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参加了省委一些重要的文件起草工作,涉及到低保工作的政策法规。在省委政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对低保的一些政策法规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我省常见的“将年人均收入低于X元的困难家庭纳入低保”的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讯     
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闽政[2004]3号),决定从2004年1月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要求在2004年底前将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通知明确,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福建省农村居民,均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纳入保障范围。农村五保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待遇,其他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差额补助。各地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合理确定保障标准。现阶段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1000元确定(即每人每月83元)。各地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低保标准,但不得低于省里确定的标准。各级财政要按实列足低保资金预算,按照批准后的资金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相似文献   

3.
张艳 《中国民政》2012,(11):40-4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即城市低保实行差额救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减去低保对象家庭月人均收入,为低保对象家庭享受的月人均补助额;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讯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调整低保家庭中有劳动收入人员基本生活费抵扣标准的通知》(沪民救发[2002]47号)规定:城镇低保家庭中,有实际就业行为,月劳动收入(包括计时制劳动收入等)不低于或等于市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人员,其本人基本生活费抵扣标准调整为340元/月、人。具体要求是:对已享受城镇低保的家庭,可结合低保家庭复审程序,在复审时一并重新计算后相应调整低保金;对新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按以上新规定执行;实行上述规定以后,低保家庭人均收入标准计算仍统一按照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5.
李孔亮 《广东民政》2011,(10):55-55
根据省、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有关精神,广州市花都区计划用两年时间,采取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等形式,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家庭达到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水平,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6.
学术前沿     
《中国民政》2013,(10):34-35
对我国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的思考 常仁珂在《劳动保障世界》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我国农村衍生出来一群称为“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人,他们人均收入比低保对象要求的人均收入稍高,但是他们享受不到低保对象能够享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没有补差,得不到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救助,  相似文献   

7.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政策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把握不好,容易走人操作误区,最易陷入的误区有十个: 一、有劳动能力者不保障。有的地方以救贫不救懒为借口,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不予保障。这种做法不妥,当前有许多下岗、失业人员有的并非不想做事,而是找不到事做;有的则是做着事却挣不出糊口的钱来。如对此不予保障,低保这个“最后一道安全网”就有了漏洞。 二.把五保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农村有的地方在实施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建议把五保对象纳入低保范围,认为低保对象得到的保障只是相…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杭州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进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制度、助学援助、住房援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步构筑起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1.以低保制度为基础,扩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范围。杭州市从1996年起实施城乡一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7次提高市区低保标准,目前老城区城镇低保标准为280-320元/人月、农村170-190元/人月,萧山、余杭区和5县(市)城镇低保标准为210-263元、农村130-150元。在此基础上杭州市进一步拓宽帮扶救助范围,将所有年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00%~120%之间的困难家庭和家庭成员中有年自负医疗费4000元以上,家庭年收入减去自负医疗费后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下的,以及家庭成员中有就读全日制高等院校、且家庭年收入减去高校学费(每学年按6000元计算,不足6000元的按实计算)后,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20%以下的全部纳入帮扶救助范围,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杭州市困难家庭教助证》。2.以解决生活困难为目标,建立“四级救助圈”制度。杭州市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市政府决定对我市最低生活保障(下称低保)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等特困人员实行分类救济。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对下列人员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给予救济,其中同时符合两项以上条件的,不重复计算。(一)低保家庭中在小学、初中、高中或职业中等教育学校读书的学生;(二)低保家庭中无子女的“双老”(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人员;(三)低保家庭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员。  相似文献   

10.
黎明 《人权》2003,(6):14-15
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一条“安全带”。未被其他保障制度所覆盖或保障不足的人,以家庭为单位,只要人均收入低于最低标准,便可领取维持基本生活的补助。这项制度采取普遍性的全面保障原则,不需要个人承担任何缴费义务,体现的是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国家的当然责任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讯     
上海市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沪民救发[2005]64号),明确全市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和救助标准。救助对象范围由原来的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中医保人员,扩展到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镇低保标准150%的家庭)中的非医保成员,主要包括四类对象: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救济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24,(3):40-41
<正>为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近日,江西省民政厅印发《江西省低保边缘家庭财产认定办法(试行)》。《办法》共九条,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什么是低保边缘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是指持有本省户籍,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低保标准的1.5倍(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放宽至2倍),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本办法规定,且未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生活困难家庭。  相似文献   

13.
刘保波 《中国民政》2011,(10):58-58
河北省沙河市民政局推行分类施保、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利用慈善基金“四位一体”救助模式,加大困难家庭中失能人员的救助力度。推行分类施保,使低保中的失能人员得到有效救助。制定《沙河市城乡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实施办法》,规定重病、大病人员,重度残疾人员造成无生活能力人员,凭邢台市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或一、二级残疾证,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由村委会人户调查核实后报乡镇办民政所,民政所审核后报民政局,民政局审核后纳入A类低保,对于低保对象中常年卧床不起又不能出具有效证件的人员,民政局人户调查核实后直接纳入A类低保。  相似文献   

14.
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最基础手段.2007年,国家决定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规定标准的所有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截至2010年初,全国农村低保覆盖2528.7万户,5214万人.国家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者完成五保供养,即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将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可享受像城市居民一样的“低保”待遇。据介绍.这项制度可惠及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家庭.即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户。  相似文献   

16.
地方传真     
正安徽省定远县"四看四核准"助力精准扶贫安徽省定远县民政局认真把好农村低保中的入户调查关,紧紧围绕"应保尽保"这个核心,着力破解收入核查的难题,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到低保中来,助力精准扶贫。民政局要求各乡镇在组织入户调查时,要通过"四看四核准"把好入户调查关:一是看低保申请人家庭残疾人、病人是否丧失劳动能力,核准家庭其  相似文献   

17.
何忠 《广东民政》2010,(3):23-24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低保救助是国家为特困家庭构筑的生活保障“安全网”,是保障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的民生政策。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低保救助工作,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及时调整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目前,全市低保救助对象为22.9万人,基本实现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梅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树立“民生为重”和“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09,(2):62-62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民政局坚持城镇低保工作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行“五个停发”,即连续三个月不续保者停发;有劳动能力连续两次不参加公益劳动者停发;一年以上不见户主者停发:参与赌博摸牌游手好闲屡教不改者停发;不如实报告家庭收入者停发。同时.实行“五个取消”,即家中有经营车辆并经营半年以上的取消;有经营门面且经营半年以上的取消: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11,(6):50-50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街道办事处王惠卿认为,低保工作要把好民主评议这一关。对申请低保的家庭,社区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是确保低保工作质量,避免“关系保”、“人情保”产生的重要关口。要规范民主评议的操作程序,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做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1问:哪些老年群众可以纳入低保救助范围?答:对持有当地常住户口,因年龄超过60周岁且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参照特困人员认定6个标准)的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但是整户纳入低保不符合条件的,依申请将老人本人纳入低保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