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路口,向前走     
1. 我知道这次会见到他,也不止一遍地想过相见的情景,却怎么也没想到现实比小说更具戏剧性. 2. 第一次一个人走那么长的路,我却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是满心期待地踏上了去远方的路.我想我是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保护的孩子了,也不再是踩着少年的影子想有人呵护的小姑娘了. 这是毕业后的第一次相聚.  相似文献   

2.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7,(3)
加号有一个家庭,这家的孩子的数学一直不好,父母给他换了不少学校。最后,父母给孩子换了一个教堂小学,这个孩子的数学就名列前茅了。父母很奇怪,就问:“是不是老师教的好?”孩子说:“不是。”父母又问:“是不是教材不一样?”孩子说:“不是。”父母问:“那是什么?”孩子说:“我一进教室,我就知道这  相似文献   

3.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4.
母亲     
娄澜 《新青年》2005,(6):11-12
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我和母亲之间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自从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和母亲的交流日趋变得稀少。也许,是我独立了。这种亲情的淡漠有时候令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母亲没有文化,眼睛也不是很好,和父亲是在媒妁之言下结合的。嫁给父亲后便和父亲外出闯荡。去过很多地方,打过工,也办过厂。父亲不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因此许多时候母亲必须独当一面,雷厉风行。我们3个孩子也是他们在外地生养的。父亲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因此我知道母亲教育我们吃过很多苦,这种苦我想像得到。虽然她没有读过书,可是关心时局大事,明白风土人情,会讲普通话…  相似文献   

5.
在阳光灿烂的街上,遇到一位数年不见的女友,怀里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我凑过去一看,很是吃了一惊:孩子竟是先天性“兔唇”。刚想安慰朋友几句,她却笑着先开了口:“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我被问得一头雾水。原来,她的母亲没有生育能力,到处求医问药,但未能如愿,最终抱养了她。朋友紧搂着怀里的孩子,目光充满无限的爱怜,说:“这孩子虽然有点儿残疾,但毕竟是我亲生的呀。”她的孩子正微微地笑,残缺的笑容不太漂亮,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可爱。我的心中不由一动——这样的微笑其实也是美丽的啊!那位女友沉浸在刚做母亲的幸福之中,她憧憬着,她的女儿…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朋友给他的小孩买小食品,同一种小食品一次买一大堆。很经验地说,让他一次吃个够,以后就不再要了。我气得要死,问:你恨你儿子啊?他说,谁说的?我不恨。我大骂:那你这不是缺德吗?你这是祸害你儿子呢,你知不知道?喜欢吃一种食物对生命来说不仅是需要,还是享受,一个人有很多喜爱的食物是他的幸福,对食物留一点馋,有一点心驰神往,不仅是对自己爱惜也是对食物的敬重。那孩子命苦呀!遇到这么个爹,不知道有多少种喜爱的食物被他爹给谋杀了,利用的是一个孩子对某种食物在某个阶段的偏执喜爱。我们中的一些人常常像那孩子不…  相似文献   

7.
马德 《新青年》2005,(8):34
她和他是小学同学,成家后,她生活在城里,他在乡下务农。他的孩子叫小美,正在她所在的县城里读高中。有一天,她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背着同学去看看他的这个女儿。她买了一大堆东西,去找小美。门卫问她,小美在哪一个班。她说,她也不知道。其实,她是真不知道,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小美。门卫说没法找,就要轰她走。但她决意要看看小美,好尽了这份同学之间的情谊。正争执着,一个老师走了过来,说,你要找的小美在我们班,我给你叫她来。不一会儿,小美来了。看上去,小美瘦瘦的,小小的。她说,小美,阿姨来看看你。说着,她就往小美的怀里塞东西。看着小美…  相似文献   

8.
七年之爱     
嘉娣 《新青年》2006,(11):16-17
我和蔚认识已经7年了,仍然没有结婚.事实上,我们认识第一年后我就认为我们应该结婚了,可是蔚不愿意.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不愿意,她并不是不爱我,以她的个性绝对不会和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那么久.我们也并不是没有钱结婚,新居早就装修好了,就等着入住.  相似文献   

