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7月,蒙古人革党在选举中战胜“民主联盟”,集总统、议会、政府权力于一身,奠定了执政的坚实基础。人革党上台后,蒙古内外政策将保持总体框架不变,但也会有所调整:对内,人革党将回到稳妥渐进的改革道路上,将发展经济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外,将重新重视与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中蒙、蒙俄关系可望得到较大发展,同时也不会放弃多支点、全方位的外交战略。人革党将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娜琳 《东北亚论坛》2004,13(1):82-87
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 ,地处中俄之间的蒙古国放弃了长期奉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制定了均衡发展与中俄两大邻国关系。同时 ,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大国关系以及立足亚太地区的“多支点”外交战略。目前 ,蒙古国与南北两个邻国建立了蒙中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和蒙俄睦邻传统伙伴关系 ,与美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与日本确立了综合性伙伴关系。蒙古积极发展与大国的均衡关系 ,其意义在于 ,保障国家的独立、安全和未来发展 ,扩大自身活动空间 ,提高其国际地位 ,而且利用与大国的均势平衡使其相互牵制 ,以便从中获取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经历了颜色革命的蒙古国在外交上进行了相应的“变色”,抛弃了以往彻底追随苏联的一边倒政策,采取多支点的外交政策。1994年,蒙古颁布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宣布实行不结盟、等距离以及全方位的多支点外交政策,并据此提出了“第三邻国”外交方针。亦即,除把中俄两大地缘邻国作为首要外交对象外,蒙古国还将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欧洲等视为“第三邻国”,并重点与其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蒙古国处于中俄两大邻国之间,特殊的地缘安全环境,决定了其要采取开放的、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的"多支点"外交。2011年蒙古国政府颁布了新《外交政策构想》,进一步明确和肯定了其"第三邻国"外交,把它看作维护蒙古国独立、主权和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第三邻国"外交的本质,就是借助美、日、欧洲以及世界各强国的力量来平衡蒙古国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使蒙古国家安全得到更强有力保障。①"第三邻国"处于动态和变化之中,随着国际形势的潮涨潮落和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任何一个对蒙古国能够产生影响的国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车臣战争基本结束,但车臣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车臣共和国百废待兴,俄境内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而解决车臣问题又受很多国际因素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推行双重标准;邻国格鲁吉亚不协助;伊斯兰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分子的渗透。因此,俄罗斯必须灵活运用外交战略,搞好与西方和邻国的关系,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相似文献   

6.
2000年末至2002年初不到一年半时间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总理卡西亚诺夫相继访问蒙古。他们表示,在俄罗斯对外关系优先方向中,蒙古国占有特殊地位;俄将发展与蒙古国的关系放在与亚洲国家关系的首位。俄与蒙加强关系的战略考虑是欲借同蒙重修旧好推动其东方外交,抵御美国在蒙古的继续渗透以及防范中国在蒙古的巨大影响。目前俄虽然在蒙古失去了昔日的优势及垄断,但俄在蒙积累起来的经济影响和非经济因素不容忽视。随着俄经济的迅速发展,蒙古在经济联系方面不排除向俄罗斯回归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蒙古国作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对外经济的安全战略首先是同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经济关系,这其中既要同中俄两大邻国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同时又要寻求与日本、美国及西欧等“第三邻国”的经济关系。其次是将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作为蒙古国经济安全战略的延伸,使其成为进一步稳固蒙古对外经济安全战略和实现本国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时期的阿富汗中立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时期阿富汗长期奉行中立外交的主要原因在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地小国弱,英俄竞争,亚洲邻国未形成对抗西方的联盟。近代阿富汗疆界的划定与1907年《英俄协约》,标志着阿缓冲国地位的形成。1919年独立后,阿富汗正式实施中立外交。二战后苏联的渗透和阿国内的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中立外交失败。当前,处于政治重建中的阿富汗急需恢复其中立和不结盟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在成就和考验中迎来新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是俄内政、经济、外交都取得较大成绩的一年 ,普京的政治地位更加巩固 ,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在巩固与东方国家关系的同时 ,俄美和俄与北约关系有了较大突破。 2 0 0 2年俄在内政方面仍将是“平稳年” ,但经济领域将难以避免国际经济低迷的影响 ,外交有可能在东西方都取得可观进展 ,从而使这一年有望真正成为俄外交的“平衡年”。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外交政策经过几年的调整,1996年基本定位为全方位外交政策。与此同时实践上快速推进。对东方外交,实现了明显转变,特别是与中国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在独联体内,俄白签订了建立共同体条约,俄、白、哈、吉4国决定加深经济与人文领域的一体化;对西方外交,增大了说“不”的力度,坚持反对北约东扩,但注意发展对西方的实质关系,俄奉行全方位外交旨在尽快成为世界主角,1996年跨出了一大步。俄未来很可能成为世界重要一极,但难以快速  相似文献   

