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提高监狱人民警察角色意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监狱警察职业的重要性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不仅仅关心监狱警察是否“看住”了罪犯 ,更关心监狱警察是否改造了罪犯 ,以及监狱警察是用怎样的方式来改造和教育罪犯的。为此 ,社会对监狱警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许多旨在制约和规范监狱警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许多旨在制约和规范监狱警察行为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或不断得到完善。笔者认为 ,在规范监狱警察执法行为的同时 ,也应提高和增强监狱警察的主观角色意识。本文就监狱警察的角色意识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了探析 ,认为只有不断培养和完善监狱警察的角色意识 ,才能真正提高监狱警察的执法水平 ,实现监狱管理的高效能。  相似文献   

2.
对警察角色意识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角色是社会角色中的一种 ,他是一种规定性很强的社会角色 ,这种规定性主要表现为法律的规定性。作为公安工作主体的警察角色 ,在社会活动中 ,以什么样的角色形象和行为模式来扮演好警察角色 ,关键要看警察角色意识的强还是弱 ,也就是说警察角色意识的基本要素具备了 ,才能在公安工作中体现出忠于职守 ,清正廉洁 ,纪律严明 ,服从命令 ,严格执法 ,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民警察道德内涵扩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民警察道德发展面临着内涵扩展的新课题。警察道德作为外在的警察职业关系制约规范,同时还应该内在地成为警察人格的内容,警察道德应该同时是警察身份和警察角色所必须的基本道德素养的人格内化,并突出体现在警察个人生活进入警察道德考察视野。当代人民警察道德建设要适应人民警察道德内涵扩展,着力培育和强化人民警察的角色意识,塑造人民警察特殊的"警察人格"。  相似文献   

4.
警察职业化是社会分工和警察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职业化建设主要包括职业准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职业保障、职业监督等方面。加快警察队伍职业化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相结合,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基层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的深入,大批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进入公安高等院校学习,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准警察"角色,并在完成公安教育后成为具有强烈警察职业意识的应用型、实战型专门人才成为公安院校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目前警察职业意识教育的现状入手,提出应建立以警察入门教育、规范养成教育、心理教育和跟踪心理辅导等为核心内容的警察职业意识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警察违法犯罪行为会比一般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影响警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警察的社会角色、警察的职业文化、警察的应激心理和警察心理环境与不同意识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根据激活扩散模型理论,使用字词联想法,对不同社会群体视角中的警察形象进行探究。通过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人们印象中的警察形象主要分为六大类:Ⅰ警察标志、Ⅱ警察打击对象、Ⅲ警察具体工作、Ⅳ警察上位概念、Ⅴ警察职业的弊端、Ⅵ警察角色要求。根据联想强度由高到低对6个分类进行排序:Ⅴ、Ⅱ、Ⅵ、Ⅰ、Ⅳ、Ⅲ。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即从民众角度出发,在宣传渠道、职业素养培养、警察标识物的管理等方面,对我国警察形象的塑造与维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个别民警宗旨意识淡漠,公安队伍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令人震惊,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警察的职业形象,从而影响执法的权威,恶化执法环境。分析当前警察职业形象,提出建设规范的警察职业形象,加强队伍管理,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警察形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形象是警察角色的权利、义务、素质的统一体,它通过一系列警察的行为与言论表现出来;警察形象是警务形象、意态形象与外表形象的全部综合,是一个内在发展的过程;警察形象化的效应是一个真善美的统一过程;警察形象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警察社会化是指新警员或警察学员学习警察文化,养成警察职业群体的社会个性,内化警察职业群体的思想、行为、价值规范,获得并担当警察社会角色的过程。就警察社会化的途径而言,警察院校的教育、培训是重点,警察个体的内化是关键,警察群体亚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警察传媒的影响要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业心理素质是指警察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心理因素的总和,包括警察职业意识、警察职业人格、警察职业智能和职业技能。培养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对提高警察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安院校学报编辑来说,主体意识应该包括相对于学报和栏目的主体意识、相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主体意识、相对于院校科研的主体意识和相对于公安学术的主体意识。目前,公安院校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还相对薄弱,应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和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和公安学术素养,确立现代编辑意识,掌握高科技编辑技能,为公安学术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对若干警察院校的调查发现,警体第二课堂的开展,除个别院校常设有与警体内容有直接联系的专业训练外,绝大部分院校是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要形式.针对其成因,应从深化认识,重新定位警体第二课堂的价值取向;健全制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提供动力支持;正确引导,树立警察终身职业锻炼意识;科学设置,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警体第二课堂结构;完善保障,为警体第二课堂的长效运转提供坚实基础等方面促进,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警体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4.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概括认识和评价,是公安机关、民警与群众之间关系的有效载体。警察形象是沟通公安机关和公众的桥梁。警察形象出现危机是目前研究者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选取150名深圳市民研究其心目中的警察印象,结果显示:社会公众从媒体途径(78%)认识警察;对警察工作内容缺乏了解82.51%;总体好感度达到75分;对警察职能中的社会服务职能有较多需求;公众对于警察形象的好评以仪表形象最为集中,其次为执法形象和社会形象,对于服务形象的好评较少。新时期的警察形象建设应增加民众了解,加强公关建设、提高自身素养、明确服务职能、开展民众监督。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体改生”素质教育内容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公安院校实现“体改生”育人目标应当承担并努力完成的崇高使命和光荣任务。公安院校“体改生”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铸造忠诚警魂”的政治素质、“培育民警意识”的思想素质、打牢“执法为民、公正奉献”的民警职业道德素质、“塑造公安‘文化人’”的人文素质、夯实“贴近实战”的警察业务素质和培养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公安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围绕公安职业教育的属性等问题的学术讨论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但近年来公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快的。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主管的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将公安院校列为立项建设单位之一,这标志着公安教育纳入了国家职业教育的范畴。探讨公安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关系到公安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和专业建设。公安职业教育是指由公安院校实施的旨在完成非人民警察向人民警察初始化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根据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研究和公安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校局联动"(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教育互动)是公安职业教育的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17.
警察职业道德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执法权力道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如政治性、严厉性、强制性、示范性等。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警察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维护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有利于实现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警察个人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警察体育是一门在军事体育孕育中诞生的学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的。警察体育在当今公安院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警察素质。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警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能力。警察职业能力是指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要素履行警察职责的能力,由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构成。警察职业专业能力包括了核心专业能力和基本专业能力;警察职业通用能力包括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警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警察部门的警务活动服务,而不是相反。警察职业能力培养至少涉及到两个基本层面的建设:一是学校与警局的合作、学习与警务工作的结合等办学体制、机制层面的建设;二是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训练方法等教育教学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警民和谐是公安机关“软实力”的体现。当前,警民关系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造成警民不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增进警民和谐除了加强民警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教育以外,还应加强外在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国家应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警务范围,杜绝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滥用警力;通过律师在场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根除刑讯逼供,减少冤假错案和当庭翻供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大力实行警务公开和监督制度,保障执法公正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地实现警民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