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关系是建筑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上,由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维系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传统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伦理学,则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扩展、转变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伦理学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应该拓展到这样三方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这三方面的关系为纬,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不同层次为经,形成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的内容体系。只有这样,伦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理论。具体地说,它研究的是做人的道理。例如:人们应该怎样生活?需要遵从什么样的道德原则、规范?这些道德原则、规范是怎样形成的?人们通过怎样的修养途径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等等。在我们国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正在深入开展,广大干部和群众都在努力用共产主义道德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那末,青年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伦理学的特殊意义是什么呢?或者说为什么强调青年工作者要学习和研究伦理学呢? 首先,青年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伦理学,有利于帮助自己的工作对象坚持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学术领域的重大关系性问题。西方价值论与幸福观念内在统一的观念渊源流长,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关于幸福与价值的关系才得到比较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价值观在马克思科学幸福观结构中和幸福哲学的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科学的哲学幸福观的理论前提是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实践观。主要是围绕着幸福与实践关系阐释有关幸福的实质及幸福实现的社会规律等等问题。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社会实践中的主客体间价值关系同样存在于一般意义上的幸福实现过程中。马克思把异化劳动和幸福异化联系起来,从异化劳动的主客体价值关系层面,把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认定为资本主义剥夺工人阶级的幸福的根本社会原因。任何一种哲学幸福观都是归属于某一种幸福哲学,作为哲学观的幸福范畴和作为伦理学的范畴既有重要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幸福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学科基础,哲学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哲学的体现或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密尔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密尔在其论证中论述了有关"什么是幸福"、"什么人可以获得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以及"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今天对我们仍有诸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警察良心本质是职业良心,是警察伦理的重要范畴,既是警察职业道德的灵魂,又是警察道德义务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作为警察执法的行为准则,警察良心对警察执法行为起着定向作用,能增强警察对公安事业的使命感,有利于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促进警察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警察良心的培育既受社会客观存在的制约,又是警察主体主动养成的结果;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和警德修养构成了警察良心培育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6.
青年幸福观是指青年对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幸福的根本看法。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青年具有不同的幸福观。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其幸福观直接关乎社会的进步。根据时代发展对青年幸福观的要求,应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出发,在劳动实践中培养青年符合社会价值的幸福观和创造性幸福观,不断促进青年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伦理学中,幸福是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密尔继承、发展了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论,修正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最大幸福原则。首先,通过幸福是可欲的推导出普遍幸福是可欲的,得出幸福是唯一可欲的结论。其次,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人的社会情感两方面论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是以道德为对象的科学,是关于道德、道德问题、道德判断的哲学思考.道德则是为社会经济关系所规定的,以善恶为基本范畴的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或观念,渗透在人的思想、行为和关系之中,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主要讨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及其理.论根据,以求得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9.
良心作为一个最古老的道德范畴,是道德规范自律性的最高体现。这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中起到道德导向、道德监督、道德激励的作用。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良心异化现象,我们要将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统一,构建现代道德良心,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语》作为中国第一部伦理学著作,其道德责任意识开始萌芽。《论语》对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其特定的道德责任要求。在道德责任冲突的情况下,亦有其关于责任的选择的观点与见解。这些都是当代可以借鉴的重要伦理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道德和生产力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和范畴 ,道德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二者的区别看 :(1)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属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反映社会发展的精神状态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映社会物质水平 ,属于物质范畴 ,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 ;(2)道德标准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 ,用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作为衡量他人和自我行为的尺度 ,来评价或判断人们行为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针对中国青年的实际,科学地分析和研究了他们的思想特征,并从他们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联结关系入手,阐明了青年的培养、教育、训练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宝库。一、青年是社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因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一切方面对青年人会产生重  相似文献   

13.
见义勇为是指不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在内心良知和社会正义感、责任感的驱动下,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精神荣誉,冒着较高风险做出的积极合法的救助行为。我们可以从主体作用对象、救助客体性质、主体行为过程的合法性等视角分析实际存在的见义勇为行为;见义勇为行为一般具有行为的非强迫性、主体的广泛性、较高的风险性、道德境界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的中国伦理思想史中,梁启超的《新民说》和《德育鉴》是非常重要的文献。它们不仅热情洋溢地阐发了"新民德"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启蒙作用,而且也为后来人们的道德思考提供了一对新的能够被广泛使用的范畴,在中国伦理学从古代向现代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梁启超在伦理学学科学理的阐发方面还有所缺陷,但其在思想上结合"公德与私德"、"权利与义务"、"破坏与建设"的努力,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探讨如何合理地组织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年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成员具备充分的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尽到个人对国家和时代的责任。当今,青年的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爱国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和自强爱学意识。  相似文献   

16.
麦金太尔早年试图用被德性论拯救过的马克思主义道德概念批判启蒙以来的自由个人主义传统。但在后来,由于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启蒙以来自由个人主义传统的产儿,麦金太尔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而进入专门的德性伦理学研究。麦金太尔之所以会把马克思主义归入自由个人主义传统,主要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带有这个传统的某种印记,即"个体性"。这种"个体性"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不可回避的道德困境:如何从道德上理解自由个人的现代联合问题。《追寻德性》这部著作从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对自由个人主义传统的批判,其实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批评。然而,麦金太尔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因为他对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做了祛政治经济学的处理。正因为如此,他虽然看到了自由个人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却并没有看到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因此,他最终选择退出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核心地带,转而寻求回归传统德性共同体生活方式的实践筹划是消极而保守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还原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就可以从经济关系人格化的角度看到自由个人现代联合的客观基础。以这个被改造了的社会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重新激活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开发出更多对构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对人的行为作善恶判断,谓道德评价。道德评价直接目的就是抑恶扬善,用毛泽东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批判之。”从总体说,道德评价是促进道德进步的重要杠杆。任何一个新生的进步阶级,总是运用这一杠杆,推动本阶级道德发展,克服与之对立的阶级道德影响。无产阶级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继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道德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道德评价标准,还对有关问题,作出许多具有新鲜见解的论述,从而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功利观可以说是构成毛泽东道德评价理论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通过加强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共同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形成良好和谐社会风尚,从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责任 ,是指公民由其公民资格所赋予的并得到内心认同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道德义务和道德使命以及对他自身行为后果的善恶的承当。公民道德责任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作。公民道德责任是公民道德意识的集中反映和公民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环节 ;是公民个体道德意识与社会道德实践互动的中介 ;是功利性价值与超功利性价值、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 ,有利于公民道德调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原则 ,可以表述为“求实”这一伦理范畴或道德规范。对于一般社会生活来说 ,求实是人的一种美德 ,而对于公务人员、国家干部等等社会治理者而言 ,求实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是不同于法律责任义务和行政责任义务的道德责任义务。现代社会治理者能否承担起求实的责任义务 ,决定了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社会治理者。如果说在农业社会的统治型社会治理和工业社会的管理型社会治理之中 ,求实精神与权力运行的现实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 ,那么 ,在 2 0世纪后期迅速生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 ,求实精神的一切制度性的障碍都会得到消除 ,这时 ,服务型社会治理活动 ,对社会治理者的要求就是要把求实精神作为道德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