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钦 《人民论坛》2012,(20):248-249
在世界历史上,王朝、王室的兴亡更替十分激烈。一个王室能够长时期地延续下来是极其罕见的。而日本的天皇制作为王室的典型代表,自建国以来延续至今,天皇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更是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着眼于日本天皇制得以延续的原因,从天皇的象征性地位、日本的社会结构、日本人的精神构造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天皇观的历时性考察,对近代天皇观建构过程中所遇到的民间的抵抗等问题进行了考析,阐明了近代转型期日本人的精神动态,提出了所谓近代天皇观是在幕末前后伪造出来的“传统”的结论。作者认为,幕末的内忧外患危机意识是近代天皇观形成的重要契机,“近代天皇制是在内外危机加重的情况下用来对应秩序崩溃的重建秩序的原理”,天皇观以及其权威性“属于广大民众的幻想过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日本矢内原忠雄的殖民地教育论与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实态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对殖民地进行文化侵略的实质,特别指出日本殖民教育政策与日本天皇制国体观念的内在联系,并列举大量事实材料说明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同化主义教育方针与差别教育的对立.通过殖民地教育的历史证明殖民主义与文化霸权的内在关系,以警惕现实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4.
日本作为目前亚洲少数几个拥有较为完备的现代法治体系的民族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曾经有过许多值得当代中国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涉及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所需的政治合法性及权威问题,最重要的莫过于"明治维新"所缔造的近代天皇制。这一糅合了君主立宪制和专制集权制度两种要素的政治变革既使得近代日本迅速实现民族国家的全方位构建和社会的激烈转型,也为日本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导致它在"二战"中将战争的灾难带到亚洲各国。然而,由于战后盟军推行民主化改革,接受"和平宪法"的日本迅速抓住机遇,在保留天皇体制的同时却能在经济上实现崛起,一跃而成为经济大国。因此,对日本既有政治文化传统的发掘,对于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理论上的探索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国庆6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试图搜集了一些反映中国、印度、日本、古巴、以色列等5个国家发展速度的一些数据,与大家分享。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五个国家,一是因为它们都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建国,或是发生了国体与社会制度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印度1947年独立:日本从1945年起,由近代天皇制向现代天皇制转变,逐渐从一个封建集权制国家转变成民主国家;古巴是1959年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以色列1948年建国);二是特意选择了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三个非社会主义国家。看看社会制度对发展速度的影响;三是既包括了人口大国,也包括了人口小国。  相似文献   

6.
明治时代,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的意识是日本精英的主流意识,存在宫中集体的"专制君主"与政府的"立宪君主"之间的对立,"立宪君主"占上风。近代日本建立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把天皇塑造为近代国家的象征,通过向民众灌输"忠君爱国"意识,培育出国家的奉献者,这一社会形态在日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也导致国民易于盲目服从,当国家出现方向性决策失误时,民众疯狂地为天皇所代表的国家献身,最终结局是国破家亡。  相似文献   

7.
<正>冤有头,债有主。上世纪30至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造就和支撑军国主义的天皇、政府、军队和财阀等主要势力形成合力的恶果。他们对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对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日本天皇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期间,权力达到巅峰。裕仁天皇在位时指挥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日本政府即内阁在侵略战争期间,扮演着军国主义意志代表的角色,直接策划了侵略战争战略,推动了战  相似文献   

8.
一、战后日本国会性质的变化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国会并没有实质的权力。战前的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在天皇之下设立议会。因此,国家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天皇手中,帝国议会只是天皇的"协赞机关",帝国议会通过的法律、条约等,必须经过由元老、重臣组成的天皇咨询机构枢密院审议,并经天皇批准后,才能成立。内阁也只对天皇负责,不对帝国议会负责。显然,议会并没有真正的立法权,也没有其他实质的权力。战后的日本国会,是根据1947年5月30日正式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建立的,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新宪法规定,天皇只是日本的"国  相似文献   

9.
张雪霞 《人民论坛》2014,(5):251-253
没落的儒教共同体文化、神国思想与神道信仰、水户学与“国学”思想学说等是日本早期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海防论、富国强兵论、尊王攘夷论是日本早期民族主义理论层面的体现,而实践层面具体表现为尊王倒幕运动。日本早期民族主义尽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却基于塑造日本民族精神、挽救大和民族的使命,仍然担负着特殊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叶永烈 《同舟共进》2008,(10):53-56
日本天皇没有姓到了日本,我才知道日本天皇有两点明显不同于中国皇帝的地方:一是天皇居然没有姓;二是日本掌权者虽然不断更替,但从不改换天皇,使天皇能够一代又一代世袭下去,直至今日。按日本官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3.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