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不是哪一位老人的儿孙,对老人们口口声声叫她闺女。这里的老人和她都没有血缘关系,可她把老人当成亲生父母,把这里当成片自己的家。 她,就是河北省隆化县旧屯乡敬老院的服务员李孟芹。 1984年,乡里建起了敬老院挑选服务员,勤劳、贤惠的李孟芹是头一个人选。正值青春年华、时年28岁的她离开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条件简陋的敬老院。在这里,她一干就是18年。 来到敬老院之后,李孟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老人、老人的被褥脏了,她主动拆洗;老人的衣服有洞了,…  相似文献   

2.
钟师敏是陕西省汉中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1973年,当时钟师敏还是镇巴县的插队知青,一天被母亲急匆匆地叫回县城,告诉她:"你奶奶不行了"。这个奶奶不是她的亲奶奶,因为妈妈在百货公司工作,她从小被放在保姆冯俊英家照顾,把冯俊英叫奶奶,冯奶奶家很穷,丈夫拉板车,儿子还是个哑巴。钟师敏赶到医院时,冯奶奶处于弥留状态,命如游丝的她痛苦万状就是闭不上眼,合不拢嘴。钟师敏心想,她一定放心不下自己的丈夫和哑巴儿子。她走到奶奶面前,奶奶紧紧抓住她的手,她对奶奶说:"奶奶,你放心走吧!马爷爷我会照顾,马叔也请你放心,有我吃的,绝不会让他饿着。"冯奶奶听了她的话,点了点头,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滚下,撒手人寰而去。  相似文献   

3.
正"上天没有给她健康的身体,也带走了能在身边照顾她给她温暖给她爱的亲人们。""她的乐观坚强让人觉得心里更难受了,孩子真可怜。"了解雨芳故事的人都叹息命运对她的不公平。今年13岁的刘雨芳是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部五年级的学生。因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妈妈自她年幼时就离开了家,父亲、叔叔相继去世,雨芳和妹妹两人一时孤苦无依。后来,年迈的奶奶从克旗来到锡林浩特,和两个孙女住在锡林浩特市南郊的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奶奶年事已高且肢体残疾,家庭没有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4.
"搬回离别3年的老屋,我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滋味。要不是人大代表带头创建平安社区,让社区治安变好了,我才不会往回搬呢!"罗山县城关镇居民李长玉说,他们是2012年农历腊月十八从城外搬回朝阳社区老家的。朝阳社区地处罗山县老城区的边缘地带,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一度是让派出所头疼的"治安死角"。不少居民搬离这里,到别处安了家。2012年5月,罗山县城关镇十三届人大换届  相似文献   

5.
2月3日早上一上班,我匆匆提上相机,来到西宁市城东区民政局。当我迈进局长办公室,局长马英兰正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等着我。见面便起身指着正打电话的一位男同志说,"这是我们的李副局长。"随后快步走出门,转眼叫来一中等个头的女同志,"这位是朱副局长。我们是个多民族的领导班子,李副局长是汉族,朱副局长是藏族,我是撒拉族。"这一说都认识了,我就开门见山地说明意图。马局长说"我们正准备去慰问一户残疾人,咱们一块去。"出局机关大院,拐了两个弯走进一条小胡同,约走了四、五分钟,马局长指着两扇半掩的院门说"就是这家。"…  相似文献   

6.
缘结妇联     
也许是生来与妇联有缘吧。10岁那年,我们家搬进一套新房,对门邻居旷奶奶是市妇联的老主任,德高望重,交游甚广。在我童年的眼睛中,旷奶奶头上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又神圣的光环,我的愿望是“长大了做一个像旷奶奶那样的人”。10年后,我从师范学校的中文系大专毕业,以学生党员和优秀毕业生,分到了当时数得上的好单位市粮食局工作。说不出有什么不对劲,但我总隐隐觉得那不是我要从事的职业。果然,在我即将去报到上班的前几天,在乡下休养了大半年的旷奶奶回来了。她到我们家串门,提到市妇联想进一个写材料的年轻人。她对我妈说:“…  相似文献   

7.
酷暑季节,我们在哈密瓜研究中心吐鲁番试验基地见到了这位享誉全国的"西部瓜王"——吴明珠教授。"快坐下,尝尝我们研究的新品种。"吴教授招呼我们坐下,就开始谈他们研究的瓜。随后,我们跟着她来到科研育种大棚。"你们进来后,要把门关好,我们研究培育新品要人工授粉,不能让蜜蜂或别的昆虫将别的花粉带进来,否则将来种子就不纯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带我们参观。  相似文献   

8.
在地处黄泛区腹地的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刘庄村,有一位82岁的老太太叫吴美英,因患腰腿疼和支气管炎,近几年难得出门,好在有电视、广播和儿女们陪伴着,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加之儿孙绕膝,享尽了天伦之乐。广播。电视上经常宣传丧事新办、移风易俗,吴老太认定这就是"精神文  相似文献   

9.
大年夜     
我奶奶活到八十三岁,她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九个孙女,并且在她去世前还看到了两个重孙女两个重外孙两个重外孙女。亲朋故友周围邻居都说奶奶好福气。子孙满堂,合家相亲相爱,虽无万贯家产,却享尽人间最美好的天伦之乐。然而,每每面对奶奶的亡灵,我感到无法补偿的懊悔和歉疚。  相似文献   

