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代西方于中法战争之后对西南边疆的宗教文化同化,可以说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兴起之际,由外来文化影响的边疆民族向“国民”身份转化的一种契机.其间,晚清西方宗教文化的传播,首先促成了对边地民族传统“蛮夷”身份的消解;至民国,面对西方宗教传播蔓延的势头,政府及社会精英均深感忧虑.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由边疆少数民族、政府和社会几方面力量,共同开启了近代西南边疆民族由“蛮夷”向“国民”的转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黄光琳 《前沿》2013,(22):120-121
儿童早期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早教热”的具体表现,从社会文化、社会转型、社会分层三个方面阐释了“早教热”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当前“早教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什么都涨了,就是书价不涨!”这是记者和许多出版人聊天时,听到的最多抱怨之一,而在出版界已经默契地形成了一个未公开的共识:2008年书价肯定要涨,只是多少的问题。也许,在享受了多年“低”书价的幸福时光之后,我们即将不得不接受书价上涨的事实.“生活用品、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书价为什么就不能涨?”这已经是不少出版人的心声了,图书涨价也许即将静悄悄地来临。  相似文献   

4.
白洁 《青年论坛》2013,(6):15-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不但引起了国内的热议和讨论,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宣言以及“中国梦”所体现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分不开的.国际社会对“中国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体现出广泛的认同感,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梦”也存在一些疑惑.我们应该继续增强“中国梦”的有效认同,同时要积极化解疑惑,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总之,实现“中国梦”要充分利用国际机遇,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在国际环境中历练自身,成就梦想.  相似文献   

5.
王建辉在2007年4月3日《中国图书商报》撰文指出,明确当代出版人的文化责任,就要将出版人与出版业结合起来考察。一、文化理想与文化理念是旗帜,出版人心中的旗不能倒。现代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就是文化理念,有文化理念才能点燃每个出版人心中的灯与灵魂的火种。明灯指路照航程,文化理想与文化理念是指路的灯,是领航的旗。  相似文献   

6.
张宏武  梁转琴 《前沿》2012,(14):173-175
“民国四公子”是近百年来流传于坊间的一组豪门后裔,其说法在北洋军阀时期出现.“四公子”的产生是反对曹锟而结盟的果实.“四公子”指四名当时大名鼎鼎的政军显贵的后代:张学良、孙科、卢筱嘉、张孝若.“民国四公子”不含前清宗亲红豆馆主溥侗,“民国四公子”将袁寒云、张伯驹列入纯系民间误读.  相似文献   

7.
张玲 《今日上海》2011,(4):56-57
在举国兴起收藏热的当今,民国瓷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收藏视野。民国瓷器尽管时间跨度上只有三十八年,但作为我国工艺史上的辉煌片断,被研究者称为“中国瓷业史上一朵复兴之花”。  相似文献   

8.
<正> 从二十至三十年代绵延不断的文化论争,虽然它们具体社会背景有些变动,但从新文化运动自身来说,建设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建设等问题,始终是文化论争的重心,是五四时代遗留的历时弥久而益新的问题.胡适就很敏感地说过:“民国六年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再造中国文明”.①对这个问题,茅盾先生在三十年代更作过深刻的论述.他说,“‘五四'时代初期的反封建的色彩,是明明白白的;但是‘反'了以后  相似文献   

