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7):4-4
各地高考新政全部亮相 截至今年5月下旬,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出台高考新政。各地加分政策普遍缩减体育、奥赛等项目或降低分值,多地奥赛获奖者被剔出保送甚至加分名单。同时,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但有舆论担忧,“思想品德”难以公正评判,“见义勇为”易产生误导,建议慎重执行。此外,今年将有28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56万名随迂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2.
以话语制度主义为理论视域,教育减负政策的制度创设、制度选择与制度变迁分别遵循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事实与价值的博弈以及观念与话语转换的政策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减负政策话语历经“政治话语主导”“专家与公众话语介入”“媒体话语推波助澜”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四个关键时期,表现出从“分级管理”到“协同治理”的变迁逻辑。未来我国教育减负政策的优化路径包括:正视社会语境,全面考量相关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理念;关注话语联盟,引导建立教育减负改革的利益共同体;完善政策话语,借由“优势视角”优化政策文本表达。  相似文献   

3.
周阳 《当代思潮》2012,(11):28-30
一问教育公平 异地高考牵涉到的第一层面的问题毋庸置疑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在中国可谓由来已久,仅从高考政策的变迁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坎坷经历。民间呼吁声音最高的莫过于北京、上海等地在高考录取政策上的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4.
肖瑛 《人民论坛》2014,(4):14-18
中国社会当下出现的公共性不足问题,症结既不在于个人主义的泛滥,也不简单地在于传统道德的衰落,而在于“差序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兴及其所引起的“自我主义”的过分膨胀.因此,重建公共性的核心议题是把个人带回社会即重建个人主义,以个人主义建设为公共性提供价值基础,以公共性建设来引导个人主义远离自我主义.  相似文献   

5.
倡议联盟框架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和利益因素来分析政策过程。在京沪粤三地的"异地高考"政策变迁中,不同的利益团体基于各自的信仰体系组成了相应的联盟。从京沪粤三地的"异地高考"政策形成和变迁来看,利益相关者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以及制度环境中某些外生性变量诱致了政策的变迁,形成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而一定的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和政策变迁路径。"异地高考"政策改革的深层次难点包括教育资源分配和现有的户籍等制度。同时,改变政策子系统的基本规则、权力结构、文化环境等变量也可以间接地促成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8):4-4
异地高考政策门槛过高 今年有28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报名人数达5.6万人,较去年激增12倍,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门槛过高问题。其中,北京今年仅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上海要求父母持居住证连续3年以上、且子女在沪高中毕业等。此外,不少省市实行“户籍加学籍”双证制度,可能导致一些双“籍”分离的学生无处高考。如何既落实异地高考,又防止高考移民,仍是各地亟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中国城市住房政策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公共性。但由于政府经济人理性的有限性、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住房政策偏重于经济效率目标等因素,我国的住房政策缺失公共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使住房政策理性回归其应有的价值内涵——公共性。  相似文献   

8.
罗敏 《岭南学刊》2023,(5):33-41
基层政策“互联网+督查”模式将以往的“在场督查”转移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督查”——智慧督查云平台。基层政策“互联网+督查”模式的有效建构和持续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价值、技术与制度构成了基层政策“互联网+督查”模式的变量函数。价值是基层政策“互联网+督查”模式建构的宏观导向,技术是基层政策“互联网+督查”模式建构的核心基础,制度是基层政策“互联网+督查”模式建构的重要保障。从价值、技术与制度的三个维度出发,基层政策“互联网+督查”模式建构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警惕技术带来的“工具依赖症”,并建立激励与问责双轮驱动制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体性价值分析的教育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是形成价值观念,构成价值关系以及影响价值判断的核心要素。政策主体的多样化以及多层次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政策的主体性价值可以成为一种分析框架和模式。我国教育政策分析伴随着公共政策分析的发展逐渐地成长起来,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或分析模式,从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来考察教育政策可以丰富教育政策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亮 《人民论坛》2014,(12):155-157
教育政策具有导向、调节和管理的功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主导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是保障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而,需要厘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透过政策文本变迁从主体需要、客体属性和实践活动三方面进行深入的价值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价值问题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石。高考政策是现代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运行必须立足于特定的价值基础。高考政策改革的价值理念长期未能准确定位,严重影响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此,需要以价值整合为突破口,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基本价值理念上坚持公平选才,在技术层面上以科学选才为重要价值诉求,重构我国高考政策的价值基础,以科学的理念推进高考政策的改革和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议程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议程设置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议程设置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对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性偏离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宛西乡村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地方精英群体;指导理论是“自卫主义、自治主义、自富主义”的“三自主义”;地方精英着手成立区域性地方组织,完善管理制度;精英大力发展民团,为地方建设“保驾护航”,保证精英政治运行机制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效率与公共性的关系问题是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议题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公共行政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寻求效率与公共性之间平衡的历史.在公共行政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效率与公共性研究取向之间都存在着紧张关系,并在研究路径上表现为管理主义与价值主义的对立与冲突.新公共管理在处理效率与公共性关系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限度.只有超越管理主义与价值主义的抽象对立,效率与公共性的关系问题研究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09,(4):48-49
能够终结新自由主义的,可能不是某个国家的政府,也可能不是某些知识精英,更不会是资本精英,而是新自由主义带来的日益严酷的社会现实。正如美国选民所期望的,奥巴马上台之后开始推行其“新政”。他正式举起了凯恩斯主义的旗帜,主张“大政府,小市场”,  相似文献   

16.
尹洪兰 《前沿》2012,(19):157-159
武术进入学校教育是其近代变革的重要部分.在军国民主义以及尚武思潮的推动下,武术因其是“自卫之术”而被重视,又因被认为是中国的体操而进入学校,后来随着军国民主义的衰落以及对体育本质的了解,武术的体育属性和教育价值逐渐被重视和发掘,从而走出了“自卫之术”的狭隘观念,最终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形成武术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关乎一个国家稳定和谐的大局。公共政策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对调整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性是其价值追求与本质属性。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政策存在公平价值缺失、政策的不当倾斜和偏好以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以公平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调节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协商论坛》2014,(6):61-61
6月5日是许多深圳高三生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当同学们走上高考考场时,19岁的女生周莎莎却要背起书包回家她是华强职业技术学校的高三学生,是非深户的“异地生”,因父亲的社保交费年限比随迁子女参加高职类高考的政策规定少了3个月,而无缘高考“其实父亲这几年一直在深圳交社保,只是因为工作变动中间有中断”莎莎很委屈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与教育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无视地区、城乡差距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专门培养优秀人才的"精英化"教育取向,成为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政策性原因。为此,政府教育政策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重大调整:更新理念;创新机制;健全法治;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20.
6月1日之后,随着各地政府关于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出台,“房地产新政”的走向,成为政府、房地产企业及民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