9.
那时小雯比我大4岁,和我家隔着一个院子。她家是全村最奇特的家庭,小雯是随着妈妈来到这个家的,她妈之前已经改嫁过两次,而小雯也不是她妈妈的亲生女儿,她是妈妈改嫁的第二个男人的孩子。此外,她妈妈还带了个亲生女儿,比她小5岁,再加上现在小雯爹的两个孩子,这一家人姓了好几个姓。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读史     
黄乔生 《海内与海外》2014,(6):45+44-45
正鲁迅生于官宦之家,自小养成读书习惯。对待史书,他既阅读正史,也看野史。他在《病后杂谈之余》一文中说,他是看了野史才知道明代皇帝的残酷的:我常说明朝永乐皇帝的凶残,远在张献忠之上,是受了宋端仪的《立斋床录》的影响的。那时我还是满洲治下的一个拖着辫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但已经看过记载  相似文献   

11.
欠着 幸福着     
我这人浑身都是优点,最大也是惟一的毛病就是健忘。一分钟前你把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借给了我,一分钟后我很可能会忘得干干净净。然后大约过了三四个月,在某个闷热的夜晚,我会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向你借过100元。于是赶紧还你,这时你却已经忘却了曾经借过我钱。我大学里的上铺对我说,害怕欠钱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现在这世道欠钱是光荣的。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当然我也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我知道他说这番话是为了我好,让我放心大胆去借钱去欠债去光荣。可我知道我是不行的,我今年都21岁了,在这21年里我已经欠人情够多了。不图我回报的父母亲情债、…  相似文献   

12.
相爱时,都是青青子衿的年龄,16岁的花树饱满生动就那样偷偷地爱了,躲在屋檐下接吻,说了海誓山盟,一个说长大了要嫁,一个说要娶,就认了真。一个下雨天,两个少年偷食了禁果。结果,女孩怀孕了,被大人知道,于是家里把男孩儿恶打一顿,他父亲说再也不要看到他,无知的少年于是选择了离家出走,从此放浪天涯,想打出片江山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子。10年如白驹过隙。曾经爱过的少年都长大了,男孩成了一个街头的擦鞋工,穿得极破,像民工,根本没有少年时的风采,当年那个学习好、长得帅的班长已了无踪影;而她,已为人妇,那段历史让她…  相似文献   

13.
瑞雪 《新青年》2005,(10):38-39
一个秋天的午后,收到朋友的短信,说她正在去北京的车上。问她是出差吗?她说不是,只是因为香山的枫叶红了,她请了假去看……放下案头的工作,顿时沉默。午后的太阳懒洋洋地晒在窗台,想这会儿北京正秋高气爽,行走在香山的红叶里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陶醉的事。曾经,说过许多次要在秋天去看红叶,可是说了好几年至今也未成行,不是因为工作忙就是因为没心情,徒留遗憾。另一个朋友,他说在他年轻时,曾经爱过一个女孩,俩人非常地相爱,可是因为他当时工作不稳定,迟迟没有表态而最终失去,至今这仍是他心头最深的痛。小时候奶奶最疼我,可是自从工作后我就很…  相似文献   

14.
吉安 《新青年》2006,(6):59-60
(一)快乐像夏日里的风她嫁到我们小城来的时候,名声是很臭的。年龄那么小,就知道引诱男人,还怀了人家的孩子。但我还是喜欢她,远远地叫她“新娘子”,她每每都回头,冲我温柔地笑笑,微微隆起的腹部,在阳光底下,泛着一种柔和圣洁的光芒。我那时候也就10岁吧,并不知道在小城人的眼中,安分守己才是一个女人的美。而像她一样,喜欢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小地痞,还很执拗地要嫁给他,无疑是丢了女人的脸面的。她出嫁的那天,那个对她很明显有些漫不经心的男人,醉得一塌糊涂。她年轻的婆婆,一脸对她的嫌恶,似乎这样一场奉子成婚的喜宴,本不该由她来做主角。…  相似文献   

