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传生,辽源矿务局工会主席,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时办事让人觉得有点那个。哪个?请看几个故事。故事之一:1990年,他带两个人去徐州开会,会议结束后安排可以从南京返回,顺便在南京观光一番,可他却带着人直接返回东北。故事之二:1986年矿区工会总结了局机电总厂工人于忠祥遵守纪律的典型事迹。于忠祥家住农村,离厂有40多华里,17年每天上下班骑车从未迟到,等于绕地球五圈半。许传生为了核实他上下班时间和路程,亲自坐车到他家,用表计时,用汽车里程表计里程,看看是不是如此。故事之三:春节后要求7点半上班,一个干部  相似文献   

2.
晓平 《瞭望》1989,(16)
电视系列片《祖国不会忘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各自接到上级命令,悄悄出发去从事伟大而又神密的事业。他们互相瞒着,直到在通往罗布泊途中一棵孑然而立的树下等车时,两人才发现是为了一个共同任务:进军戈壁荒原。 这对夫妻给我们留下了“夫妻树”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老一代创业者无私  相似文献   

3.
漫步在布达佩斯街头,一幅幅新颖别致的广告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匈牙利国际旅行社的广告显得独具匠心:一个地球,地球上面画了个手提箱的提手,人们一看就会联想到拎着手提箱周游世界的乐趣。保险公司的广告也别出心裁:一个美女的头像,但耳朵上戴的却不是耳环,而是挂着一把钥匙!广告,设计得含蓄,引人产生联想,形象又是那么引人注目。这些广告使我们感到匈牙利人的智慧和幽默,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鲁共公择言》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梁王魏婴在富丽堂皇的范台请诸侯,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宴席上,诸侯有夸范台华丽的,有赞酒宴丰盛的,有羡慕宫廷美女艳丽的。听到这些赞美,梁王心里美滋滋的。唯独鲁共公一言不发。梁王问何故,鲁共公一连讲了四个历史故事。第一个故事是  相似文献   

5.
“拜金者”,古已有之。如研究其咀脸并为之画像,让后人直观其脸谱变化及发展,也不失为一桩快事。 先从“拜金者”的老祖宗起笔。 《列子·说符》里讲了一个战国时齐人攫金的故事,可以算做一幅早期作品。这个故事说:过去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  相似文献   

6.
不虞效应     
200多年以前,有个叫霍雷斯·瓦尔坡的人写过一个名叫《不虞国三王记》的故事,说在锡兰岛上有一个古怪的国家,名叫不虞国。在那里,你本来不需要什么,可就偏偏会遇上什么;你本来想要什么,但就是找不到。什么事情都会事与愿违。霍雷斯·瓦尔坡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词:不虞效应,用它来表示意外发现原来根本没有去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这里刊登的文章记述了两个故事:一是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王树斌与农民交朋友,一是海南省澄迈县委书记兼县长吴亚荣的业余生活。这两位领导干部,一个生活在祖国边陲的黑龙江,一个生活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一南一北,相隔万里,可他们有一个共性:思想解放,工作勤奋,善于学习,善于用典型指导工作。透过他们的故事,人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这个专栏里,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文章,看到更多领导干部政绩之外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说“去囿”     
刘绍楹 《民主》2007,(3):47-47
《吕氏春秋·去囿》篇,用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故事:“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哉?’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讲完故事,作者有针对性地发了一番议论:“人有所囿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凡人必去囿然后知。”道理很简单,也很明确:人一旦“有所囿”,必然黑白不分,是非不辨;而要做一个“有知”的人,就必须“去囿”。  相似文献   

9.
电影《流浪地球》成为2019年春节档的黑马,刷爆了社交媒体。知名电影学者、北大教授戴锦华称:"中国科幻元年在2019年开启,这部电影向我们表明中国电影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纽约时报》称其为"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出人意料的是,导演郭帆本科念的是法学专业,"不务正业"的他是如何造就今天《流浪地球》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无字书是高质量的图画书,整本书没有一个字,完全靠画面来讲述故事,其呈现的主题和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培养孩子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独特功能。由于无字书缺少了文字的叙述,因此叙述故事的职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图画的身上。而要以纯粹的图画语言演绎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无字书的图画就必须具有更强的解说性。因此,每幅画中的细节,画与故事间的关联,每幅图在故事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它们是什么形态,它们的内文、风格、形式和技术处理的手法等都是传达故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辨析"伪者"     
《佛本生故事选·骗子本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一个小村附近,有一个束发苦行者。一位财主在自己的树林里盖了一间修行的树叶屋,让这位苦行者住下,并在自己的家中用美味佳肴供养他,财主把这个苦行者看作"有德之士"。由于惧怕强盗,他把一百金币带到树叶屋来,埋在地下,说道:"尊者啊!请你照看一下。"苦行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地球环境变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洁净、安全、富饶的地球,然而不幸的是,人类正面临着地球环境加速变化的严峻考验。自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有两次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近代欧洲的一些经典作家,如雨果、歌德、托尔斯泰等,都非常推崇中国文化。歌德就曾讲过这样一个中国故事:“有一对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相处中很贞洁自持,有一次他俩不得不在同一间房里过夜,就谈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惹谁……”他说的故事虽然比较简单,情节也有点变异,但我们读采仍感到十分亲切,这与春秋时代柳下惠“坐怀不乱”有关。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作为历史美谈,后被用采泛指心地纯洁的人在男女关系方面正大光明。歌德对这个故事十分赞赏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  相似文献   

14.
也说阿丑     
《瞭望》第27期《阿丑的即兴表演》(东流),讲了一个好太监的故事,很有趣。我不但有东流先生“礼失而求诸野”的同慨,而且,忍不住接着讲阿丑的第二个故事—— 提督西厂、作恶多端的坏太监汪直被罢免后,他的党羽王越、陈钺犹在,却奈他们不得(朝中大抵一个好臣子也没有了罢)。一日,小中官阿丑于帝筵前扮作汪直的模样,手操两斧,道:“吾将兵,仗此两钺耳!”人问:“何钺?”曰:“王越、陈  相似文献   

15.
偶然间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七人小团体中,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他们在这个团体中共同生活,每天要分食一锅粥。因为没有好的量器,所以他们想了好几个办法来分粥。第一个办法是指定一个人来分。结果这个指定的人总是给自己分的多些。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权力容易产生腐败。后来就改变了办法,大家轮流分粥。结果是每个人在  相似文献   

16.
正每次去日本回来,都会跟朋友聊聊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最近少不了的一个话题是"未病"。说起这个话题,很多时候还要解释一下,不是胃病,而是未来的未。其实,在日本听到的未病理论和看到的未病产业都起源于中国。未病一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首次使用了该词:"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谈到未病,我们应该回顾一个故事,那就是关于扁鹊神医论未病的故事。魏王曾经问神医扁鹊:你家里兄弟三人皆为医生,谁的医术最为  相似文献   

17.
大美华山     
华山让人游兴萌动的是一条古道,华山让人心生敬畏的也是这一条古道。南北朝时文学家任昉在他的笔记小说《述异记》中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晋时华山脚下一个叫王  相似文献   

18.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19.
主席、各位委员:保护生态和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热点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应该引起全国高度重视的问题。当前,由于地球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命支撑体系的承受能力。近四十年来,全世界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理由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花园里有一间小屋子,屋子里住着一个盲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料这个花园,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却把花园侍弄得非常好。一年四季,花园里总是一片姹紫嫣红。一个过路人非常惊奇地观赏着这漂亮的花园,不解地问盲人道:"你这样做为的是什么?你根本就看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