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有属性,本质上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增强党性,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在掌握看家本领、坚持问题导向、严守纪律规矩等方面着力,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强化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與沦,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纵观东欧、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江山变色党改姓的蜕变过程,不难发现,这些国家性质的演变,首先是从党的性质演变开始,而党的性质的演变,又都是先从党的思想上开始.敌对势力也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发起进攻,先"心"夺人,在思想上打开共产党人身上的"缺口".西方一位政界要人在其著作《1999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用解放思想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偏向、不变色.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市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但为党和国家制定了新的一整套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的内政方针,而且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许多重大的调整,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认真研究邓小平在外交方面的改革思想,是研究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或改变,除了国家利益以外,影响最大的因素则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演变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对中国领导人来说,也是如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之…  相似文献   

5.
书林漫步     
正《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郑永年等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4新政府执政一年,深度反腐、破冰改革,新政、大政已见雏形。本书围绕改革相关专题展开论述,阐述国家改革内涵与变局,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力图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书中,秦晖、杜维明、许纪霖、赵汀阳、韩毓海等人文学者忧患于国家如何聚集人心;秋风、美国防部长助理小约瑟夫·奈等政治学者追问权力该向何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陈云在敏锐洞察国内外局势的深刻变化并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利用和警惕资本主义的思想。他提出,要深入研究资本主义金融、货币领域的新情况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资金、技术以及商品交易所,同时要高度警惕资本家的投机行为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作风的侵蚀。这一思想对当前正在全面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今天虽然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依然并存并激烈竞争的世界大格局没有变,社会主义力量在世界总体格局中依然处于弱势,国际敌对势力阻碍、遏制中国崛起甚至演变、颠覆中国社会主义政权之心不死,社会主义中国要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并最终胜出,深入研究、充分利用、高度警惕资本主义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70多年的历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并成功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两次历史性飞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为什么不仅没有实现这样的飞跃,反而使国家发生了演变和解体?看来,对实现历史性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把握《纲要》的主题、特点和结构《纲要》开宗明义,从“两面镜子”出发提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这就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勇气。所谓“两面镜子”,一个是去年发生的政治风波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另一个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剧烈动荡和演变。问题的焦点是社会主义究竟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的红旗究竟能不  相似文献   

9.
李雪 《理论研究》2023,(1):74-80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意在理论上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的一般规律。而作为具体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在实践上建设有特殊规律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旨归的演变过程中鲜明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追根溯源两者的关系是源与流、根与叶、标与杆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提供了根本原理、实践动力和价值归属,反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制度模式和价值动能。在新时代树立起理论标杆和理论自信,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文明提供强大理论支撑,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对我国已构成现实的威胁。能否挫败西方的阴谋,党的干部队伍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早在60年代就说过,领导人,领导集团很重要,许多事情都是这样,领导人变了,整个国家就会改变颜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队伍中出了问题。因而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的本领,增强全党同志反“和平演变”的意识,确保党和国家各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半个世纪,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凯歌猛进的时代,在欧洲、亚洲、拉美一系列国家相继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伟大成就。20世纪后半个世纪,社会主义国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失误,甚至发生了历史性的曲折,在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向资本主义的演变和倒退,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暂时的低潮。社会主义在前半个世纪战胜了国际资本主义的武装干涉、军事进攻和包围,以及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而不断发展壮大,为何在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面前,却发生了向资本主义的演变和倒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自觉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极探索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经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国家富强、人民民主、自由发展、社会公正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基本价值共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头和最初样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外因,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内因主要有: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反共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9,(11)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的辛酸史,更是一部前行的奋进史,是中国由东方发达、昌盛的大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弱国,再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获得解放和人民当家做主,实现国家独立的历史,也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变革的历史,只有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才能热爱社会主义中国,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民族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西方敌对势力把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也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石仲泉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当代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要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革命正在汹涌澎湃地展开。在新的革命实践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相似文献   

17.
王诚宏 《世纪桥》2003,(6):10-13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渡时期呢?这是一个国家制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引着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一、从突然转变到逐步过渡的思想演变 1.突然转变: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待条件成熟,即向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红旗究竟能不能在中国大地上永远飘扬?”这是在经历了去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发生的政治风波,又看到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政局急剧演变和持续动荡后,在一些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困惑和考虑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克服重重困难,战胜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当代中国已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决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首次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阐明了新时代国家对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坚定意志。在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立足于决胜脱贫攻坚,发端于六盘水、完善于贵州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从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衍生出的自然逻辑。从类型学的角度,20世纪的社会主义演变和定格出自己的独特主体模式,即苏联式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前两种模式风骚既往,唯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色鲜明、强劲复兴、潜力无限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