15.
走出那片天     
我的外甥女上小学五年级,她每天晚上都要给我来电话问作业.这缘于她最近报了一个奥数班.对于数学我一向是头痛的要紧,但在她这个小孩子的眼里舅舅是无所不知的.于是我成了"百度知道"的常客. 对于奥数我除了深恶痛绝外,也包含着一丝隐隐的敬意.通常我都是在知道答案后才感叹,原来可以这样思考,原来是这样思考的啊.  相似文献   

16.
健生 《新青年》2005,(10):13-14
晚上9点半,童小初站在我的面前,眼泪顺着面颊“扑簌簌”地滚落下来。10分钟后,她安坐在我家沙发上,手捧我端给她的热腾腾的咖啡。他“走了。”她终于开口。我揪紧的心也得以暂时松绑。我知道他是童小初的同事,也是相恋6个月的男友,最近一直在办澳洲移民。“我送他上的飞机。他说如果我真的不想去澳大利亚,他会回来的。”我的心莫名其妙再度揪紧。“你们没有分手?”这样的问题也会问出来,真是有失水准。好在她似乎并未在意。“怎么会分手呢?他是去澳大利亚,又不是去火星。”童小初竟然顺手拿起了遥控器,舒服地靠在沙发上,开始看正在热播的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神舟”号飞船上天 ,有他的一份功劳。但他却是一个“小人物” ,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几多稳秘……“三剑客”之一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他是一个铮铮的硬汉。第一次与他见面 ,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家招待所里。那天上午 ,是我的朋友把他领进我的屋子里的 ,介绍他说 :“你不是要采访航天专家吗?这也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你们谈吧。”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陈祖贵。他是航天领域内的一个控制专家。这次中国要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 ,他是北京航天城指挥中心飞控组的一个负责人。在我们一上午的交谈中 ,他给我强烈的印象就是他的快人快语…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5,(8):34-35
好像好多次了,我都收到来自山西某镇煤矿的信件. 我不知道写信人是谁,因为他给我的信从来不留下姓名.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给我写信,因为在他的信中除了谈煤矿的生活,很少涉及到我.然而可以推测到的是,他该是我的一个读者朋友,因为他在信中提到去镇上惟一的书报亭买杂志的细节.或许,他在某本杂志上看到了我的文章,并在文章后得到了我的地址,于是就有了他的来信.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2004,(5)
我惟一认识的一个同性恋者是在他死后才知道他的同性恋身份的。从大家对他的议论中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同性恋者的艰难。如果能够选择,我想绝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做一个同性恋的,但书上说,那不是可以选择的。在我的身边,他的死注定要被当作谈资。先是有人告诉我,XX被杀死了。哦!好好的一个人,为的什么呀?有钱吗?唉———反正轻如鸿毛。同性恋。被他找的一个男的给杀了。那些曾给他介绍过对象的阿姨们恍然大悟,他有病啊!怪不得他让咱们伤透了脑筋。我心里想,被同性恋伙伴杀了怎么就轻如鸿毛了呢?即使轻如鸿毛也不应该因为他是同性恋这个原因。一…  相似文献   

20.
燕子     
陈华 《新青年》2005,(10):37-38
燕子怒气冲冲地收拾了包裹风一样地摔门而去的1小时后,我才慢慢地平息了怒气恢复了正常的心跳。我从来都不知道一直温顺的燕子也会像一头暴躁的小狮子一样那么歇斯底里,想想平日里给过她的关爱,一丝委屈漫过心头直冲眼底。燕子是2003年初春走进我的生活的,和她同来的还有一个叫玲儿的女孩,长她2岁。那年,她19岁。那时候我的幼儿园需要一个小班的保育员,她和玲儿同时来应聘,我没有告诉她俩我只需要一个。我开始对她俩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和试用。说实话,最初我以为一个月后我会留下玲儿的,因为玲儿长得漂亮笑容甜美说起话来燕语莺声,看上去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