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令波  孔刚 《世纪桥》2010,(12):37-40
<正>1932年夏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猛烈攻势给日伪在东北的反动统治造成严重威胁。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伪当局调集大批兵力由南向北进行大规模"讨伐"。在日伪军重兵围攻下,孤立无援而又缺乏统一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从1932年10月开始大部散败,一部10万余人转进热河,一部4万余人随马占山等人退入苏联境内,虽然如此,还有17万余人仍在东北地区坚持斗争,是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期斗争,他们仍是东北抗日战场的生力军,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大沙河战斗,是1939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方面军,在今吉林省安图县大沙河地区,对日伪军进行的一次攻城打援的战斗。 1939年下半年,日伪军对东北抗日联军发动了疯狂残酷地“讨伐”。并把“讨伐”的重点,从松花江下游移到了东南满地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为应付面临的形势,粉碎日伪军的“讨伐”,采取了紧急措施,整编部  相似文献   

3.
文锋 《党史文苑》2007,(3):12-1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邓铁梅组织了东北民众自卫军,刘景文反正抗日后将其队伍改编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这两支抗日义勇军,在辽南“三角地区”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1934年1月刘景文弃队入关,继而邓铁梅也离队养病。在这两支义勇军严重受挫、形势急转直下的危机关头,胸怀“复兴东北,再造中国”壮志的苗可秀挺身而出,聚集抗日志士,创建了中国少年铁血军。苗可秀,辽宁凤城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受东北抗日救国会派遣返回东北,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时任邓铁梅部义勇军总参议。他在协助邓铁梅开展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东北的抗日武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东北抗联不畏艰苦,顽强斗争,牵制和消灭了大批日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在辽宁开展抗日斗争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抗联一军建立早、人数多、战斗力强。历经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前赴后继,不伯牺牲,在日伪统治严密的南满地区20余县战斗3000余次,歼敌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动摇了日寇殖民统治的稳定,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深入发展,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对东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军在建设和斗争中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8.
1940年秋冬,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开进三单地区,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活动,袭击敌据点十余处,与日伪军作战四五十次,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日伪反动统治。日伪当局把这一抗日游击活动称之为“三肇事件”,视其为①“(一)中原游击共匪活动的典型形态”;(二)以日人为目标的恐怖活动;(三)进行完全自发的通匪活动。”②“三肇事件震动全东北”,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一事件,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理解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三肇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9.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形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东北抗战掀起新高潮。为此,日伪军制定"三年治安肃正计划",以军事讨伐、政治诱降、经济封锁对抗日联军展开了疯狂的"讨伐"。相应地,东北抗日联军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反"讨伐"斗争,给日伪军以打击,配合了全国抗战的发展,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43年前后,冀热边区承(德)平(泉)宁(城)地区,日伪活动猖獗,抗日斗争日益残酷 敌人为了消灭活动在该地的抗日武装 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第三区队相继纠集万余日伪军和讨伐队,对我承平宁地区,疯狂进行大“扫荡”承平宁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更加艰难困苦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小金子,抗日英雄王凤阁之子,通化市人,牺牲时年仅五岁.“九一八”事变后,王凤阁在通化东部红土崖组织伐木工人成立了抗日武装,1932年4月被改编为辽宁民众自卫军,任第十九路军司令.他率部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浴血抵抗.并在大罗圈沟和挠头、果松川、老岭一带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日伪军展开了长期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反动势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12.
贠占军 《世纪桥》2012,(6):56-60
1938年3月18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三师八团一连部分战士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境内与日伪军发生遭遇战,该连自连长以下十二人壮烈牺牲。为纪念十二勇士之慷慨英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将战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贺龙和关向应等率领八路军一二○师,驰骋于晋(山西)、冀(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绥(远)、察(哈尔)、热(河)边区大地,作战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俘日伪军1万8千余人;建立了晋绥抗日根据地,还协同晋察冀军区部队开辟了恒山区,加强了平西区,巩固了冀中区,为保卫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陕甘宁边区,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山东是老解放区,抗日战争时期就是一块统一完整的抗日根据地,革命基础雄厚,又物产丰富,是理想的军需后方和兵员基地。山东革命武装力量强大,有去东北留下的山东主力部队,有新四军主力北移山东。到1945年底,主力部队已达7万余人,地方武装已达22万人,民兵发展到71万余人,自卫团发展到209万余人。因此,在解放战争中,山东地区是敌人进攻与争取的重点,成为全国的主要战场之一,在5个战略阶段上,有4个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起着关键作用。一、战略过渡阶段,山东主力进军东北,新四军主力北移山东,山东地区成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部署调整的枢纽。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440万军队,有一半位于远离内战前线的西南、西北大后方,而被日伪军占领的东北地区却没有部队。东北地区工业发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南与冀热辽、晋察冀和山东根据地相邻,东、西、北三面与朝鲜、蒙古、苏联接壤,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为集中力量力争控制和发展东北,以改变敌人在战略上对我长期四面包围的局面,并依  相似文献   

15.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变华北为其后方基地,在日军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纠集了5万多日伪军,从1942年5月1日至5月27日,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的大“扫荡”和连续“清剿”。5月27日,日军第五十九师团第五十三旅团少将旅团长上坂胜,亲率20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定县北瞳村,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制造了残杀我军民800多人的骇人听闻的大惨案。作为当年青年抗日先锋队的一名干部,我本人是这桩大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45年4月,党的 “七大”就已经预见到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东北光复不久,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由彭真、陈云、伍修权、程子华、林枫组成,彭真为书记。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从各抗日根据地增调部队和干部十余万人从邻近的冀热辽边和山东水陆两路进入东北。10月下旬,潘汉年  相似文献   

17.
马莉亚 《奋斗》2021,(1):74-75
1932年5月16日,巴彦县北部的七马架,一支200余人的抗日队伍誓师成立,队员们戴着红袖标,满怀豪情,意气风发。这是东北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名为东北工农反日义勇军(即巴彦反日游击队),它的创建者和总指挥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双料才子的传奇抗日将领——张甲洲。  相似文献   

18.
三进应山城     
在那烽烟滚滚的抗日岁月里,鄂北传颂着一位神奇人物———聂祖武。他因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幺,人称聂幺,而侵华日军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中将却恶狠狠地骂他为“聂妖”。1941年秋,丰岛房太郎调集日伪军1万余人,从鄂北向南压来,并在顽军几万人的配合下,对新四军和抗日游击武装进行“清剿”。鄂中、鄂东处在日、伪、顽三面夹击的严峻形势之下,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和新四军第五师领导人李先念等即令中共应山县委书记周伯勋设法牵制丰岛所部,以减轻鄂中、鄂东的压力。于是,就有了聂祖武率领的小分队,三进丰岛老巢应山城,搞得…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不久,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东北,不甘心当亡国奴的东北各阶层人民,纷纷揭竿而起,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沈辽边界地区,民众武装蜂起。诸如大燕子、天地荣、盖东亚、镇东洋、平东洋、义胜军、三省、平日等20余支武装,5000余人马,树起抗日义旗,使在沈阳、辽阳、本溪、抚顺等大中城市的日本侵略者日夜不得安宁,极大地鼓舞了这一地区人民的抗日热情。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是全东北人民的一项伟大的自发的爱国行动。它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感的伟大民族。”①30万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英勇战斗,使日寇“疲于奔命,畏之如虎”。②然而这样一支人数众多、战果显赫的抗日队伍,却在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