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主包含民有、民享、民治三个方面.在民主的视角下看民本思想,提出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本是否就是民主”.对这个问题,中国近代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把中国古代关于民本的思想观念和论述说成就是民主,另一种则明确地认为民本与民主有天壤之别.其实,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中有一定的民主性因素,主要体现为人民拥有四项集体权利,即人民拥有天下、人民享有天下、统治者应当尊重民意、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归结起来是民有和民享两个方面.民本思想只需要再前进一步,就可以转化为民主.但民本思想没有能走出这一步,其原因在于民本思想受到了它自身理论缺陷、民本思想家立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结构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秦波 《人民论坛》2012,(26):212-213
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是一种崭新的"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而且还最大程度上汲取了西方人本思想的合理因素。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不但是中国社会革命及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产物,而且也是时代建设实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朱璐 《岭南学刊》2012,(3):111-114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最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从民本思想的形上根据、民本思想的主要义涵、民本思想的外延界定三个层面对儒家民本思想进行释义:儒家在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影响下,天意与民意合一的思想,是民本思想的形上根据;民本思想以仁民为核心义涵,体现了民为邦本和民为君本的两个面向;民本与民主思想有异,儒家政治哲学里只有民本的思想,而没有民主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依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本思想和民本诉求。在精神实质上,传统民本思想是现代民主理念的源泉和土壤,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有契合之点、有融贯之处、有延承之脉。重新诠释和梳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内涵,努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我们新时期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封建专制王权中最具人道主义色彩的政治理念.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辩证的哲学观审视,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是既"悖反"又"契合"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入剖析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挖掘民本思想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契合点,以实现民本思想中蕴含的合理性文化传统在当代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功能和价值;揭示和批判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封建糟柏和阶级局限,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和时代的升华,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依托,是我们研究民本思想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官德思想来源于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却又高于民本思想,带有早期启蒙色彩。其中,"仁者爱民"的民本思想、"正为正政事"的廉政理念,是顾宪成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他以民本思想、廉政思想等为代表的官德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的批判与价值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学说之一,是中国古代政治思维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深远的影响.我们全面考察民本思想的特点及其本质属性之后就会发现,虽然可以从中发掘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因素,但是民本思想并不具有超越君主制度的意义,不属于民主思想的范畴.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作了彻底的扬弃和改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替代和超越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的"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民本思想,这些民本思想是历代贤臣良将和进步思想家维护整个社会与国家利益、约束王权的理论,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其中管子的民本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汲取管子的民本思想中积极因素,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管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管子》一书中,频繁出现"顺民心"、"为其民"、"得民"等表述,可以看出,在管子的心目中.民众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他的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当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思想具有三个构成要素,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共产党的领导,这三个要素恰好符合儒家民本主义思想的三个本质特征:"民"为根本目的;"民"具根本力量;"民"需"君"与"师"。民本思想中暗含的一个理论前提是人民不能实现自我统治、自我管理,这意味着人民在政治上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但民本关注的不是少数政治统治者的产生和执政的方式(民主的或专制的),而是对统治者以及民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民本"与"民主"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二者的逻辑重心并不在同一个理论层面上,将两者对立的观点实际上是偷换了"民本"与"专制"两个概念的内涵。民本与专制的结合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并不是逻辑的必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大基本特征在"群众路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两个特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监督",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民本"和"民主"两种思想观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把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作为国家根本和社会基础的思想 ,是封建统治思想中具有开明性的一种。民本思想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发展到高峰 ,贞观民本思想是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贞观民本思想由三个系统组成 ,这就是人民群众在封建国家中的位置、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封建治国原则、皇帝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贞观民本思想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和治国方略对于我们今天的治国大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焕新 《传承》2008,(14):40-41
胡锦涛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充分展现了以民为本的亲民路线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为民谋利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12.
《前进》2015,(8)
<正>国学,简言之就是一国所固有学术。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很长时期居于先进文化的前列,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民的唯一标志。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文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8,(12)
正"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文献里,涵义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指京师;即君王所居之都城。二指"中央之国";三指中原王朝;四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五指诸夏或华夏族居住的地区。"中国"的"中"字来源于上古时期我们祖先"天地之中"的观念。"国",在考古学上一般指都城。都城这一概念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一是城墙;二是宫殿区,即宫城;三是大型宗教礼制建筑,包含用来祭祀天地的天坛、观象台和地坛等;四是王陵区;五是工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充分展现了以民为本的亲民路线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为民谋利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之一,一方面对统治者起着警世的作用,使其在政治上谨慎从事,不能漠视民的利益和要求;另一方面为那些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提供了社会批判的武器和政治评价标准。中国近代思想家们在认识和传播西方宪政思想时,借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语言加以解释和改造,使之适合中国文化的胃口。但正是在这一改造的过程中,他们也使自己向传统文化回归,从价值理念向工具理念退化。  相似文献   

16.
卢淑彬 《当代广西》2014,(24):51-51
正国学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而国学经典则是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教育部正在实施国学进小学计划,《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重新纳入小学课本。教育部要求确保2014年秋季使用德育、语文新教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占50%以上的比重;要求中华优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民主的生长点,其理论与实践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底蕴,其中就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借重。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村民自治是与传统思想"民本"和"无为而治"明通暗合的,其理论与实践是党和政府重视"民本",发扬民主的结果,是国家在重视"民本"的基础上,对农村的"无为而治"之举,表面"放任"村民自治自理,实则是国家在把握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原则下对农村社会的一种宏观调控,"让民作主"、"由民作主"。民本、"无为而治"和村民自治体现了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关注理由:河南省周口市从2012年年中开始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坟复耕"运动。儒家学者群体围绕这一事件,两度连署请愿,并撰写相关文章。儒家群体的连署请愿,既是从信仰的维度维护民间信仰,又是从仁政和民本政治的角度反对地方乱政。核心观点:新儒家是指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新动向:儒家文化在民间社会和知识界一直处在复兴之中,并呈加速趋势。复兴的趋势,由早期以儿童为对象,以儒家经典为主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演变为以成年人为主的读经修行活动。  相似文献   

19.
陈雍 《学习与实践》2007,(11):154-157
近年来,关于荀子政治思想尤其是君民关系思想的评价,尽管学界已形成了两种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荀子是一个民本主义者,另一种认为荀子是一个君本主义者,但笔者认为,一直以来我们对"民本"与"君本"都存在误读。只有弄清了"民本"、"君本"的真正释义,才能准确回答荀子"君本"抑或"民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熊茉莉  曾宪恒 《前沿》2007,5(6):13-1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思想,充分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亲民路线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为民谋利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