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汇报工作,指的是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工作情况。它是上级官员向下级官员调查研究、和下级官员进行沟通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上级领导提供了一个考察下级干部的机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汇报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关系到干部体制的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个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从一个普通科员一路晋升至省部级官员,要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8级台阶。如今,像这样升迁的公务员已是风毛麟角。根据计算,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如果你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你的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6月16日《晶报》)。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的干部必须解放思想一些国有企业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不愿意联合,不愿意合作。资产重组搞不起来,宁可“嫁”给洋人也不“嫁’给自己人。“宁赠友邦,不赔家奴”,是影响国有企业重组、优化组合的一个很大障碍。这种思想干部有、群众有,但干部更严重。许多同志...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毛泽东主张用人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山头宗派,党内外人才要一视同仁,放开视野,坚持唯才是举,使用各方面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和革命队伍的建设,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用人艺术,其目的是从组织上防止和抵制宗派主义、任人唯亲的腐败现象。他反复强调:用人时“能容忍各方,团结各方面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其中一点就是从来不搞小圈子。”坚决认为所有人才干部都是党的财富,要求用人时各级干部要胸襟宽广,搞“五湖四海”,不搞  相似文献   

5.
黄涛 《理论前沿》2004,(8):43-43
不良作风和良好作风往往在同一官员身上同时体现。譬如一些官员的双重作风表现在一面公开强调民主,另一面又要认同特权,第一把手说了算;一面强调平等,另一面又要显示等级和权威;一面强调制度建设,主张依法、按章办事,另一面又不愿意受制度的约束,留恋和搞“人治”;一面要“任人唯贤”,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另一面又要根据个人的好恶甚至根据个人功利的标准来选人用人。这些外在的价值观与潜在的价值观相互对立,然而它们却现实地存在着,一明一暗,一表一里,两种同时依存于一些官员身上。 这种作风的双重性源于干部的双重人格,而双重人格源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官德建设的战略挑战来自于执政合法性、政府公信力和干部素养三个方面。官德建设应贯穿于为官始终,在干部"入口""楼梯口"与"出口"等干部发展的重要节点更应予以关注。为此,干部选用应突出以德为先,干部升迁要规避"带病提拔",干部退出要加大审计力度。在重要关口关注官德,意味着官德建设过程中捕捉到了重点,抓住了"牛鼻子"。同时,官德建设应常态化和制度化,熔铸于官员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真正让为官者将"堂堂正正做人"与"清清白白做官"结合起来,从讲政治的高度予以认识和推进。  相似文献   

7.
一、现行的人事制度难以推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转变成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家,这是政企难以分开的直接原因。首先,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是具有行政级别的“准官员”,他们的工作业绩所得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体现为政治上的升迁,由此积淀了很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干部的进步升迁表面上看是组织培养选拔和干部个人努力工作学习的结果,从本质上看则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建立干部问责、惩处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方面不断探索。问题官员被降级降职已成为一种常态。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报道,到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近40起领导干部被降职通报,涉及人数达86人,其中被降级的副省级官员有4人。通过盘点典型案例发现,此举既彰显了我党反腐倡廉的决心,也凸显出不断加强干部队伍能上能下制度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以晋升锦标赛作为分析框架,对中国特定的制度与高投资率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政府强势和经济人假定条件下,中国式分权改革所提供的晋升激励远远强于财政激励,官员会为升迁作出所有的努力;而官员要获得升迁,就必须在确保不被一票否决的前提下进行GDP竞争;由于地方利益的博弈,决定了地方GDP竞争不会是消费的竞争,只会是投资的竞争,从而导致中国畸高的投资率。  相似文献   

11.
GDP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它也逐渐成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地方GDP成为衡量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迁去留的决定性因素。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GDP放在干部考核的合适位置,以引导干部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之前,针对官员身边人受贿行为的法律规定存在漏洞,使得官员身边人收受贿赂后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很多人还借此逃脱法律的制裁。《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中增加了相应内容,这对进一步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将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浸润和侵蚀着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甚至在个别干部身上出现了道德沦丧的现象。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官员道德建设,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政德”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时下的干部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政务     
《社会主义论坛》2008,(1):26-27
我国正式实施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公务员招录不设置与职位无关的条件;各级组织部门查实电话举报违纪干部1844件;我国将建立国家荣誉制度;河南:重复信访多,领导禁升迁  相似文献   

15.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和分析了中国古代自夏至清,从中央到地方以至基层的行政管理制度。本书内容涵括行政、司法、监察、户籍、军事各部门的行政管理、各机构的建制、组织与职权,职官的设置、选任、品级、爵秩、考核、升迁、致仕以及官员违纪的惩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清廉的不如腐败的。清廉的被淘汰了,腐败的反而步步高升。很多腐败官员,依靠贪腐获得大量灰色收入,并用于跑官、买官、要官,他们在升迁过程中,以金钱开路,用物质利益打通关系,这种人能得到提拔。而为官清廉的领导干部,由于囊中羞涩,没钱打点关系,往往遭到了冷落。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于清廉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而且极大地恶化了官场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7.
吃亏是福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会投机钻营的干部靠拉关系得到“回报”,靠溜须拍马得到“好处”,靠请客送礼得到“升迁”,但绝大多数干部是靠诚实赢得信任和赞扬、靠实干获得重用和进步的。我们不否认老实人由于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为领导所熟知,没有进入组织上选人用人的视野.但是他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作风,却得到了群众的口碑,留下了永恒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张永明 《理论前沿》2001,(10):32-32
为了深刻总结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使干部人事制度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全国行政教学研究会前不久在宁波召开了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研讨会。现将会议研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完善干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与会代表对公开选拔干部制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可以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是通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可以有效克服少数人和个别领导选拔干部所产生的买官卖官的消极腐败现象 ;二是通过干部的公开选拔可以克服当前领导干部搞形式主义 ,搞门面工程对上级负…  相似文献   

19.
职位理论是国外对权力监督的一种新的学说。该学说探讨的是官员职位本身与官员行为的关系,其中有两个最典型的理论:一个是“职位叛逆理论”,研究官员职位本身内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官员的不端行为;另一个是“职位约束理论”,研究的是职位本身蕴含的一种对官员不端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的“娘家”,每天都与干部接触,交往中的一句话、文件中的一个字、工作中的一个举动,都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和干部工作的大局。我们要重视细节,关注细节,把每项具体工作做深、做透、做精,寓大于小。 接待“细致”,体现组织部门的温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零差错”意识,始终把“一百减一等于零”作为生存之本。在接待干部时,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请坐,一杯热茶暖人,一份解答释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