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今天社会主义价值合理性受到质疑的形势下,为什么要坚守社会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需要从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中去寻找原因.落实在中国时空语境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它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是中国人民在历史与现实探索中的正确选择.所以,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我们树立自信,坚定信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对于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弄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是有益的。关于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各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那里,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是同义词”,有人则认为二者有区别,莫尔式的乌托邦主义者“通常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闵采尔式的乌托邦主义者则“通常被称为空想共产主义者”。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比较流行。还有人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显然是属于两种性质不同的思想体系。前者不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学说”。他们认为空想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不同意见,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初步描述,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第120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2](第304页)。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阶级差别、…  相似文献   

4.
汪金友 《前进》2013,(7):56-56
“七一”是党的生日,也是最容易让党员们想起理想的时候。因为在入党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有了伟大的理想,才能有伟大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关于一个理想社会中的两性关系的设想和描述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直接影响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婚姻、家庭的有关论述。由于两性关系是社会中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欧文(1771—1858年)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称他是“英国空想共产主义的代表”,“社会主义者运动的创始人。”欧文同法国的圣西门、付立叶并称为十九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功绩: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抨击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基础;都对未来理想的社会作了描绘,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预示了无数社会真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同时,他们也存在着共同的根本缺陷:第一,他们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具有理想与现实意蕴。美好生活是自古以来人民的生活向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中西方哲学思想家都有对美好生活的描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赋予美好生活共产主义理想意蕴,并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指出了美好生活理想的实现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理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而不至于成为空想,包括物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的现实意蕴。人民美好生活的认识和实现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8.
刘佳  周新辉 《传承》2015,(1):78-79
在马克思看来,理想社会的最高形式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未来的最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进行讨论,可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普遍发展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素质,劳动改革等四个方面着手,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工人共产主义的启示倪保志19世纪30—40年代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产生的以布朗基、卡贝和德萨米等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恩格斯把它称为“工人共产主义”①。在我国.长期以来.有几种颇为流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理想问题的误区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前仆后继、不懈努力,实现了几千年来最具革命性之变革。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是我们取得成就坚强保障。虽然今天我们已经开辟了到达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途径.但路遥途长,仍需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持,方能为理想境界之实现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