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亲的负重     
《新青年》2002,(8):28
她健康得很,脸色红润,性格也开朗.好像她十分喜欢小孩子,有次同事的孩子到办公室玩,她到楼下的小店里买了许多零食和小玩具给孩子.  相似文献   

2.
诗的世界     
陈菲菲是我一位同事的女儿,多年前为写《城市与人》我去长沙时见到了她。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在我的印象里,这孩子单纯、安静,不苟言笑,似乎多少有一点儿忧郁。送我回京时她曾隔着车厢玻璃与我对掌相别,是个令人怜爱的小女孩儿。后来她上了大学,因为爱写诗,我曾先后读到了她的一些诗作,给她写过辅导信件,也曾在电话里谈过对她作品的意见。再就是近年时而在报刊上读到她的诗文  相似文献   

3.
有多少绚烂在时光中慢慢抽离得面目全非,而那些挚爱的花,早已经在暗夜里开好. 他和她都十分喜爱探险活动,他们被熟悉的朋友羡慕地称呼为"探险夫妻". 婚后第5年,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她想要生一个孩子,做母亲,而他却拒绝着,认为有了孩子将阻碍他们的探险活动.  相似文献   

4.
她教课到一半,忽然有一位同事来叫她去接一个紧急电话。是医院托人打的来。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你家菲律宾女拥抱着你们家孩子跳楼了!”她耳朵“嗡”的一声,吓得差一点晕了过去。“菲佣当场惨死,孩子受重伤,目前在大巴赛医院急救。”坐在车内,她急得像一头在喷着岩浆的火山边缘寻觅方向的母狮。厚黑嘴唇因气愤过度而一直抽搐着。一佛出世,二佛涅第。反复又反复地寻骂菲佣:狠辣、卑鄙、没有人性、比五步蛇的唾液还要毒百倍。要自杀自己去跳楼好了,为什么要把我的儿子也拖着去送死?早上自己只不过责怪了她几句,难道就要这么恶毒…  相似文献   

5.
花生的花     
年轻时,她很漂亮,追求的人很多,她偏偏选中了他。他们是同事,闲暇时分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他说:"一个人如果一辈子一事无成,这样的人生该多么无聊。"她不经意地瞥了他一眼,心里油然升起一种好感。那个时候他的条件很一  相似文献   

6.
若邻 《新青年》2007,(11):40-41
2007年4月20日,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警察局局长奥黛丽·费根在昆士兰的一家旅馆上吊自杀。消息传来,她的同事们和家人都不理解这是为了什么。在他们眼中,奥黛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身居要职,而且刚刚44岁,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离开人世呢?她为什么还要选择在昆士兰而不是在堪培拉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相似文献   

7.
孩子3岁,在广场的喷水池边玩,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喝一瓶橙汁,他对妈妈说:“我也要喝。”母亲看着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那你在这儿玩,不要走开。”孩子甜甜地答应了一声,又欢快地玩起了喷泉。母亲到广场边缘的小店里购买饮料回来,只是5分钟,孩子不见了。她大声叫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似地找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她的丈夫、亲戚朋友全部赶来了,他们向广场上的每一个人询问。所有信息都证明,孩子失踪了。第三天,有个好心人告诉孩子的家人一条线索,当时有两女一男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广场,好心人记忆当中的那个孩子的着…  相似文献   

8.
一 她大学业后,进入南方的某公司上班. 三个月后,她认识了同事安安.接着,她和安安相恋了.那个落寂的雨夜,她和安安依床而坐.她搂着他,幸福地发傻. 此刻,一只蝴蝶闯入他们的视线. 她特惊异,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里,蝴蝶是第二个光临她陋室的"客人".第一个客人,自然是恋人安安了. 她问他:"你想做一只孤独的蝴蝶吗?"他摇头, 她忽发奇想,给那只蝴蝶取个名字叫"梁兄"吧.梁兄化蝶的故事,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王彩兰 《新青年》2007,(8):15-16
母亲在她3岁那年被她舅母按在她家炕上,强行缠足,母亲3次连哭带踢,踹坏她舅母家的芦苇炕席。那时,姥姥边哭边说:"这孩子没治了。"姥爷边打边说:"不管她了,让她长大嫁不出去。"没人管的母亲,12岁时就显露出她显著的特征——大脚,尽管那时也只有23厘米(37码),但却是全村女孩里第一大脚,于是母亲就有了绰号——周大脚。母亲20岁时最终嫁给了父亲,村里20岁的女人早已都有几个孩子了,母亲那时也算晚婚了。他们的婚姻几经周折,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那双大脚惹的祸。  相似文献   

10.
我在一列返程的火车上,遇到了他们. 起初我以为他们是一起出差的同事,因为男人至始至终都将一本<建筑美学笔记>摆在面前,看上片刻,便给她讲上一段,还很细心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思考.而她,也像-个虚心的新人,很认真地听他讲起国外的建筑理念,和国内对自然山水的破坏.大约一个小时后,女孩突然羞涩地对他低语:看过这页书,我给你讲件事情好不好?男人的视线,迅速地扫她一眼,便又回到书本上去,而后低头微微笑道:嗯,好.  相似文献   

