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影 《探索》2003,(3):115-117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缺陷,中国形成了“现代城市文化—传统乡村文化”的文化格局,这一格局使现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反差,本文引入文化距离这一概念来阐述这种城乡文化差异。根据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原理,城乡文化距离的存在必然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就为改革后中国市场经济发育的城乡差异找到了文化根源——城市具有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而乡村经济的发展受到某些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与国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职能兼具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特色,表现出过渡性的特征.其根源就在于它置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处于从农业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是一个既具现代因素,又有传统背负的过渡型政府.  相似文献   

3.
惠莉 《世纪桥》2013,(10):59-60
生态社会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绿色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潮和学派,到90年代逐渐趋于成熟。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并且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平等、社会的公平。在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可为我们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惠莉 《世纪桥》2013,(14):59-60
生态社会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绿色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潮和学派,到90年代逐渐趋于成熟。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并且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平等、社会的公平。在加速推进工业的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可为我们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党中央始终不移地坚持的工作指导方针.可是,在一些地方两个文明建设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仍然存在.原因固然很多,但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是导致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片面的发展观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有害的,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现在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亦持有相类似的形而上学的片面发展观.他们认为只要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就自然会“水涨船高”,甚至鼓吹不惜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就出现了抓经济建设一手硬、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甚至放弃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如今地球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是人类为满足自己近视的幸福要求而采取的许多不计后果的行为方式."绿色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即"黑色文明"的否定和清算,特别是对它的价值理念基础的否定和清算.因此,努力打造先进文明,促进"绿色文明人"的普遍生成,对于全面改造人类行为方式,实施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具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特指一种主要借否定和歪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这种思潮近年来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深入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根源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在我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追根溯源来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从社会根源讲,它具有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  相似文献   

8.
中国为什么会在近代滞后,这是每一个关心祖国前途的人都想弄清的问题。有些人把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文化,而且自认为是找到了核心。他们认为中华文明从始至今都是保守封闭的,要想在新的世纪站住脚跟,和西方人一样“吃香的喝辣的”,就必须彻底改造中华文明,或者全盘西化。我以为,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在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文明是一个中心,即黄河文明(中原文明),其它地域或支系的文明都是这文明的蔓延,犹如一个太阳,阳光向四方辐射。这是学术上的一种相当长而稳固的观点。但它却被这些人拣来做为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永葆先进性的政党.党的先进性的来源分为根源性来源和派生性来源.党的先进性的根源性来源是惟一的,这就是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派生性来源是从根源性来源派生而来的,不是惟一的,主要有: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党的根本宗旨、党的组织原则和优秀分子成员等.  相似文献   

10.
高岩 《世纪桥》2007,(5):82-83
作为英汉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宠物习语有代表性的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了解动物名词的内涵是正确运用和理解英汉宠物习语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狗”和“猫”两个有代表性的宠物为例,探讨了宠物习语在英汉习语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心理及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黄怡红  吴淑华 《世纪桥》2010,(15):135-137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的差异存在可译性。为了两个民族之间思想的沟通,必须了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中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背景、国际背景和文化结构以及习语的差异。当文化差异现象在翻译中需要保留或无法求同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解释或注释、加词或减词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道尔诺认为,社会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如果把社会仅仅看作是客体就会犯实证主义的错误,因为它忽视了社会中存在的矛盾,而社会的认识活动就是社会中的矛盾的展开.此外,社会是总体,同时又不能被仅仅看作是总体.总体和个体之间有辩证的关系,但是却不能被看作是统一的.因为说到总体就意味着有个体与它对立,说到个体就意味着有一个总体与它对立.社会认识就是总体和个体之间的循环.这就是社会认识的面相学.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对生态文明有不同理解和诠释,但从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历史阶段看,可以看成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段文明,但目前的生态文明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形成阶段,人类与自然一起形成的联合体是一个连续的演进过程,作为一个时间截面的目前阶段上,在空间里生态文明比起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还显得相当微小.虽然生态文明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但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正确的抉择,尤其是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用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引领城镇化进程,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赣南闽西的土匪十分猖獗,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它是各种社会及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文明被野性所扼杀,最终失去控制,转向了异化和诉诸暴力。赣南和闽西是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基本区域,能否顺利地解决当地猖獗的匪患,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央苏区时必须面对的课题,直接关系到中央苏区的发展和巩固乃至整个中国苏维埃运动的能否顺利开展,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15.
论作为特殊职业群体的行政人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传军 《学习论坛》2008,24(8):54-56
行政人员是行政工作人员的总称,是一定的行政体系中的全部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各级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行政人员在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时代有很大的差异.行政人员的职业化是与行政人员的专业化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公共行政体系中,行政人员是一个独特的职业群体.承认这个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就必然会对它提出特殊的要求,对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作出特殊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李兴耕 《党史博采》2005,(5):101-105
“统一俄罗斯“党是当今俄罗斯的最大政党,但是,它的内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意见分歧和争论.除了以该党主席格雷兹洛夫为首的坚持中派主义的主流派以外,党内还出现了主张自由主义的右翼和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左翼.这些分歧和争论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最近以来,它的内部分歧和争论有激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局面,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力图维护党的团结.在2007年第五届杜马选举和2008年总统选举即将来临之际,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俄罗斯“党内的两翼是否能够长期共存于一个党内,或者将导致组织上的分裂,现在很难预料.  相似文献   

17.
杨柏 《当代贵州》2009,(14):57-57
一个人走进与走出大山,无关乎热不热爱家乡,它只是一个运用经济学思维找出自己发展定位的"战略"问题.人是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热爱家乡的,只是这种爱有路径不同,但不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信仰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普通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模糊认识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是社会信仰危机形成的思想根源;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信仰危机产生的实质性根源;广大群众对以往理想主义畸型发展的逆反心理和当前社会丑恶现象的痛恨是社会信仰危机形成的心理根源;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误和挫折是社会信仰危机的直接原因;转型期我国面临三种文明的冲击是信仰危机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克服信仰危机、重建信仰的根本;提高国民素质,用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是保证.  相似文献   

19.
赵秀丽 《党史文苑》2007,(10):26-28
李大钊宗教思想是立于唯物主义基石上的,他从物质经济变动的角度解释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并指出善恶根源的不可解是宗教产生的一个原因.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向往使李大钊对基督教有一定的好感并对基督教精神有所发挥.在彻底批判宗教的同时李大钊提出了科学的真理观,以真理取代宗教.因唯物主义贯穿于李大钊宗教思想的始终,使其宗教思想更具有彻底性和革命性.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5,(4):24-25
今天,我想首先强调的观念是“:信”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得以延续,得以发展下去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不讲“信”,那人类就没有办法存在下去。所以我要强调,并不是仅仅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才有“信”的资源,西方也有,各大文明中都有它的资源。其次,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面临的诚信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处在非常微妙的状态,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