9.
李敬 《中国残疾人》2016,(10):44-45
一、残障者曾被迫生活在“他处” 从残障社会模式观点出发:传统社会工业化转型过程制造出了滞留在社会经济生活边缘的残障“产业大军”.从社会学领域的结构-功能和符号互动学派出发:社会有意无意地对个别人群进行了“污名化”归类;后现代福柯派对长期医疗和住宿机构所具有的“社会控制”功能和专业霸权协助国家管控也多有讨论.从上述视角不难看出,对某些残障人群进行长期照顾,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理论脉络发生的场域,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和我们传统社会的发展脉络不同.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礼乐文化,“礼”所以修外,“乐”所以修内,礼和乐共同指向道德教化,在社会功能上殊途同归.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礼乐教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传统启蒙教育中,礼乐教化是教育的主要形态.诗言志,歌永言,诗教与乐教以其艺术化的形式成为了德性教化的理想工具.传统启蒙教育重视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主张通过以“诗教”和“乐教”为主要实施形态的美乐教育,旨在培养出美善合一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1.
肖楠  江新国 《前沿》2013,(19):176-179
五四时期著名学者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东西方文化关系的三种文化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复古主义、资本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与今天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儒化…“西化…“僵化”思潮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流交锋交融的全球化背景下,批判地研究借鉴五四时期著名学者的文化观点,对于今天正确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7年8月,北京社科院哲学所组织在京专家学者在北戴河举办了十个专题的“当代哲学、文化学”讲座。现将其中三个专题的内容整理介绍如下: 庞朴: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持续数年的“文化热”,在1986年达到了它的高潮之后,今年开始冷落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专就学术而言,无论是文化学的一般理论,还是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或者东西方文化之比较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当有质量的探讨。当前的文化研究虽不再有“热”的背景,却在总体上更深邃、更成熟。  相似文献   

13.
钱拥军  郭定昌 《求索》2007,(5):81-82
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文化是文化的载体、时代的声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反映出流行音乐文化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世俗化的倾向。流行音乐文化的世俗化体现了社会文化价值的缺失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建设,解决好“扬弃”问题;需要更多“有志之士”投入于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与创作;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超女"现象看我国青年文化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不仅是2005年夏天娱乐界最热门的话题,开辟了青年文化娱乐的新天地,也是我国青年文化的新走向。“超女”现象折射的青年文化走向1“.超女现象”体现了青年文化发展的娱乐性。在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娱乐性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人们喜乐好娱的天性。自古以来,人们在闲暇之余和喜庆节日,或载歌载舞,或吹拉弹唱,或嬉笑戏谑,尽情发挥,皆成文化。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开怀尽兴的欢乐,充分实现平日难以显示的自我表演、内心宣泄和精神满足。搞笑娱乐文化反衬出对正统社会生活秩序和主流…  相似文献   

15.
“一登莫干、两至匡庐,两党得以更接近,合作之局以成。”这是周恩来总理对1937年他与蒋介石在莫干山举行会谈的总结。诚然如是,“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国史”,莫干山不仅保存下民国要人登临造访的岁月印迹,而且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峥嵘岁月,自然也成为日后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一道历史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16.
邱运华 《求索》2014,(2):175-179
文化研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借助“区域研究”这一概念,加入“软实力”这个内涵,对它进行重新编码,可以在文化研究的视域下建立起新型区域研究的理论框架。区域研究作为新兴学科,在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存在着两条区域研究的路线:面向国际的区域研究和面向国内的区域研究。前者接近美国式的区域研究范式,后者则属于中国自身的现实要求创设。如果把美国范式区域研究归类于人类学意义上的战略智库,把中国民国学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研究归属于“政治+经济”意义上规划,那么,面向“软实力”的区域研究,则更具有当代文化发展价值。应建构一套包括社会发展和文化影响力评价体系,涵盖诸如产业结构、品牌、历史资源、文化资源、文学艺术、若干领域的影响力评价,建立一套“软实力”指标体系,达到对各区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软实力予以量化表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价值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基础之上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和”文化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以实现个体身心和谐为根本,以建立人际和谐为核心,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到明年,即2011年,就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辛亥革命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创建了民国,这是中华民族划时代的功业,为此后社会的进步和革命力量的涌现创造了条件。不能设想,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社会会发生以后的根本性变化。虽然“民国”在很长时期内只有其名而无其实,但门户毕竟是撞开了。  相似文献   

19.
刘君 《青年论坛》2011,(4):133-135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出版单位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尊重出版规律,顺应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趋势,打造精品图书,形成特色出版,是出版人和出版企业的必然选择。在文化产业化时代,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不仅是出版人的重要职责,也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创新之源。  相似文献   

20.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青年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地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屌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