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卉 《法制博览》2023,(6):17-19
随着数据平台、搜索引擎的飞速发展,自然人隐私权利的诉求、信息删除的请求等越来越迫切,被遗忘权法律制度的构建对于保护个人信息、维护自然人的人格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界分被遗忘权与隐私权、删除权的关系,其次基于个人信息保护视野构建被遗忘权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的基础上,从被遗忘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归责原则等方面探索构建被遗忘权法律制度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蒋鹏祥 《法制博览》2022,(10):20-22
被遗忘权的保障关乎人类在信息时代的自由与尊严.以往学界对被遗忘权的渊源与法律关系多有探讨,但对于被遗忘权的侵权责任归属方面鲜有讨论.如果不针对被遗忘权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归责原则,继续适用原《侵权责任法》的一般原则或沿用对隐私权的保护模式,将不能对被遗忘权进行有效保障.国际流行的多元化归责模式以不同标准,对被遗忘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3.
性侵害是对儿童健康权的严重侵犯.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加强学校性教育、实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增设强制报告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创新强化网络保护制度等诸多方面,为儿童性侵害的防护提供了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对未成年隐私侵权现状的披露和对我国现行法律条款间法理关系的分析,引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倡导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希望社会形成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社会氛围。从立法层面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构建立体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崔耀 《法制博览》2013,(9):36-38,35
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属于特殊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一般的保护原则及方法,需要进行特别的研究。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对在线收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制现状,借鉴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的主要规定及安全港规则,提出对在线收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行为的若干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佳 《法制博览》2015,(1):57-58,40
隐私权在全球范围类来说都是一种新兴权利,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隐私权。我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可以看作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定隐私权是我国民事权利的一种,表明隐私权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被得以肯定,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文章希望通过对隐私权民事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探讨,为我国隐私权在民法上的保护尽绵薄之力。在对隐私和隐私权作出基本概念认识后,仔细分析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就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我国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阶段、名誉权保护阶段和隐私权保护阶段三个阶段,分析总结各个阶段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建议。第一,在民法典的人格权内容部分明确隐私权的构成及内容;第二,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两个重点方面进行专项立法,给予当事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台湾地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斐然成绩。其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儿童与少年福利法》和未成年人福利机构为基础的未成年人早期福利性保护制度,以《少年事件处理法》和未成年人司法机构为基础的犯罪少年或虞犯少年的司法保护与矫正更生制度,以及以《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条例》、《家庭暴力防治法》和被害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为基础的被害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登记和有限公开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性侵犯罪案件的发生,美国、韩国等国家均设立了性犯罪者登记和公告制度,以此实现特殊预防和保护社区安全之目的。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性犯罪案件发生,尤其是未成年人被性侵害案件的数量一直在高位徘徊,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措施进行有效预防。鉴于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个人信息并不属于隐私权保护范畴,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出发,可以适当借鉴域外性犯罪者登记和公告制度,在我国构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登记和有限公开机制,要求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定期向司法机关登记,对该类人员中实施严重性犯罪行为或者具有较高再犯风险的犯罪人员,公开其个人信息,以此防范该类人员再犯和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公共安全和保障未成年人平安成长。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涵容侦查、审判、执行及执行完毕之后的各个阶段,所涉未成年人也绝不仅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未成年被告人,还应包括未成年受害人和未成年证人。对于司法机关而言,尊重和保障涉案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现代少年刑事司法政策的价值所在。且从"正当程序"和"控权"的角度讲,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对于规范侦查权和审判权的行使也具有重要意义。新闻媒体及相关社会组织、个人在报道和参与未成年人案件时,也不得非法收集或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0.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文都可作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但这些规范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11.
周思池 《法制博览》2023,(35):58-60
在传统的有关人格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对人格的保护机制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而被遗忘权的出现能够对抗互联网记忆的永久化问题,被遗忘权是指请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删除网络上已经过时、不相关的、可能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的个人信息的权利,其体现了信息自主的理念,这对于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人性尊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本文对被遗忘权进行权利证成,从而完善我国人权保护的有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儿童个人信息的规定呈现松散立法的特点,《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未来颁布实施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奠定了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实践中,儿童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年龄验证、监护人同意等操作存在诸多困难;知情同意原则的虚化使得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细化并完善了保护儿童个人信息的实操性规范,但对于儿童年龄界定、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等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落实。  相似文献   

13.
信息安全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网络文化中所混杂的种种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日趋严重,我们必须重视用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予以保护,已有的《青少年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涉及网络影响的规范太少、太原则,应当通过司法解释或制订实施细则的方法来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闵婉 《法制博览》2023,(8):25-27
对“个人信息”的概念和范畴的不同界定,直接关系到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所保护的法益范畴的大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明确将个人信息的保护范畴界定为隐私权无法涵盖的领域,有效解决了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保护范畴的冲突问题。为确保个人信息利用的安全和规范,《民法典》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需要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基本原则,并通过赋予信息主体异议权、更正权及删除权,使得自然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个人信息利用中的侵权风险。《民法典》背景下,应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各方社会主体不断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断推动个人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15.
面对未成年人信息在"人肉搜索"情形下遭受网络侵权,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尽管对网络侵权做出了应对性规定,但均未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优先保护,而是与成年人实行一体保护,这不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与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认定的角度对《侵权责任法》第36条进行重新解释,并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过错标准的类型化,从而有利于"人肉搜索"下的未成年人信息网络保护。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休闲、游戏和娱乐的权利是《儿童权利公约》予以确认并要求缔约国采取适当措施予以保护的权利。但是,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这项关系到儿童健康发展的权利却被成人世界所忽视或被成人世界所遗忘。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遭受到严重损害。不止如此,儿童的其他相关权利也遭受侵犯。保护儿童权利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通过完善相关国家立法,明确保护儿童权利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相关公约对儿童权利做了较为详细完备的规定,成为各国国内法完善儿童权利的标杆。我国历来重视完善儿童权利,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进一步完善了儿童权利,如对儿童累犯制度的摒除、加大对未成年人缓刑等社区矫正执行力度、有限度免除儿童前科报告制度等等。但总体而言,儿童权利保护水平还有待提高,如还存在未成年人罪犯刑事立法保护面窄、力度不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保护方式粗简、不成体系等问题。应该继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立法的形势和内容两个层面加大对未成年人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8.
陈浩 《法制博览》2013,(9):101-102
随着公民对个人权利的日渐重视,如何适用法律来平衡保护隐私权、言论自由权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人肉搜索"、"网络跨省追捕"现象的频发,更是引发了对网络隐私权与言论自由权冲突的担忧,如何明确界定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界限,找准两者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进行法理剖析入手,明确公民的权利界限,以期日后能为更好地完善立法尽一丝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改后,对未成年人保护有许多新的发展,使刑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更好地衔接起来。修改后的《刑法》直接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条款有19条,间接涉及的有2条;它对未成年人的再划分十分丰富,有未满18周岁的具体年龄人,有婴儿、儿童、幼女、年幼等无具体年龄界定而含义明显是指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深入发展,我们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根据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案件趋于增多的情况,遵循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中心,积极开展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案件的审判工作。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在保护工作中首先考虑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实质也就在这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有这方面的专门规定。该《公约》第3条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