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行将到来。人们对20世纪的思索回忆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逝去。20世纪由于社会主义的出现而变得异彩纷呈,都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既有凯歌前进式的辉煌,也有辉煌后的跌荡起伏。在人类将要迈入新世纪的门槛之际,积极总结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复兴、壮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新课题之一:时代主题转换的机遇与挑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去年此时,正是北约对南斯拉 夫实施狂轰滥炸的恐怖时 期。北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自己投下的炸弹,其中包括被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会引起核污染灾难的贫铀弹在内,都罩上一圈维护“人权”的光环。北约并称,其目的是为制止米洛舍维奇的“反人道主义”的“种族清洗”。也就是说,北约是用它的炸弹把“人权”分发给南斯拉夫人民的。用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话来说,这是以“人权”的名义进行的21世纪的第一战。 看来,北约是想把21世纪变成“人权战争”的世纪的。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提前把20世纪末发动的这场…  相似文献   

3.
“中山学”性质、任务及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栋 《团结》2009,(5):56-5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入侵古老中国最激剧的时代。面临随之而来的西潮冲击.中国实际上已“由文变野”.处于世界的边缘,任人宰割和侵占。许多知识分子都在思考并试图求解一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当他们仍背负着“学”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体制的竞争     
雷颐 《瞭望》2000,(52)
新世纪几乎是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或曰“知识经济”一起来临的。“新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对巨大的挑战。如果措置得当,我们将以“新经济”的到来为契机,通过“后发优势”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如果应对有误,历史机遇将又一次与我们擦肩而过,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我们将被甩得更远。 一种新的经济革命,引起变化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是对整个社会,如社会结构、人与人的关系、政府管理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影响。欧洲从 18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发生的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  相似文献   

5.
据传媒介绍,中国人如今已经将见面的问候,从“饭吃过了吗”改成“你上网了吗”。从媒体上又得知,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将以种种形式的电子版本,取代印刷的书刊了,如此等等。发生在世纪末的这些变化,的确是巨大的,新异的,令人鼓舞和向往的。可以说,这是新世纪的曙光。当新世纪的朝日喷薄而出,并升腾中天的时候,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想像力之贫乏。只觉得,在这个新世纪里,世界变小了,变得“简单”“透明”了,变得听话了,仿佛装在人们的口袋里,搁于枕头旁边。听命于你的指点,呼唤你去亲近它,迷恋它。尤其…  相似文献   

6.
历史大震荡     
二律背反的20世纪正在走向世纪末的20世纪,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值得人们回眸与思考的。对人类来说,20世纪是多灾多难的世纪,又是两个文明空前进步的世纪,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与黑晗、前进与倒退、建设与破坏的二律背反。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热战和“冷战”相交替,大战和无数次局部战争的炮火夺去了数以亿计的无辜的生命,人类在长期的隔膜、摩擦、仇视即“冷战”之后,终于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由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趋向缓和”;另一方面,人类在经受血雨腥风洗礼后的和平发展时期里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空前…  相似文献   

7.
且说“空手套折狼”山东邓昌华如今鼓励发财致富,人们都在努力致富,实在是好。不过,也有些人.忘了党和国家鼓励劳动致富,要求人们以勤劳和智慧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往往使致富的。中动奔着歪门邪道去了.“空手套白狼”.使是其中一个歪道道。所谓“空手套白狼”....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内涵。其一,它启示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去做以“说服力”为主要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离不开有人去做“说服”工作,离不开有人去做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正面“灌输”工作,离不开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其二,它启示我们必须注重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在世纪更迭的历史时刻,国内外形势发生着亘大而深刻的变化,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环境也发生着…  相似文献   

9.
预测的灵魂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作了一个“科学预测、科学地对待预测”的发言,对预测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提出批评。这个发言针砭时弊,很能给人以启发。   从权利的角度来看,预测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种人的特权,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对未知事物判断的权利。假如有人要你预测一下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哪些变化,不管你是工人、农民、干部还是知识分子,都不妨畅想一番,说出自己的意见,别人是不是把你的预测当回事,则又另说。但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当有人请你预测一下 21世纪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世界经济面临四大重要转折,它们将对世界经济的面貌产生重要影响。 一、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全面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科学技术在 20世纪有了迅猛发展,它在 21世纪将发展得更加迅速。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大踏步地从发达国家走向全世界。它将和其它高新技术一起融入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使传统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除信息技术外,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有关的产业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说, 20世纪末“科技已从社会之外走入社会的中心地位”,那么各种高新技术全面地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全球…  相似文献   