11.
都说人越老越抠门,我起初不信,现在信了.一个同事的老母亲,80岁了,老眼昏花,还整天抱着她那张存折不放,上面不过区区的两千块钱.抱着存折还觉得不踏实,干脆叫同事把钱取出来,用一个手巾包住,她白天抱着,晚上枕着,睡觉都摸着.老人家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对谁都慷慨大方,极能吃亏下人,现在怎么了?我那同事也有趣,把钱从银行取出来的时候,没要老头票,全部换成十块十块的,结结实实捆扎好,摆在老娘面前,看她搂着一捆钱数过来数过去.有时多了,有时少了,其实谁也没动过,是她数错了--然后她就发急,然后同事就搂着她安慰,替她再数一次,直到数对,母亲咧着没牙的嘴笑了为止.  相似文献   

12.
背爱过河     
那时候,她已是一家省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了。她的身材颀长,温婉可人,尤其是在她微笑的时候,那一副娇美的面容,显得愈加妩媚动人。每天,她都会收到一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向她表白爱慕的“情书”。但是,当她接过那一摞摞来信的时候,却极少打开。同事们当然清楚,依照她现在的条件来做选择除非是一位事业和形象都非常优秀的男士才能够与其相称。有一次,她随节目摄制组,一起赴广西拍摄一档生活趣味节目。当他们在一些景区抓拍一些年轻恋人的镜头时,发现了一条奇怪的河。那条河有十几米宽,河水清澈,深不过膝,而水流湍急。河上面没有桥,只有二…  相似文献   

13.
在阳光灿烂的街上,遇到一位数年不见的女友,怀里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我凑过去一看,很是吃了一惊:孩子竟是先天性“兔唇”。刚想安慰朋友几句,她却笑着先开了口:“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我被问得一头雾水。原来,她的母亲没有生育能力,到处求医问药,但未能如愿,最终抱养了她。朋友紧搂着怀里的孩子,目光充满无限的爱怜,说:“这孩子虽然有点儿残疾,但毕竟是我亲生的呀。”她的孩子正微微地笑,残缺的笑容不太漂亮,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可爱。我的心中不由一动——这样的微笑其实也是美丽的啊!那位女友沉浸在刚做母亲的幸福之中,她憧憬着,她的女儿…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年逾九旬的母亲,她的身体仍很硬朗。然而,在5年前,她却患上了严重的老年性痴呆症。她共有5个孩子,其中3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患上老年性痴呆症的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孩子的名字,甚至在有些时候,她连家人的模样都分辨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薛楠 《新青年》2013,(2):33
他以为他们之间还有甜蜜的爱,可是一夜之间她就默默收拾行李离开了!和别的女人闹得人尽皆知的分手方式不同,她的分手竟是一记闷棍,说消失就消失。放纵的青春麻木了身体尹贺十岁的时候,因为小三的介入父母闹了半年就办理了离婚手续,所以尹贺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早熟——中学的时候开始谈恋爱,大学时就跟男朋友出去开房。父亲每次说她,她都会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2002,(7)
从幼教音舞专业毕业后,她分配到了一家镇办的幼儿园。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她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也许是因为她热爱音乐之故,教孩子唱歌,别人看来,并不重要,但在她眼里,她比正规的音乐教育还要认真。她会仔细地纠正孩子唱错的每一个音符,跳错的每一个节奏,真的有些苛刻。  相似文献   

17.
1.深信不疑,她是后妈 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祁忆凉都以为她是不爱自己的. 就像小时候,她从来都不给祁忆凉买衣服,她总是捡.捡哥嫂的孩子的衣服,捡姐姐的孩子的衣服,捡邻居家孩子的衣服,一股脑地捡回来,丢在橱柜里,稀里糊涂地给祁忆凉穿上.要知道,小孩子的衣服也是分男女的,也讲三色原则,讲整齐干净,可是她不讲啊,她给祁忆凉信手穿得很混搭,不分男孩女孩.  相似文献   

18.
粉色玫瑰     
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城市.尽管更纱心里已做好了准备.但她在挽着梓谅走下飞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吸了口气。等待的人群里,梓谅看见爸爸正高兴地朝他挥手,便像一个孩子似的,一个箭步冲上去紧紧地把爸爸拥在怀里。更纱看着他们,也感染了他们的愉快。刚才还有些郁闷的心情现在好了很多。  相似文献   

19.
你会生气吗?     
肖峰 《新青年》2002,(8):38
晓雨是位二十二三的女孩儿,她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爱生气。和领导生气,和同事生气,和朋友生气,和家人生气,和男友生气……许多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不值得一“气”的芝麻小事,却能把她气得鼓鼓的。因此熟悉晓雨的人给她送了个绰号“生气包”。不过,没人敢让她知道自己有这么个绰号,否则她会气得蹦上天。  相似文献   

20.
白桦林 《新青年》2005,(6):29-30
她是全家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从小就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在百般呵护的4个哥哥面前,她简直就是小天使,特别在爷爷奶奶眼里,她就是掌上明珠,比他们自己的眼睛都重要。可惜这个宝贝疙瘩和掌上明珠学习不争气,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经人介绍,只好到一家汽车修配厂打工。打工期间,认识了来自农村同样在这里打工的他。他憨厚朴实,高大英俊,又有修车的好手艺。闲暇之余,他常向她说起他的老家———美丽草原上的家。华灯初上的晚上常有他哼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在她耳边萦绕,歌声中,一望无际的草原,遍地的牛羊,蓝蓝的天空,柔柔的风儿,草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