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松州》2014,(5)
<正>按照赤峰市委、市政府工作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赤峰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以上。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二五"时期农牧民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14.9%。据抽样调查,2013年,赤峰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加3012元,增长60.1%,三年年均增长17.0%。到201 5年,赤峰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如果达到10020元,农牧民收入翻一番目标就可以实现。要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2.
《松州》2017,(1)
<正>2016年,赤峰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牧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实现了"十三五"农牧民增收开局良好的局面。据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6年赤峰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7元,比上年增加705元,增长8.0%,高于自治区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从农牧民收入的四项构成来看,各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于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6,(1)
正"十二五"时期,赤峰市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改善民生,强化各项惠民措施,做好就业、扶贫、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5年赤峰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长86.1%,"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3.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5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大》2011,(Z1):2
"十一五"时期,浙江省国税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06—2010年,全省国税系统累计直接组织收入1040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7倍,年均增长18.43%;累计办理出口退税4949亿元,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7,(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市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2-2016年,赤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989元,提高到2016年的27336元,增加8347元,增长44.0%,年均增长7.6%。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消费全方位上档升级。一、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大幅提高十八大期间,赤峰市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6,(1)
正"十二五"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市场日益繁荣,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是娱乐业、百货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激活了市场消费,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在活跃的市场中悄然发生变化,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据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5年赤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97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加4254元,增长41.1%,年均增长7.1%。"十二五"时期赤峰市城镇居民消费呈现五大亮点,即饮食消费营养化、教育文  相似文献   

7.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十一五"时期回顾和2010年工作"十一五"已经过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去年达到18278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升至全国第七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3%,去年达到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与"十五"相比,我们翼城县生产总值由38.5亿元增长到56亿元,净增17.5亿元,年均增长8.1%;财政总收入由6.3亿元增长到8.8亿元,净增2.5亿元,年均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44元增长到14932元,净增6788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80元增长到5265元,净增2085元,年均增长10.6%。"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富裕、繁荣、美丽、和谐新翼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放眼阿拉善的今天,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工人们挥汗如雨,一批批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推土机轰轰作响,道路改造、住宅建设等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田间牧区,处处洋溢着农牧民喜获丰收的笑脸……这一切都显示了今天阿拉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也承载着“十五”以来阿盟加快发展的春华秋实。百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有数据表明,“十五”末,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8940元,比“九五”末增加3776元,年均增长1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3897元,比“九五”末增加1463元,年均增长9.9%。这些看似简单枯燥的数字,却直观地反映…  相似文献   

10.
山阴县"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是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五年再造一个新山阴。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92%;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分别达到35万元和15万元。一、未来五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对实现税收翻番奠定了坚  相似文献   

11.
枫叶 《思想工作》2004,(3):38-38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出台前,我区就下发了《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意见》。可见,自治区在解决农牧民增收问题上,行动早,力度大。2005年人均收入要达到2660元《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农牧民增收的预期目标是: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0元;2007年达到3100元,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2010年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增收的6个措施《意见》列出…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 ,在 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 2 30 0万各族人民。农牧业是内蒙古最大的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落实了生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牧区的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全区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以年均 6 .3%和 6 .9%的速度增长 ,粮食产量、畜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1978年为 134元 ,1998年为 192 6元 ,增长了 13.4倍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年均递增约 8.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 78年的 6 7.7%下降到 1998年的47.37% ,这些都充分说明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已稳定地登上一个…  相似文献   

13.
《松州》2016,(1)
正2015年,赤峰市围绕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经济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力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实现了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据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5年赤峰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比上年增加1354元,增长9.1%,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全自治区十二个盟市第三位。一、城镇居民收入情况2015年,赤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5元,比上年增加1995元,增长8.6%,增速高于自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1,(6):90-91
"十一五"成就辉煌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13.03亿元,比2005年的51.41亿元增加61.62亿元,增长119.9%,年均增长8.7%。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73.66亿元,比2005年的33.07亿元增加40.59亿元,增长122.7%,年均增长17.4%。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比2005年的1553元增加1903元,增长122.5%,年均增长13%。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一五"期间,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把旅游业作为欠发达地区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的优势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加快培育,以高原特色旅游业为引领,带动服务业发展。"十一五"期间,预计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54万人次,是"十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4%;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62亿元人民币,是"十五"时期的2.9倍,年均增长22.5%。2010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71亿元人民币,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末旅游总收入50亿元的目标(年度计划指标70亿元,较上年增长15%  相似文献   

16.
自党中央作出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重大决策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赤峰市农村牧区“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加强了党的执政之基。 推动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夯实党的执政之基。关键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学习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6,(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每一项都将触角到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细微之处,每一件都关乎农牧民的幸福指数。补齐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的短板,促进了农村牧区持续健康发展。赤峰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践中,探索创造了"四强化三突出两结合"的工作模式。本文对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意义作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对赤峰市"十个全覆盖"工作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搞好全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积极推进我区农村牧区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08,(1):58-59
1997年我省地、国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762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462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2134亿元,年均增长43%。2006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1557.98亿元,增长21.41%;其中: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00.12亿元,增长19.01%;非税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57.86亿元,增长25.95%。2006年全省地税收入是1997年的10.74倍。回首我省地税发展历程,十年艰苦创业、厚积薄发,地税部门肩负财政收支平衡的"托盘"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强化社保、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功能更加强大,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地税征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湖州吴兴区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是湖州市中心城市所在地,2003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总面积871.9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现辖8个乡镇、9个街道,其中1个乡镇、4个街道委托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太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十一五"期间,吴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9%;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89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