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美国一国独大的现存国际秩序下 ,不做挑战者也不做追随者应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原则。它的着力点是努力培育和营造国际关系的制度建设。这既包括在现有多边国际机制中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正当性 ,在大国间健全联系机制 ,也包括努力培育新的安全机制及相互协助。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相切点。中国外交应在培育区域安全机制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中与周边国家实现经济依存和安全信任。  相似文献   

2.
从地缘因素的角度看,建设和谐周边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最为关键。提出推动建设和谐周边,是当代中国顺应周边发展潮流并基于自身国情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建设和谐周边是一项有章可循的系统工程,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区域机制等领域有序展开。建设和谐周边,必将推动中国周边外交战略迈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中国的东北亚周边安全环境进入动荡和调整的新时期。由于朝鲜领导人更替,地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脆弱,东北亚政治安全环境趋于敏感;由于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升温,朝鲜半岛军事对抗事件频现,美、日、韩进行系列军演,东北亚军事安全环境趋于紧张;由于东北亚各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势头,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速,东北亚经济安全环境趋于积极。鉴于东北亚安全环境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东北亚外交仍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东北亚外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中国的东北亚外交要以地缘经济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缘政治正向发展。其次,中国要以六方会谈机制化为基础推动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构建。未来六方会谈机制化在组织体制、组织成员、惩戒机制等方面要有新的思路。最后,中国要推动中国倡导的多边制度与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在东北亚的兼容共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文章拟就构建中国经济外交理论作出初步的尝试。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核心挑战是日益增长的国家实力与国家各类政治、经济、外交目标之间的不匹配,据此从当前中国国情出发,可以把经济外交定义为“财富与权力之间的相互转化”。以此为前提,中国经济外交理论构建的内核是实现财富与权力相互转化的战略与机制,挂钩、互惠等转化战略以及高层战略对话等机制至关重要。未来中国经济外交理论研究的四个方向,分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大国经济外交、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外交和基于中华文明的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5.
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国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的变化,是激发这一波东亚民族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渔利,但美国并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确实在加深,同时对美国也心存疑虑。从各国国内看,日本和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政治精英的煽动,越南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民众的自发情绪,韩国的民族主义则同时受到大众和精英的推动。在东亚地区,民众的力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因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大众民族主义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冲击。中国要妥善应对周边关系中的民族主义因素,对内应该培养开明的国家利益观和冷静、理性的外交观,对外应该提倡建立互利、互敬的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6.
崛起大国的周边外交必须具备高度的战略格局与历史担当,积极探索相邻之道,才能稳定周边关系。鉴于此,周边外交新理念积极回应时代需求,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的落实,塑造周边外交新格局。即便如此,周边国家对中国周边外交转型依然抱有诸多疑虑,因此,如何提升周边外交新理念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必须树立话语主体的战略自觉性。最高决策层视周边为重要战略支撑,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的首要地位,培育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战略信誉,以强大的文化自信推动话语创新。其次,高质量的话语内容及其落实是塑造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亲诚惠容"新理念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能够有力回应现实问题,指导周边外交的新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周边外交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必须以高度的战略定力奉行周边外交新理念才能保持战略方向的清晰性与稳定性,取得实效。此外,周边外交新理念是传统政治理念与时代主流价值的深度融合,应通过健全的话语传播平台与合理的传播方式提升对周边国家的文化感召力,强化话语认同。简言之,提升周边外交新理念的国际话语权是塑造中国"周边观"的重要尝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和美国战略东移的影响,中国的周边安全和外交面临着复杂的形势。自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必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中国的崛起必定将压缩周边国家的成长空间。随着美国的战略东移,"重返亚太"为中国周边跟随美国的国家构筑了坚强的后台。中国周边出现了一系列的挑战因素都与这些有很大的关系。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和外交环境之下,我国需要在巩固和维护周边安全,加强命运共同体建设;增强多边互动,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周边安全与外交战略融合推进等方面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8.
李杰 《外交评论》2006,(6):36-40
“和”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脉络,“和”的核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思想是指导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宝贵思想源泉。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建设不断取得发展,“和而不同”思想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的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中,也为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做出了中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05年的国际形势表现为,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受挫;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合作与大国竞争引人注目;中国在积极发展与各主要大国关系的同时,坚持奉行睦邻外交,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取得全面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外交这一概念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经济外交是从经济这一根本属性出发,对具有这种根本属性的外交活动的反映。经济外交强调的是外交活动的经济属性,与政治外交等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和新发展的趋势下,经济外交将会在中国外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本文通过对中国外交实践的分析,揭示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如何通过中国国家集体身份的构建在对外关系中得以体现的,阐明集体身份的构建对于提升我国在亚洲和世界的亲和力与影响力,以及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的意义所在。说明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会成为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威胁者,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亚洲乃至全世界来说,所带来的是更多的机会而不是威胁,是利益互补而不是挑战与冲突。  相似文献   

12.
