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公安大学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学好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就尤显重要.因此,校党委将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以下简“邓选”)第三卷,列为1994年头等大事来抓.为了使学习“邓选”落到实处,校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探析王启和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与邓小平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表现出邓小平同志对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紧密联系,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1982年宪法的制定源于邓小平的建议.鉴于中国历史所发生的巨大转折,以及经过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仍然无法反映这种转折,邓小平提出了对1978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的建议.1982年宪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邓小平的立宪意图和立宪思想.它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所实现的重大历史转折,体现了邓小平“公民权利优先于国家权力”的权力观和政治哲学,载入了邓小平代表中央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所确认的“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民族平等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我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一、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思想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世界上马列主义是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在中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  相似文献   

5.
文喜 《今日浙江》2002,(20):38-39
“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邓小平“华侨经济”活力初显“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6.
贾顺梅 《理论月刊》2002,23(12):18-20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践已初步证明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的科学性。本文试从两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的“两手抓”思想王九元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对于全面系统地掌握邓小平同志思的科学体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丰富内容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辩证法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辩证法大师毛泽东生前曾赞誉邓小平善于“照辩证法办事”。的确如此,邓小平始终“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善于“照辩证法办事”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特色。没有精湛的辩证法,邓小平不可能形成“总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创立恢宏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生长点严公宝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特色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已经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邓小平同志以当代世界和中国的一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的继承和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莫文秀中共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指出:“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秆。”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能成为“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论断,最早见于1989年2月他同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的谈话,“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同年10月尼克松访华时,他更为明确的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以后他一不止一次讲过“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邓小平关于“稳定压倒一切”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个理论的形成,展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造精神的第二次飞跃。同时也展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的思维过程。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其中饱含一个“忧”字,忧国、忧民、忧军、忧党、天下之事无不忧心;充满着一个“思”字,思国、思民、思军、思党,思考之全形成特色。邓小平同志是以“忧”而求“思”,“忧”之切而“思”之深。正因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沉于思考”,时刻关注国家命运,人民利益,军队发展,党的建设,才敏锐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善于继承前人,又敢于突破陈规,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思想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的生态建设思想主要有:生态保护的科技建设思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思想、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有:优先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改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做好收入分配,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1.完全可以如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一支由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创作的、能加速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实践进行曲”,同时又是一曲当代最雄壮的融贯汇合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理论交响乐”;而由邓小平倡导和指挥施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这一支‘“实践进行曲”的基调并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曲“理论交响乐”的主旋律。2.“改革开放”,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和理论得以创生的历史前提条件,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在中国持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社会必要条件。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构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张合林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以及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主题。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对此,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理解。我认为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论断。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土厚壤。邓小平在继承和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德教为先”的思想来确定德育的首位,用“义利双修”原则来指导当今我国的文明建设和文明进步.把内圣外王与党的建设与个人德性修养联系起来,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立在更坚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中所包含的有关“官员问责”的内容,可以对中国“官员问责”制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邓小平强调的对执政党和领导干部要进行监督的思想,为“官员问责”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必要性解释;邓小平对领导干部工作责任观和工作责任制的深刻认识,涉及了“官员问责”制度的基本内涵;邓小平从中国政治实情出发,提出了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具体措施及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贺辉才核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育是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中最闪光彩的观点。1.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20.
蒋伏心 《群众》2011,(12):40-41
江苏与中国现代化战略有深厚的渊源。1983年邓小平的苏州之行,验证了“小康”目标的可行性。此后,邓小平开始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小康”目标实现之后中国的长远发展规划问题,并逐步提出了包括“小康”目标在内的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长远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