11.
以奥巴马总统上台大幅度调整美国对俄政策并"重启"俄美关系为契机,俄罗斯也开始积极调整外交战略,改变以往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硬立场,转而重新把后者作为外交第一优先。俄罗斯这种"西倾"性外交战略调整会走多远,关键要看美国能否把俄罗斯真正看作一个平等伙伴并化解双方的战略分歧与矛盾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在诸如欧洲安全、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上分歧的弥合程度。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所面临的诸多难以解决的障碍与问题决定了俄战略调整的"幅度与深度",未来俄罗斯外交战略再次"一边倒"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外交从对西方“一边倒”到“全方位”,目标是捍卫民族利益,重振大国地位,争取成为多极化世界的一极。做法是:着力营造独联体;注意处理好同西方,首先是同美国的关系;争取进入亚太;重回传统影响地区。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俄有可能在最大限度地争取维护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同西方达成妥协。发展同中国的合作是俄外交的重要方面,前景良好。俄社会稳定、经济复苏之日,才是俄大国地位牢固确立之时。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蒙古国摆脱了俄罗斯的控制,逐渐形成了以“多支点”为总纲、“第三邻国”为核心的对外战略体系.在此过程中,美国对蒙古始终发挥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并借此将自己的影响力深深刺进这一地缘战略要地.但是,由于诸方面因素的制约,美国对蒙古外交战略影响的前景并不乐观,具体而言,它不可能通过对蒙古的影响,使后者在外交战略上作出实质性有利于美牵制中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从普京出访看俄罗斯亚洲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俄罗斯外交十分活跃.从7月份开始.普京总统先后出访了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和蒙古五国。其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与亚洲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反对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密切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恢复和扩大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加强俄全方位外交的力度.增强同美国等西方大国在欧洲对抗的筹码。  相似文献   

15.
5月7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京政权下的俄罗斯将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其前景如何,正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一普京早在任俄代总统期间便着手调整对外政策,从相继出台的“新国家安全构想”和“俄外交新构想”中可以看出,俄将奉行“务实外交”,即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为“强国富民”、复兴经济服务。从普京近期采取的外交举措看,俄罗斯以西方为重点、“以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东西方均衡的全方位外交架构已具雏形。(一)放低姿态与西方缓和关系。俄罗斯与美欧间虽然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16.
2015年以来,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整体疲弱的背景下,俄罗斯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经济上,在西方对俄制裁延期、油价持续低位徘徊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陷入深度衰退;外交上,乌克兰危机导致俄西关系降至冰点,欧亚经济联盟开局惨淡,俄国际困局未有改观,面对窘境,俄多面出击谋求外交突围;内政上,总体保持平稳但隐忧乍现。面对复杂的国际及地区局势,2015年中俄关系继续稳步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夯实。  相似文献   

17.
土俄两国历史关系复杂,在现实利益中又有着直接的冲突。土作为美欧的附庸和战略支点,曾使土俄关系在长达半个世纪里被贴上了“封条”。冷战结束后,土俄因意识形态特异所造成的地缘隔断已消失。土俄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出发,相对超脱于历史上畛域划然的厚重界标,推行务实主义的地缘外交(强化经济意义、淡化政治色彩)。但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利益主导下的思维定势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土与美欧“联姻”的持续及俄在西方的牵强地位,双边关系仍然是既有共同利益,又有战略矛盾。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外交在2000年取得丰硕成果,普京务实现实、灵活进取的外交路线基本确立.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俄作为一支独立力量,不会融入西方世界;尽力搞好同西方的关系,寻求妥协,减少摩擦,避免对抗;推行全方位外交,重视发展同东方的关系;着力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使之成为俄外交的依托、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随着1993年12月的议会选举和1994年1月的政府改组,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亲西方外交改为以西为主兼顾东方的“双头鹰”全方位外交。这使俄的国际地位有所改善。现将一年来俄外交改革的调整变化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独立以来与俄、美、欧(盟)关系演变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克兰由于地汇欧亚、东西的优越地位,其外交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独立10年来,其外交经历了从亲西方的"一边倒"到实行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平衡、务实外交的过程.俄、美、欧(盟)是乌克兰的三个最主要的外交对象.乌克兰把自己定位为欧洲国家,以加入欧盟、"融入"欧洲一体化为外交发展的优先方向,同时从不忽略、不敢得罪俄美两家.乌克兰与美国的关系政治特色突出,与俄罗斯的关系则更多的是客观因素在起作用.美俄对乌克兰的政策具有争夺的性质,各有所图.但美对乌克兰并无把握,俄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受俄、美、欧(盟)三大势力的影响,乌克兰的外交在夹缝中生存,不得不走钢丝,左右逢源,在三者中间维持某种平衡,为自己谋取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