10.
奶奶以70岁高龄,又重见天日——城里来的医生为她除去白内障眼疾,带来了光明。 当拆开眼睛上的绷带,奶奶睁开眼睛,看见为她治疗的医生时,口呼救苦救难的菩萨,就要给医生磕头,是医生拦住了她。奶奶喃喃地说:“我的心早死了,以为要瞎眼去见阎王爷,没想到我还有重见天日的时候,我的心又活了。”然后响亮地打几个“哈哈”,丢掉拐棍,也不  相似文献   

11.
赵九开业     
赵九找不到四子,却偏碰上了吴老太。他觉得近段时间霉透顶了,便连吐了几口唾沫。吴老太是城南派出所的退休民警。有一次,赵九跟四子竟偷到了吴老太家。从此,吴老太便跟苍蝇一样地盯上他们。赵九听父亲说过,五六十年代,吴老太名气很大,不仅因为她人长得漂亮,而且因为她办案屡建奇功,还到  相似文献   

12.
一 1998年8月,在黑龙江做幼师工作的迟丽梅来到了美国底特律,成了一名陪读夫人。整天连个人影也见不到的陪读生活,让她无法忍受,于是,她向丈夫提出工作。 她开始做保姆了。雇主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伯利特,是报社记者,女的叫林莉瑞,照顾对象是伯利特的母亲。伯利特告诉迟丽梅:“由于我母亲性情古怪,已换六个保姆了。” 一见面,老太太围着迟丽梅连转两圈,也不说话,迟丽梅说,“老奶奶,你有什么意见?”话音没落,老太太立即说,“不要叫奶奶,叫我艾特肯夫  相似文献   

13.
<正>吴老师是我读高一时的语文教师,也是我从小学到中学唯一一位教我语文课的女教师。吴老师没有传统中的那种"师道尊严",她讲话风趣、幽默。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在做自我介绍时,她就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她说:"我姓吴,口天吴,张口向天的吴。不过我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张口向天说,我现在只能张口对你们说……"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28日,是冰心奶奶十周年祭日. 每每叫"冰心奶奶",我脑海里漾起的如沐春晖的温暖和老人那"满蕴温柔"的美丽,心就像要被融化了.冰心,人们说她是"我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而对我来说,她就是我永远的慈爱的奶奶和我心目中最美的女人的化身.  相似文献   

15.
幽默     
《中国减灾》2011,(4):32
奶奶和孙女奶奶看见孙女谢辽莎在地上到处爬,弄的衣服脏的要命,她生气地对孙女说:"谢辽莎,看你的衣服把地板上的灰尘都擦干净了,你叫我对你说什么好呢?"谢辽莎回答道:"奶奶,您应该对我说‘谢谢’"!  相似文献   

16.
沈越光 《黄埔》2011,(2):28-29
2009年10月14日,爷爷走了,告别了他无比眷恋的祖国和心爱的儿孙走了。在告别仪式上,我代表亲属致词中说:"军界有句名言‘老兵不死’。爷爷是要去和当年牺牲在印缅战场上的远征军战友和黄埔同学团聚了,要去和亲爱的奶奶相聚了。"爷爷走后,好长一段时间,我们一家人相视无语,  相似文献   

17.
奶奶的小屋     
正有个地方不富丽堂皇,简陋不堪,但它却是我奶奶的青春、回忆,是奶奶赖以生存的家。那个年代的家庭大多都不富裕,可是生的孩子却多,奶奶生了6个,父亲排倒数第二,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成了家的父亲在村外围自己盖了房子,新房子建成,在爸爸的坚持下,奶奶搬进了我们家的新房子里。原以为是一家子幸福生活的开始,可是奶奶在自己的房间待了不足半月,突然不愿再住下去,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听父亲说,小时候的我也在那小屋里生活过,甚至还有我在小屋前的红澡盆里洗澡的照片,太久了,我早已不记得,以前的村子是什么样我也不记得了。现在的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奶奶     
山,一座连一座,构成巨大的山脉,横亘在弥勒县城的西边,我的奶奶就在这里。她,彝族人,跟汉族人讲话,总是一半彝语一半汉语地说。她,身躯高大,但自从知道她是我奶奶的时候,她就有点佝偻,头发也白了不少。爸爸说她这个样子,主要是过去苦伤了。原来,为供我爸爸读书,她总是干完生产队的活,就去砍柴禾,以便背到18公里外的县城卖钱。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她从来没有哪一天按时休息过。别人劝她注意休息,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没关系,先苦后甜嘛,等到我儿子读书成器了,我就可以跟他到城里享福了。”爸爸没辜负奶奶的希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已大学毕…  相似文献   

19.
来到曼谷,与泰华老报人吴继岳先生一起,去《新中原报》看望新近担任该报总编辑的何韵女士.对着笑迎过来的何韵,吴老先生对我说:"她是泰华报界的第一个女老板."  相似文献   

20.
文革前 ,我们家一直自称是“福建厦门人”。为什么文革后报上又说我们是“台湾省籍”呢 ?和其他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一样 ,这里包含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 ,父亲就曾经在饭桌上对我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严肃地说 :“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当年日本占领了台湾 ,你们的爷爷还很年轻 ,他不愿当日本臣民 ,带着新婚的妻子———也就是你们的奶奶———和年少的弟弟妹妹 ,陪同他年迈的爷爷 ,买了一条小渔船 ,渡海来到厦门定居。”他又告诉我们 :“当时台湾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台湾人在大陆被人看不起 ;再加上有些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