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招     
在镇上食堂打零工的小王有位如花似玉的妹妹。县委谭书记的夫人病逝后,小王就成了谭书记的舅老爷。镇长对小王说:"我想让你到收发室工作,然后再想办法把你转为公务员,可我跟你妹夫汇报后,他拍着桌子大发脾气,说我胆敢给你开后门,我的镇长就别当了!"  相似文献   

2.
<正>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就是侵华日军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慨叹。当年东北对抗日的中坚力量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赵尚志,这位史上赫赫有名的抗日大英雄,是我的三舅。为避追捕,三舅佯装"久别家乡"在我们家,三舅常常是全家人热  相似文献   

3.
表哥     
表哥很迷信,简直是以算命为业的二舅的复印件。表哥常说像他那样的小人物,如果没有运气,一切拼搏都是扯淡。表哥17岁那年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成了镇上的民办教师。二舅激动得逢人就甩去一支烟,然后就开始谈论他在镇中学代课的儿子。那段时间,他每天如广播一个世界头条新闻,只差到中央电视台去打广告了,“用不了几年就会转正的,我仔细算了一天一夜”。表哥是适合教书的,特别是教语文,他有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口才,但表哥没有好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他认为教书十足地没出息,所以他把教书当成放羊。好在他有个貌似高雅的爱好,那…  相似文献   

4.
正你们有没有听过傻瓜的歌声?三十年前,我曾在故乡的小山村听过一个少年傻瓜的歌声。他是因脑炎而变傻的,是我同学的弟弟,在家排行老三,我们都叫他傻三。傻三很神奇,你不能说他傻,若是谁这样说他了,他就气咻咻地跑回家,用收音机和挂钟来证明他的"不傻"。他极为熟练地把它们拆卸了,让各色零件像残花败柳一样谢落在地上,然后再有条不紊地把它们一  相似文献   

5.
李逸三又名李楷,武乡县第一位共产党员,中共武乡县党组织主要创建者,中共武乡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生前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逸三就和我大舅赵圭璧、堂舅赵瑞璧(赵向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是同乡,同学,更是志同道合的武乡革命青年.共同的兴趣和革命理想,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沙坪坝的风中,或者在重庆低矮的灌木丛和高远的阳光下,一个顽皮的小孩腰插弹弓,乐颠颠地在布满青石板和红砖房的巷道幸福地冲来撞去。那时候的天蓝得像绸缎,云朵如金鱼般在不高的建筑上游来游去,我趴在鸟语杂乱而树木青葱的歌乐山上,想把那些云朵直接采来放到装标本的盒子里。公路并不宽阔,布满了碎石子,两边是用木头或青砖砌起来的房屋。沿街过去,是穿白背心、灰短裤的老者,一把蒲扇一局棋,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7.
雪冷血热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第二章夺枪梧桐河村成了"红地盘""模范学校少年们啊,学习要努力,人人都做模范少年,天天要向上;你也当,我也当,都把模范少年当,你也当,我也当,都把列宁少年当。……"离休前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老人,编选了厚厚一大本《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共403首。老人说,这首《模范学校校歌》是她这辈子学会的第一首革命歌曲。  相似文献   

8.
1948年冬,我从当时的《湖南日报》见到刊载《胡耀邦出任山西太原军管会副主任》的消息,即奔到我外祖父母家中,将这振奋人心的喜讯转告两位老人及其家人们。外祖父母与我耀福大舅要我立即代他们向我邦舅去言联系,将家里的简况告慰于也。翌年阴历正月间,收到了我邦舅从太原邮回的第一封珍贵的家书。  相似文献   

9.
正我母亲曾在老家的图书馆工作。记得年少时,每天放学后,我就会跟小伙伴跑到阅览室,把新期刊和当天的新报纸都翻上一遍。当时,人们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去图书馆是很自然的选择。有时候去得晚了,找不到座位,就蹲在角落里,捧着书看到天黑。那些日子里,图书馆满足了一个少年旺盛的求知欲,是一个很有用的地方。长大后,离家求学、工作。每年回家时,偶尔还会去图书馆看一眼,那里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网吧、培训班、商铺的招牌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原本三层楼的图书馆且战且退,最后固守住第三层的一  相似文献   

