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衡 《学习导报》2012,(3):64-64
这个题目是我读初中时,在《人民日报》上见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自列宁的话意,说我们谈话、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板着面孔?就是严肃的真理也可以笑着来谈。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掉这个题目,因为天天读报,特别是读言论时,看到的仍是板面孔多,笑面孔少。  相似文献   

2.
董岩 《新湘评论》2006,(12):62-63
“笑谈真理”。是梁衡早在中学时代就熟记在心的一句列宁名言。几十年过去了,他没有想到。这一句话。自己竞实践了大半辈子。  相似文献   

3.
这个题目是我读初中时,在《人民日报》上见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自列宁的话意,说我们谈话、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板着面孔?就是严肃的真理也可以笑着来谈.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掉这个题目,因为天天读报,特别是读言论时,看到的仍是板面孔多,笑面孔少.所以在参加了一次关于言论的评奖活动后,又拾起这个少时的旧题想再做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07,(1):1-1
我们的刊物从今天起,更名为毛泽东主席1960年亲自批准和题字的《新湘评论》。同时,编辑、开本、版式、栏目等项也有一些改变。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把一些想法和读者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笑谈真理”,是梁衡早在中学时代就熟记在心的一句列宁名言。几十年过去了,他没有想到,这一句话,自己竟实践了大半辈子。翻开这本装帧素约的《红色经典》,你一定会被它安雅平和、清谈娓娓、不矜不躁的自然态度所吸引,也一定会为它字字珠玑、谈笑风生、举重若轻的思想意境而击掌共鸣。尽管《红色经典》里说的都是些政治人物和大事大情大理,但全无干涩生硬味如嚼蜡、议论空洞形同说教的尴尬;有的是平等相待、坦诚相见的言传身教,如师如友,生动亲切,如春风扑面,灯火照人,令你心头茅塞豁然顿开,一扫政治文章在人们眼中的固有成见。显然,梁衡一…  相似文献   

6.
“笑谈真理”,是梁衡早在中学时代就熟记在心的一句列宁名言。几十年过去了,他没有想到,这一句话,自己竟实践了大半辈子。30多年来,行走在文学、政治与新闻之间的梁衡,先是以文学的手法将一部科学史演绎得生动形象,创作了40万字的《数理化通俗演义》,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裹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然后又以敏锐透彻的笔调奏出了《新闻三部曲》,把新闻理论、新闻采写方法谈心般地告诉读者;在完成了科学史与新闻理论的通俗化之后,梁衡又将普及、转化的笔锋移向政治领域,出版了《走近政治》、《爱国的理由》这样脍炙人口的力作。2006年4月,中国…  相似文献   

7.
日前.从报上读到一篇讽刺“附庸风雅”的文章:该文写道:“某公性好风雅为示博学,在家里筑起‘书城’,在办公室里垒起‘书墙’,政、经、文、史、哲,种种门类的巨著无所不包、所藏之书多装帧精美,价格昂贵,令一般穷文人艳羡不己……然而他整天不是开会赴宴,就是唱歌跳舞洗澡,哪有时间亲自读书?办公室里的半壁藏书只是摆设,  相似文献   

8.
茅文婷 《党的文献》2018,(6):F0002-F0002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此文;12日,《人民日报》等全国主要日报全文转载。文章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评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10):29-30
1977年7月,在党内老同志叶剑英、李先念等人的多次提议下,73岁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当时,我国结束十年动乱不到一年,由于思想领域人们受极左思想影响时间太长,所以尽管粉碎了“四人帮”,但阴霾仍未散净。这年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还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继续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向社会宣扬个人迷信和极左思想。社论向全国明确发出号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12):47-47
斯大林说:“真理在‘左’和右中间。”此话正确,也很精辟。斯大林自己把握得怎样,姑且不论,但这句话说得确实好。中国的儒家实早有此意。《中庸》谓,执其两端用其中;《论语》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亦即“两端”。“过”与“不及”都不对,“用其中”才对。  相似文献   

12.
华国锋在“真理标准讨论”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在《财经》第9期上撰文,回忆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78年5月,由《光明日报》首先公开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坚持实践标准?还是一切按照"两个凡是"办?结果,"实践标准"取得了重大胜利,"两个凡是"被打破了,这为在年底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初,《人民日报》刊发的两篇关于真理标准的文章,受到了罗瑞卿的关注与重视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评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建柱 《党史纵览》2008,(11):31-3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六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6.
追问真理的历史性,必然关涉到科学真理观的各 个层面。我们打算从真理实践的历史性入手,进而探讨真理认识、真理检验与真理价值各个领域的历史性,然后深入到真理本质的历史性,从而使这个追问尽可能构成一个立体的体系,且抵达其核心与根本。一、真理实践的历史性 科学真理观并不将真理限制在认识范畴,而是将它推进到本始和归宿,动力与目的,推进到实践领域。它将真理的作用重心从认识世界转移到改造世界。人在诞生自身和生成人化自然的历史过程中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运用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使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相一致,即…  相似文献   

17.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 ,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 ,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 ,这就是“实践真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 ,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中 ,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 ,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18.
徐沛林 《唯实》2002,(9):24-27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这就是“实践真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中,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19.
徐沛林 《唯实》2002,1(8):24-27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这就是"实践真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中,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20.
不可否认.正如一些观众所说,“《舌尖2》的节奏过快,有些美食的镜头太短.让人看得不过痣”。和《舌尖1》相比,从已经播出的《舌尖2》首集《脚步》的内容看,故事性、人情味的增加,美食、美味镜头的减少,确实让期待中国美食视觉“饕餮盛宴”的观众.在强烈的心理期待下产生失望情绪。我们都是看美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