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边倒”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为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之一。从形式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国际统一战线模式;从本质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权宜之策。它是在对美外交努力夭折的情况下,毛泽东做出的倒向苏联的无奈选择。由于美苏援助新中国可能性的存在和要价的不可避免性,既不能断然否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历史作用,也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边倒”外交方针演变和终结的原因探讨刘贵丰建国前夕,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党选择了外交上的“一边倒”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它的实质是联苏抗美。这项方针在50年代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也使我们付出了一定代价。1956年苏共二...  相似文献   

3.
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过去十年,伴随着国内外一些关键史料的发掘披露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特别是中国的稳步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这一研究更加受到关注,并由此形成了一批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成因,学术界主要观点是,"一边倒"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考虑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渊源、中立政策不可行的战略权衡、以及中共对国际形势特别是中美苏三国内外政治交互作用综合评估的结果等多种因素。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基本内涵,学术界较为集中地从"结盟"和"独立自主"两个视角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评价,学术界主要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产生和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边倒”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对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立场的形象表达,它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构成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一边倒”方针从产生到实施乃至转变,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本文拟对此作一简单的论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方针.在建国前夕最终确立之前,它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出色的谋略,在"联苏"和"抗美"问题上与大国针锋相对,成功解决了革命胜利后新中国所要解决的重大外交问题,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作出的外交战略决择。时间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研究对此有过如实的反映。但近些年来,某些论著或教材,在介绍《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关于外交方针时,只讲平等、互利原则,而不提一边倒政策。其实,毛泽东当时明确强调的正是一边倒问题。本文拟就这一政策的提出、实施及演变作一粗略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张近智 《党史博览》2013,(11):54-56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示我军要把苏军的一切先进经验学到手,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不久,大批苏联顾问和专家来我军帮助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中国三条外交方针的制定──读《毛泽东外交文选》鲁振祥周恩来在1952年4月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六条方针,其中前三条是:"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近年学术界对这三条方针有过不少讨论。《当代中...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巨大历史性成就之一是在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指引下,中国从百年屈辱中站起来,以大国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并努力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深情地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和"一边倒"。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明确宣示新中国将走社会主义道路,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因此,1950年代的中国外交,按照中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总结,大致可以称为"一边倒"外交。  相似文献   

10.
珍宝岛事件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关系从恶化到破裂、边界争端日趋尖锐,并最终发展成武装冲突的结果。同时,珍宝岛事件也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从同盟关系的建立到事实上的解体,中国摒弃“一边倒”外交方针,最终同第三世界建立广泛联系的归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11):32-33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在外交工作上作出了三大决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大决策是一个整体,核心是要贯彻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什么是“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着眼于建立平等的新型外交关系,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总结近代中外关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边倒"外交战略,并积极付诸实践。"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确保了新生政权的安全与巩固,开创了中国外交新格局。毛泽东个人对于"一边倒"外交战略是基本肯定的。实践和历史也证明,"一边倒"外交战略确实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符合新中国国家利益的一项外交选择。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对于中英建交问题,中方决策层在“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前提下,采取了“不急于建交”的方针,并决定“先谈判后建交”。中英建交谈判是新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大国进行有关两国关系方面的谈判。与此同时,中苏之间还在进行着缔结新约的谈判。在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中方决策层将中苏谈判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新中国领导人来说,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争取更坚定的盟友还是获得更广泛的承认,毛泽东等人选择了前者。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夕,随着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建立新中国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要求,对外政策问题也已成为党的整个革命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和党中央所制定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成为我们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对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危机重重的国内实际情况作出的理性选择。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是一边倒形成的历史必然,体现了新中国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边倒政策处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完全独立自主外交的灰色地带,在我国外交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国之初 ,面对帝国主义对我国实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围攻 ,我们党制定了主动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通过大国关系亲疏变化和调整 ,使建国不久的国家安全得到保障 ,获得了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经验 ,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一边倒”的战略选择有利也有弊。面对“一边倒”战略中受制于人的弊端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坚持既斗争又团结的原则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从而使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度过了建国初的险恶环境。一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 ,我们党制定了主动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以求改变不利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论“一边倒”政策与独立自主原则之统一薛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史上,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它曾对50年代外交格局的形成起过决定性的作用,也曾给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过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认...  相似文献   

18.
欧阳湘  石慧 《党的文献》2020,(3):95-10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贯彻"一边倒"方针,在对外贸易上也形成了对苏新国家贸易总额高、对资贸易总额低的格局。但在政策上,中国不仅从未关上对资贸易的大门,而且从1952年初就开始了对外贸格局的调适,努力发展对资贸易。如成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资本主义国家为工作重点推进民间贸易;扩大对港澳出口并转口东南亚,利用港澳的特殊地位发展对资贸易;创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建立对资贸易平台。到1958年,在外贸国别政策的顺位上,相比于对资贸易,对苏新贸易已处于次要地位。作为一种外贸格局的"一边倒",并非中国外贸的政策取向,不能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混为一谈。中国发展对资贸易是由当时的商品结构等经济因素决定的,苏联方面对此也未予反对。  相似文献   

19.
周杰 《理论学刊》2007,(1):22-2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成功实践。通过缔结条约,把中苏关系从法律上固定下来,为新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贯彻"一边倒"方针,在对外贸易上也形成了对苏新国家贸易总额高、对资贸易总额低的格局。但在政策上,中国不仅从未关上对资贸易的大门,而且从1952年初就开始了对外贸格局的调适,努力发展对资贸易。如成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资本主义国家为工作重点推进民间贸易;扩大对港澳出口并转口东南亚,利用港澳的特殊地位发展对资贸易;创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建立对资贸易平台。到1958年,在外贸国别政策的顺位上,相比于对资贸易,对苏新贸易已处于次要地位。作为一种外贸格局的"一边倒",并非中国外贸的政策取向,不能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混为一谈。中国发展对资贸易是由当时的商品结构等经济因素决定的,苏联方面对此也未予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