11.
“人们再也不能把这颗小行星作为一个无穷无尽的舞台,当作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对每一种需要都慷慨给予而没有极限的母亲了。”在历史进入20世纪末叶,正在奔向21世纪的今天,地理学家曾雷斯顿·克劳德这一警世论断,越发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  相似文献   

12.
首先,失业问题已成为多数欧洲人的一大心病。调查者在“你最担心的事是什么”这一问题之后列出了15项备选答案,受试者都把失业列在前三位。略有不同的是,德国、比利时和英国人最痛心疾首的是犯罪问题,法国人最悚艾滋病,意大利入为反腐大声疾呼,斯堪的纳维亚人总想着污染,荷兰人最怕原教旨主义、而对东欧人来说,犯罪绝对是最紧要的社会病,其次才是通货膨胀和贫困问题。绝大多数欧洲人都认为失业现象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而在世界其它地区,人们多会选择“教育落后”~项。东欧人把懒惰当作贫困的第三大原因,而西欧国家几乎没有人…  相似文献   

13.
“民意闲谈时”是“政声人去后”的下句,两句合起来构成一幅警句格言式的对联。以往,人们较为熟悉“政声人去后”上句,且在引文中大都以为是“古人曰”。近日,读到张雨生的文章,方知此句不是古人之作,而是今人朱惠民所书。朱为河北献县人氏,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长期...  相似文献   

14.
纪之交,当知识界都不约而同地回过头来,为即将走过的20世纪作最后的“盘点”时,偏居在豫西南小城南阳的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也在作着自己的探索。他的“帝王”系列《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与《乾隆皇帝》,洋洋500万言,对200多年前的那段“康乾盛世”进行了艺术的再现,在海内外华语圈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末的康雍乾三世,被史学界称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百年辉煌”。仿佛落日时的晚霞,绚丽夺目,而又是西山迟暮。百年辉煌之后,紧接着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百年黑暗。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15.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联盟使馆,造成人员死伤和馆舍毁坏。这种违反国际法起码准则的行径令世人震惊,这副以“人权卫士”自居而肆意践踏人权的无耻嘴脸,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同时也使很多人从“美国梦”中清醒过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的图谋由来已久、尽人皆知,国内外的民运势力就是他们的应声虫。一些去过美国的或没去过美国的人对美国的印象好像也不讲,人们对西化似乎已不以为意,可谓“好花渐欲达人眼”。恰在此时,美国把五枚导弹投向了我驻南使馆,实际是投在了中国人的心上。这就使中国人不得不思…  相似文献   

16.
1、不公正将鼓励人们不进行“生产性努力”而进行“分配性努力”,由此妨碍经济效率。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区别了到底哪种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哪种制度会妨碍经济增长。在此他使用了“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两个概念。他认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其实是觉得他们每增加一分投入到生产中去(即“生产性努力”),并没有多得到一点相应的回报;相反,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企图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即“分配性努力”)却真的能得逞。这个时候,更多的人将不愿再将自己的努力放在生产性上,转而也放在分配上,经济增长就将陷入停…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52)
不管眼下网络是多么的热,但是它成为人们注目焦点的时间,也许比我们估计的还要短。1980年,个人电脑首次出现在COMDEX大会上,从此成为信息产业的龙头,仅仅过了不到20年,到1999年,信息产业的龙头就已经转向了网络,而网络的普及、成熟,乃至达到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水平,会用得上20年吗?即便如此,怎样估价网络对人们的影响也都是不过分的,仅仅在下一个世纪开始的20年中,网络就将像公路、水、电一样普及和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离不开它,但不会有意识地注意到它。一无所不在的计算”和“无所不在的通讯”,就是网络…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9,(12):24-24
训言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谁都拥有“此刻”的时光,也拥有美好的理想。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此刻是如何利用的,也不想知道此时的自己在做些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有的是时间,大把大把的时间,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相似文献   

19.
通常人们在探讨两个文明的关系时,更多地是考虑“物质文明一精神文明”的两层结构关系,而较少思考“物质文明一中介一精神文明”的三层结构关系。事实上,把人的活动,具体地说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对于探讨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人的活动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为内在统一的一元过程两个文明之间并非彼此外在的二元关系,这就要求人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二者的内在统一上,即从“决定作用”与“反作用’它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并一体化方面去深化理解两个文明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荆延春 《学理论》2009,(9):196-196
人们都喜欢把成功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新闻采写也有个机遇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在找新闻,而新闻却不找记者,这是一对矛盾。有人在东奔西走寻找新闻何其苦,而有的新闻却不找自来,就发生在身边,这就是机遇。那么,如何把机遇变成新闻呢?有道是机遇来临,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获得了成功。反之,机遇出现,视而不见,必将一事无成。况且还有“机遇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