《外交评论》2017,(6):22-53
全球化时代的外交在经历复兴,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随着外交议题向其他领域扩散,外交制度呈现"分散化"和"集中化"两个显著的趋势。通过关注和追踪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情况可以发现,发言人回答记者问题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交议题扩散的方向、规律和特点,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国家层面上协调需求的增加和外交部职能的转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在应对外交转型所面临的挑战时应加强政治领导、统一思想,完善组织领导、突出协调,强调顶层设计、狠抓落实,这些都是当今中国外交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工作积极转换思路,不断拓宽领域,政府与民间同时并举、政党与议会齐头并进、双边与多边多管齐下、政治与文化、经济等同样重视,是一种名符其实的总体外交,呈现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工作积极转换思路,不断拓宽领域,政府与民间同时并举、政党与议会齐头并进、双边与多边多管齐下、政治与文化、经济等同样重视,是一种名符其实的总体外交,呈现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钟飞腾 《外交评论》2023,(1):1-25+165-166
中国外交布局正在进行新的调整。本文从百年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的互动角度,讨论外交布局发生变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百年大变局是一种看待中国崛起的理论框架,经济变化先行一步,并带动其他力量的变革,包括外交布局。百年大变局的核心是经济力量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在百年大变局之前,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是发达国家,中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融入国际生产链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外交布局的重心也放在维护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并内生于中国构建的国际经济关系之中。然而,中国经济体量壮大和发展水平提升,引起美国的打压遏制,国际秩序被迫调整,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达国家消费能力下降,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失去了动力,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因而中国逐步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新发展格局。在百年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外交布局将更为重视周边和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和外交策略方针,积极倡导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把握战略机遇、应对挑战的两手准备,努力处理好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三个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其扎实的外交开局,为推动我国向“负责任大国”方向迈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周边的外部环境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总的来说,直接压迫我们生存的安全挑战已经相对淡化,机遇大干挑战.美国对东亚地区的战略后退与战略反攻并存,短期趋势上看意图进攻;长期趋势上看趋于后退.日本陷入长期衰落的历史阶段,无力对中国构成真正的威胁.其他周边国家可能会存在一些麻烦,但却无力对中国构成威胁.相反,在经贸合作领域存在着长远、宏大的机遇,是应该真正做实的领域,也是中国国家力量根源所在.有利于中国长远发展和作为的方向是中国的周边地区,尤其是东亚和周边地区.中国应该在周边、地区合作问题上有大的突破性战略,主动出击,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8.
莫盛凯 《外交评论》2013,30(4):45-56
公共外交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但其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误解与幻想。作为一种外交活动的公共外交是现代大众政治发展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公共外交的发展正在从强调"公众"走向强调"公共"的新公共外交阶段。作为公共外交理论硬核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实践中的国家形象与国家利益并不具有必然的一致性,中国的公共外交应当坚持国家利益高于国家形象的取向。成功、主动的公共外交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的公共外交过于偏重文化途径,但造成当前中国公共外交被动的原因主要还是战略性和价值观层面的。随着中国的社会性成长,新公共外交在中国越来越具有现实性,如何既充分发挥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公共外交的热情,又能保持公共外交的公共本性,将是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曾琳智 《外交评论》2013,30(3):149-157
音乐在美国公共外交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政治先锋",它曾用来试探敌意、释放善意、软化矛盾,传达政治无法言语又无法保持沉默的信息;作为"观念大使",它对美国的意识形态传播、国家形象塑造和文化认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音乐等审美艺术在公共外交中运用的研究,有助于对主流国际理论进行补充,并为中国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外交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具有当代特色的新外交形式。经济外交现正成为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选择,我国进入了多元化经济外交战略时代。这一战略具体表现为:包括经济利益目标、安全与政治利益目标和文化利益目标的利益目标多元化;包括以政府为代表的第一轨道外交和以从事跨国经贸活动的企业为代表的第二轨道外交的参与角色多元化;包括双边经济外交、区域多边经济外交和全球多边经济外交的外交模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