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琼 《法制与社会》2010,(18):269-270
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首先提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思想,该原则在我国司法适用中要付诸实现,在刑事立法上得以确立,有赖于司法机关实际的执法活动。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这一刑法思想发表了相关见解,以期能够对这本经典著作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贝卡利亚从社会契约论和人道主义新观念出发,他提出的死刑废除论,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我国限制死刑已迈出了强有力的步伐,今天重温贝卡利亚的死刑废除观点对我国加快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不无教益.  相似文献   

3.
陈科宏 《法制与社会》2013,(23):291-292
在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死亡罪名,使公众的视线再次聚焦在死刑的废除问题上。本文将结合贝卡利亚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关于废除死刑的观点,对当下中国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贝卡利亚深受当时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主要理论依据几乎都能在法国百科全书派学者及其先驱们的著作中找到原型。贝卡利亚16岁时就已进入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20岁左右毕业,在26岁时就出版了《论犯罪与刑罚》的惊世之作并名满天下,被人们推崇为现代刑法学之鼻祖。虽然《论犯罪与刑罚》仅有6万多字,42个短小的故事,但它首次系统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要理解贝卡利亚的刑法体系,就要理解其学说的三个层面的理论,即功利主义理性(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根源)、契约论(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根基)、"几何性精确度"原则(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核心)。但是,由于功利主义理性和契约论自身的缺陷,导致贝卡利亚的学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我们要看到其学说在理论上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7.
1764年的欧洲似乎是个有些昏暗、久远的年代了,但一个叫贝卡里亚的年轻人,却已经翻开了启蒙思想的鸿篇巨著,开始了他对社会、法律乃至于对未来世界的无尽思索。与晦涩的大部头相比,这本小书语言的生动性和浅显性不由地让人眼前一亮,没有赘述、没有陈词滥调、也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训教,薄薄的书页中是满满的积淀、是厚厚的宽和、是沉沉的思索、还有对生命的诚挚之爱。那时古老的刑事法律制度让这位年轻人感到困惑,觉得不安,他将这种不安以最易懂的文字写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死刑的存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争议较大。我国现阶段仍然保留死刑,并是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本文从国际和我国的现状出发,并根据我国和外国死刑制度的沿革,对存废两方的观点进行了深入评析,提出废除死刑在世界范围内是大势所趋,而我国正处于死刑废止的过渡期,应对现行刑罚体系进行重构,并通过对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等刑种进行改革和完善,达到限制和减少死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体现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他所确立的刑法原则影响至今。本文主要针对贝卡里亚有关无罪推定、死刑及刑罚目的的思想并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犯罪与刑罚的理论问题,在刑法学史册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不仅体现了刑法的精髓,也反映了刑法的灵魂。浩如星海的刑法学先驱们,无不在此问题中留下自己的思辩光辉:有“近代刑法之父”的贝卡里亚,“刑法学之父”的费尔巴哈,还有康德、黑格尔、宾丁、龙勃罗梭等等刑法学巨匠们对罪刑理论提出各自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罪刑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切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的命运,就同一座直接横断河流的堤坝一样,或者被立即冲垮和淹没,或者被自己造成的漩涡所侵蚀,并逐渐地溃灭。"请允许我用贝卡利亚的这一段话作为本文的序言,尽管这是一个一开始就永远无法结束的话题。一、黑暗中的呐喊《论犯罪与刑罚》是一本写在18世纪(1764年)的古老著作,但活在今天的人依旧可以从中获得教益。的确,  相似文献   

12.
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是丰富的,其很多思想直击当时的欧洲刑事法律制度。他的刑罚人道主义思想更是在其罪行法定和刑罚目的的主张中频频体现。虽然现在看来,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他体现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欧洲以至全世界的刑法改革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茜 《法制与经济》2010,(12):70-70
读罢《论犯罪与刑罚》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所拥有的卓越的解构、建构能力以及突破传统的胆量。在书中,贝卡利亚痛陈了旧的刑罚制度及其弊端,揭示了其蒙昧主义的本质。本书使笔者感受最深的是贝卡利亚对待刑罚的宽和态度,明确反对死刑的立场以及对愚昧的宗教迫害委婉地提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析贝卡利亚废除死刑的理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卡利亚于1764年首先对死刑进行抨击,并倡导废除死刑,从而为死刑废除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但贝卡利亚于当年提出的废除死刑的理由,在今天看来并不十分充分,难以应对死刑保留论者提出的质疑.因此,今后再为废除死刑辩解,可从其他方面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15.
对不作为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月秋 《现代法学》2000,22(4):120-123
本文认为 ,从罪刑法定与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分析 ,都有必要以立法形式解决不作为犯的处理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刑罚个别化思想的提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刑罚个别化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过分关注刑罚个别化是否会导致刑事立法形同虚设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这样的顾虑使刑罚个别化制度长久以来发展缓慢,难以正名。本文从刑罚个别化思想的起源入手,分析了刑罚个别化与罪刑法定原则产生对立的原因,并探讨了这种对立的相对性与可融合性。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刑罚权与检察职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检察制度是随着国家将刑罚权分解并由不同国家机关承担侦查、起诉与审判职能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法治思想的产物。刑事法治的要旨在于对国家刑罚权进行限制以保障公民个体的权利。我国法治实践表明,检察机关的根本任务应从侧重刑罚的保护功能(惩治犯罪)向刑罚保护功能和保障功能(保障人权)并举,维护国家刑罚权良性运行的轨道转变,这不仅是刑事司法规律对检察权运行的本质要求,也是"法律监督"属性在刑事司法领域的本质含义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治国家的一项刑法基本原则,以规制国家刑罚权及保障人权为基础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立法的明确与司法裁量的依法而为。然而,法律不可能尽善尽美,正如欧金·埃利希所言,每一种制定出来的规则,从本性上来说都是不完整的,当它被制定出来就已  相似文献   

19.
在罪刑关系中,罪名与刑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单向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刑罚制约罪名满足了实践上罪名界分、政治判断、政策诉求、实质公正及变革法律方法的需要。刑罚反制罪名与传统罪刑关系论相背,需对其司法适用予以合理规范。在适用范围上应限于疑难案件,在适用标准上不能背离刑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罪刑相适应作为一种刑事法律原则是抽象的、概括的,但是个体所犯之罪是形形色色的,是有显著的个性特征的,具有个别性、具体性.所以,在司法实践操作中要真正达到量刑公正的目的,还需要对个体所犯之罪的具体情节加以综合考虑和评价,也即做到刑罚的个别化,进而实现罪刑相适应,达到司法上实体的公平正义.本文通过对刑罚个别化的思考来探讨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