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艳 《中国民政》2012,(11):40-4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即城市低保实行差额救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减去低保对象家庭月人均收入,为低保对象家庭享受的月人均补助额;  相似文献   

2.
各地动态     
7月28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它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公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方性法规。新出台的这一条例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视为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定权利,而不是政府对他们的一种施舍,不得设定各种附加"条件"和"义务",体现出法规的人文关怀。条例还将220万郊县农民纳入低保范围,并规定"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各级财政分别负担,对农村低保确有困难的区县,由市财政给予补助,确保按时足额支付"。目前,南京市有7.03万人享受城市低保,4.33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南京将在这一法规报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制订相关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人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1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总 理 朱镕基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前款所称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月28日,朱基总理签署国务院271号令,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始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五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保证…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 6 5号  《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办法》已经 2 0 0 2年 2月 2 8日省政府第 1 3 8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发布 ,自 2 0 0 2年 5月 1日起施行。省 长 李克强二○○二年三月十九日第一条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 ,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持有本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前款所称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是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保障形式。几年来,我们在贯彻国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过程中,共为59228户、18052人/次发放低保金近800万元,保障了对象的基本生活权利,对于稳定中心城市和社会治安起到了  相似文献   

8.
一、城乡低保的发展现状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发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0年10月20日,河北省政府发布《河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2004年5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试行)》,标志着河北省低保制度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05年5月17日河北省政府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1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总理朱基1999年9月28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前款所称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人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不包括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保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为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身份、贫困原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且日益复杂,原有低保制度中的一些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复杂情况,这就要求城市低保制度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思想也应不断地进行更新。笔者认为,现阶段城市低保制度、低保工作思想应注意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和更新。做好保障 注重扶持在三条保障线中,起兜底作用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显得有些…  相似文献   

11.
现公布《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保障城市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8月29日)沪民规[2019]7号各区民政局:现将《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本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审核确认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低保的申请受理、调查核实、审核确认、资金发放、动态管理及其监督等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13.
各地在贯彻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正确处理好居民、社会(企业)与国家三者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一、居民有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规定的义务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  相似文献   

14.
低保普惠浙江农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红义 《小康》2005,(12):65-6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对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不是个陌生的词汇。从1993年6月上海市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算起,这一制度在城市中已经施行了十三年,为保护贫弱群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业已开始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不再是城市居民的“特权”。所谓低保制度是指“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的消费需求设立一个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有权利得到政府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9,(9):38-39
第一条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见内政发[2005]1号文件,以下简称《城市低保规程》)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见内政发[2007]57号文件,以下简称《农村牧区低保规程》)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城乡贫困居民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低保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有效的应对现实生活中的贫困问题。我国的低保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制度构成,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于湖北省低保制度实施状况、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警察执法视野中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婧 《公安教育》2005,(3):38-40
一公民权利是国家宪法和法律确认、赋予,并加以保护、支持和鼓励的各种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一种安全、自由和物质好处的权能和利益;随着法治社会的迅速发展,公民权利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4年3月,按照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13条修改宪法建议,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与会的2890名代表经过认真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更是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保障了公民权利。主要是公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一)经济权利尊重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首先是加大私有财产保护力度。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各种措施,使公民在年老、患病、失业、遭遇灾害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也是一种法律制度。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  相似文献   

19.
案例广东某市A区王先生向A区民政局申请低保,所列家庭成员有妻子、两个子女。A区民政局经审查,只核定了王先生和其两个子女的低保金,王先生的妻子因户籍不在A区而未能享受A区的低保待遇,A区民政局认为,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简称《条例》)规定,城市居民低保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地方各级民改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保的管理工作;申请低保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提出。而且,广东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还明确规定,低保对象必须是本辖区内常住户口的居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救助、行政相对人申请和获得救助的方式、步骤、过程、时限和顺序.在我国,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政策优惠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但我国社会救助的法治化水平还不高,尚未出台《社会救助法》,除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按救助项目立法的行政法规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由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政策性文件构成,其中各级政策性文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