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州》2016,(4)
正赤峰市是粮食生产大市,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四年稳定在50亿公斤以上。2015年赤峰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市粮食总产51.6亿公斤,仅次于2013年的52.5亿公斤,是历史上第二高的粮食产量,比2014年增长1.2%。上半年是出售上年秋粮的主要季节,虽然2015年赤峰市粮食丰收,但由于粮食价格下跌,2016年上半年农民出售粮食收入明显减少。一、上半年农民售粮收入明显减少据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6年上半年赤峰市农民人均出售粮食1303公斤,同比增加25公斤,增长  相似文献   

2.
《松州》2016,(1)
正2015年,赤峰市围绕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经济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力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实现了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据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5年赤峰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比上年增加1354元,增长9.1%,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全自治区十二个盟市第三位。一、城镇居民收入情况2015年,赤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5元,比上年增加1995元,增长8.6%,增速高于自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7,(1)
<正>2016年,赤峰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牧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实现了"十三五"农牧民增收开局良好的局面。据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6年赤峰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7元,比上年增加705元,增长8.0%,高于自治区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从农牧民收入的四项构成来看,各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于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6,(1)
正"十二五"时期,赤峰市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改善民生,强化各项惠民措施,做好就业、扶贫、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5年赤峰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长86.1%,"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3.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5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7,(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市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2-2016年,赤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989元,提高到2016年的27336元,增加8347元,增长44.0%,年均增长7.6%。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消费全方位上档升级。一、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大幅提高十八大期间,赤峰市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6,(1)
正"十二五"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市场日益繁荣,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是娱乐业、百货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激活了市场消费,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在活跃的市场中悄然发生变化,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据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5年赤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97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加4254元,增长41.1%,年均增长7.1%。"十二五"时期赤峰市城镇居民消费呈现五大亮点,即饮食消费营养化、教育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省农业生产实现平稳发展,粮食总产量2014—2016年连续三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2016年国家实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后,我省农业生产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农业和农民增收遇到新的瓶颈;另一方面为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千方百计组织收购,导致仓储压力持续加大,玉米阶段性供求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今年9  相似文献   

8.
《松州》2015,(6)
<正>2015年,赤峰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社科界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现已圆满结束。一、评选工作的基本情况(一)申报审核工作情况。市评选委员会办公室于7月7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赤峰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并在赤峰日报、赤峰广播电视台、红山晚报、赤峰新闻网、赤峰政府网等媒体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  相似文献   

9.
《松州》2016,(2)
正2016年,赤峰市认真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力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实现了"十三五"居民收入开局良好。据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6年一季度,赤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9元,同比增加551元,增长  相似文献   

10.
《松州》2015,(6)
<正>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了解赤峰市小微企业用工情况,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在全市抽选了30个小微企业(工业、服务业、批零贸易业小微企业各10个)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三年来赤峰市小微企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了一定压力。调查涉及到10个方面的问题,汇总结果如下:一、近三年员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抽选的30个小微企业员工平均工资2014年为2189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我市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498.73万亩,总产达到108.66亿斤,比上年增加6.11%全市粮食总产实现了"十二连增"。11月26日,市农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市粮食生产的有关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全市年投入涉农项目资金达到70亿元左右。2015年,全市年落实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既解决了卖粮难问题,又解决了税收问题和劳动力安置问题,搞活了粮食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佟毅代表"2016年之前,国家在东北托底收购玉米,农民什么品种产量高种什么,生产和企业需要总是存在差距。"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东北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为稳定玉米价格,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国家出台了临时收储政策,已分五批给东北下达国家临时储存玉米收购任务。这一政策的出台,有效遏制了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5,(4)
<正>8月14日,由赤峰市政府主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各旗县区政府承办的2015年赤峰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赤峰市委书记王程熙等领导到展区参观。王程熙在参观时指出,赤峰市是文化大市,要以文化产业博览会为平台,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展示当地文化产品的同时,要让赤峰的文化品牌走出去,让外界了解赤峰文  相似文献   

15.
《松州》2017,(4)
<正>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为了解赤峰市农村养老保险现实情况,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走访调查赤峰市社保局,并在元宝山区、红山区和松山区根据农牧民收入水平高、中、低三个层次各选一个村,每个村抽选10名60周岁的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6.
我们忻府区是一个拥有33万农业人口、76万亩耕地的典型农业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扭住“地、水、技、物”四个环节,积极通过落实基本国策、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物资保障四个方面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我区农业生产的土地产出能力、抗灾减灾能力、科技贡献能力和物资保障能力,使我区农业生产呈现出面积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三个良好势头。2004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15万亩,比上年增加10.6%;粮食总产23.67万吨,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2424元,比上年增长8.1%;并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0,(2)
<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赤峰松山医院历经赤峰县医院,赤峰县第一医院,赤峰市郊区医院,赤峰市松山区医院,赤峰市第六医院,赤峰松山医院等改革。悠悠三十载,医院饱经沧桑,历尽坎坷,几度易名。用时光的荡涤和岁月的磨砺,孕育出文化精髓,铸就成精神的丰碑。在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对科学调控粮食生产的六点建议2005年从全区粮食生产情况看,形势喜人。特别是小麦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粮食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有效保证了粮食库存充足平衡有余,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大好局面。但是,粮食生产过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销售情况看,小麦销售明显小于收购量,给国有  相似文献   

19.
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效益,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是我区农村面临的重大课题。调整结构需要各个层次联动,多种途径探索,而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作物品种结构,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调整我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玉米的品种结构问题作些探讨。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和自然条件适宜,近年来我区玉米发展很快。1998年,全区种植玉米2206万亩,总产84亿公斤,占粮田面积的29.2%,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3.5%。不仅东部通辽、赤峰等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西部区一些旗县发展也较快。如和林县玉米占…  相似文献   

20.
张瑜 《政协天地》2008,(7):71-71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出现弃耕抛荒现象,这是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农资价格涨幅大,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与上年同期相比,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价格平均涨幅30%左右,其中碳酸铵、过磷酸钙、尿素、钾肥等化肥价格涨幅达40%.农民种粮效益逐年下降,2006年种植水稻亩收益227元,2007年下降到6元,预计2008年仅4元,甚至亏本。因粮食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