分析涉众型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掌握其规律和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侦查措施,遏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高发势头,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在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在诸多的国际贸易欺诈形式中,具有欺诈性质的合同是尤其应当系统研究并严加防范的。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形式主要有虚构合同主体欺诈形式、变更合同主体欺诈形式、有限责任欺诈形式。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的对策主要有资信调查和主体法律性质的审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罪是取得型侵犯财产犯罪中犯罪率较高的一种.在司法实践中,对诈骗罪的理解与认定,应根据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结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作出正确的判断,把握诈骗罪的基本结构模式.诈骗罪以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为前提;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的目的是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使其基于错误认识作出处分财产的行为.诈骗犯罪的本质要素是使相对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日益猖獗,以传统的诈骗罪规制电信网络诈骗行为面临诸多困境,诈骗罪要求的欺骗行为、数额结果、被害人处分意识等要件受到冲击和挑战。增设电信网络诈骗罪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电信网络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财产权和信息安全,其中信息安全是主要客体,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要考虑到电信网络诈骗罪的特殊性,合理配置主刑和附加刑,并充分发挥保安处分性质措施的作用,满足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实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卡诈骗犯罪是伴随经济的逐步发展而衍生出的新型金融诈骗犯罪。本文通过实际数据阐述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在法律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贷款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贷款诈骗犯罪活动也随之产生并愈益严重,已成为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阻碍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通过对贷款诈骗常见的作案手段和作案特点的分析,提出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