10.
陈先义 《学习导报》2010,(22):45-46
周末我和老伴儿沿着八一湖边漫步,忽然,一阵雄壮昂扬的歌声,从少年英雄纪念碑方向传来。我循着歌声信步走去。不远处,少年英雄纪念碑十几米高的雕塑前,一幅景象把我们吸引了——  相似文献   

11.
刘军 《当代党员》2008,(6):66-67
寒风吹打着枯黄的落叶,晦暗的天色笼罩着寂寞的山崖。半山腰,一座坟茔静静地卧在那里:我蹲在坟前,小心翼翼地掏出自己创作的反映留守少年成长阵痛的长篇小说《空巢》,一页一页撕下来,用火点着,任凭它们燃成青烟,再化为灰烬。  相似文献   

12.
粽叶情     
正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棕叶香,裹五粮,粽子熟了沾上糖。你一口,我一口,幸福生活万年长!不知不觉间又到端午节了,那份对粽叶的清香、对粽子的馋爱油然而生,也勾起我敏锐的嗅觉,不愿让它从我的记忆中散去。记得小时候,我家所在连队的渠  相似文献   

13.
张辉祥 《党课》2013,(13):104-105
每到6月,我就会想起自己年少时参加高考的日子。我上学时正赶上“文革”,学校停课,不得不回家务农。等“文革”结束,国家的高考制度重新恢复,岁月却已经把一个求知欲正旺的少年摔打成了一个亦农亦读的健壮青年、  相似文献   

14.
《当代工人》2022,(4):41-43
想起来心就暖 肖女士 53岁 医生 [诉说]我的舅姥爷,是一位很有型的老人.他家在兰州,中年之前相当坎坷,他是母亲庞大家族里唯一定居在大西北的人.6岁那年,我跟随姥姥、姥爷去兰州玩,接待我们的就是舅姥爷和舅姥姥.那时,他老人家已经退休,但还是老干部的形象,穿着中山装,腰板直直的.因为个子太高,头好像要擦到天花板,走路也...  相似文献   

15.
本是同根生     
两年前的金秋十月,高考落榜后,我离开家乡大巴山,到广州去投奔我幺舅。幺舅叫庞士烈,早年到广东打工,现在是个小老板。  相似文献   

16.
绝招     
在镇上食堂打零工的小王有位如花似玉的妹妹。县委谭书记的夫人病逝后,小王就成了谭书记的舅老爷。  相似文献   

17.
渺小的伟大我喜欢那些敬业的小人物。生活就是让他们用一根一根纤细的彩线织成了网,织成一幅幅辛酸又快乐的图画。他们像一只只勤快的蜘蛛,在日子的经纬上跑来跑去,直到跑不动为止。他们有的把自己的一生绣在承包的三亩贫瘠的土地上。日复一日,耕作养护,倾尽了一生的心血,把田地侍弄成肥沃的泥土。不论丰歉,总把粮食献给世人。  相似文献   

18.
山公  亚宁 《党风建设》2000,(1):19-19
驻宁84835部队副政委张伟平,在22年的军旅生涯中,把宁夏当故乡,把贫困失学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1995年,“六盘山少年军校”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诞生了,从此,无论他走到那里,“六盘山少年军校”便成了他无法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9.
忆胡绳同志     
一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做“神童”。夏衍和胡绳三十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八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做“神童”。“神童”,我想也就是“少年早慧”的意思。我听胡绳讲过他早年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胡绳入学前,父亲教过他两年,读的是古文…  相似文献   

20.
在真相并不清楚的情况下,用120急救车拉村民到县上体检,变相承认了过失,似乎一路宣扬“疫苗出了问题”,激起了更多人的担心,对防控事态起到了反作用。 “舅甥俩相互告发”昨处理? 刚到县纪委信访室上班时,我接待过一名86岁的老人,状告在清真寺管委会当主任的外甥循私舞弊等。打开卷宗,发现这舅甥俩已相互上访,“告发”对方20多年了!为了弄清原委,我认真听了2个多小时,并问了他10多个问题,发现症结就在于当初管委会换届,还想继续当主任的舅舅不满外甥“夺”了他的权,从此怀恨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