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发现,与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在单住宿舍/工棚的比例显著高于一代农民工.两组人群在居住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非租房来源下,两代农民工的居住水平整体偏低,新生代农民工微好于前者;租房来源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租比例较高,其租住的房屋类型和房屋设施优于一代农民工.不同住房来源下,两组人群在房租支付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流动动机及其代际比较研究有助于明晰农民工流动行为的性质及其变迁,并可为完善市民化政策提供指导。将农民工流动动机分为经济动机与非经济动机,采用自陈量表,借助"湖南省农民工流动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流动动机并进行代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动机均以经济动机为首,流动中经济动机与非经济动机的差距缩小。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动机更弱,非经济动机更强;经济动机与非经济动机的关系由上一代农民工的主次关系演变为新生代农民工并存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政策转型与发展趋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和发展。通过考察农民工政策转型的历史,分析农民工政策原因、动力和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政策的全面转型是适合城市与农民工和谐共赢发展、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农民工问题根本解决的必然政策路径。对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寻找未来新生代农民工政策的科学化、人性化和可操作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关注农民工闲暇生活,对于加速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推进和谐中国的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进城农民工由于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和体制的边缘,难以被城市所认同接纳,其休闲文化权益受到忽视,得不到有效保障。随着农民工由传统一代向新生一代发生着代际的转换,新生代农民工同样也产生了现代文明意义上的闲暇生活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5.
留守经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一代的职业稳定性和向上发展的比例高于留守一代,留守流动经历影响了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和能力,进而影响了其融入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务工目的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代际特征,但在生活和工作方面基本延续了上一代农民工的状况.就业生存、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城市融入,是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四个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0年调查数据,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居住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上一代农民工略有改善,但就其整体状况来看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和居住生态支持系统,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通过自由地流动和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与和谐的居住,将是未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警惕我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趋固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是指上一代的富裕或贫穷传递给下一代。在我国,由于社会结构本身具有的强大惯力及一些制度性缺陷在经济发展中被一些优势群体所利用,这种代际传承已经出现并呈现出固化的危险信号。就农民工来说,新生代正在成为主力,第二代农民工正在成长中。从第一代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我们看不到有一种向上流动的机制出现。相反,在长期的外出打工中,第一代农民工因年龄增加、伤病或其他无法阻挡的因素,而只得返回农村;而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来说,由于他们对农村的感情以及价值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更愿意选择…  相似文献   

9.
所谓农民工二代,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或者曾是"留守儿童",或者曾是随"农民工一代"父母进城寻梦的"无根儿童"。在他们身为"农民工一代"之辈渐渐退出城市舞台的同时,他们陆续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不属于他们的高楼大厦间寻梦,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农民工二代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都有所不同。在我采访到的十几名服刑人员中,当问及将来是否还要回到农村老家时,回答几乎都是"不"。而且,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也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在"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乡村"之间,他们游离,稍一失控,偏离人生航向,走入犯罪歧途就会成为必然。为了有效预防农民工二代犯罪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背景、价值观念、行动取向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全新的特征,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观层面,客观上他们并没有摆脱第一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及制度环境.因此,无论从主客观成因的角度,还是仅从客观因素看,构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都是结构性的,而这些结构性因素又主要表现为接续性与断裂性的特质.相应地,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也是结构性的,主要体现为融入与赋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林勇吉  刘珊珊  明艳 《传承》2010,(30):68-69
近年来,"民工荒"现象频频出现。国家政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外因影响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上一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内因影响是造成新时代"民工荒"的主要原因。针对"民工荒"现象,要从社会用工外部环境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内部特征剖析用工荒的成因,通过理论结合实例的内外因分析,找到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孙瑞灼 《传承》2011,(1):66-67
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之为"无根的一代",他们既未被城市接纳,又对农村极为淡薄,很多人把他们归纳为"愤青"的一代。有着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而在向"上"的渠道被阻塞的背景下,强烈渴望就会异化为心理失衡。  相似文献   

13.
岁月轮回,新旧更替。一代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劳动力,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已经成为我国新生代的产业工人。据全国总工会今年6月组织开展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2.3亿职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几近一半,占据了我国产业工人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4.
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80后”农民工对尊重、平等和人际交往有着更多的需要,更渴望融入到城市文化和生活之中。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带来的种种矛盾导致“80后”农民工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建立健全农民工相关权益保障机制、提供免费培训、丰富精神生活、建立免费心理咨询室等途径缓解“80后”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农民工主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深刻地改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使其思想观念与之传统农民,包括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淀,他们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与传统媒体相比,当新媒体以方便快捷、低门槛、不受时空限制等巨大的优势强势介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的同时,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但改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更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成为左右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农民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研究中的新一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28周岁之间、1990年前后接受基本教育、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处于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代背景下,在流动趋势、就业状况、权益维护、价值观念、社会认识、未来愿景等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现阶段,新一代农民工群体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愈加凸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西部农村的田野调查发现,与上一代农民工“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夫妻共进退”的家计模式。研究发现,之所以形成“夫妻共进退”的家计模式,主要是由于农村青年男性面临的婚姻困境。新生代农民工出于保卫婚姻的考虑,选择夫妻捆绑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环境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带着孩子一起流动,最终实现“全家共进退”。新生代农民工的家计模式虽然实现了核心家庭的生活完整,但是由于劳动力的次优配置、家庭资源配置生活化,减弱了家庭资源积累,最终导致家庭发展能力弱化。新生代农民工家计模式转变的背后是青年农民婚姻性质的变化与核心家庭形成原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1980年、1990年代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他们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入城镇就业,或是自幼随打工的父母在城镇长大。2011年2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权益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生活享受、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婚恋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水平低、群体封闭性强、文化消费"夹心层"现象明显、引导服务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需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维护文化权益、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就四个突出的现实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与第一代女农民工相比,新生代打工妹群体普遍年龄较小,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高于上一代;外出的目的除了谋生、赚钱外,还包括"羡慕城市现代生活"和"外出能够享受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