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底线思维。弄清底线思维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认为底线思维深化了改革开放中既尊重规律性,又发挥能动性的认识,深化了改革开放中对贯彻辩证思维的认识,深化了改革开放中贯彻唯物史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有许多重要论述。通过对这些重要论述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相关论述贯穿着一条意识形态工作的底线。这条底线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这条底线思维,对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以忧患意识正视社会风险,用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明确了各个重要方面的底线。将坚守底线与积极进取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6,(7)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思想能否破冰,决定着行动能否突围。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我们党90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经验,面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事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思维提出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底线思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15):49-53
一个党员的困惑: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我注意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经常提到“底线思维”一词。按照我的理解,底线思维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超越和挑战这个底线。如此岂不是在做事前限制了思维,为某些人不想干事、不敢承担风险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6.
正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底线思维"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准确理解并坚持底线思维,自觉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如此强调。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系列哲学方法论中,"底线思维"这一概念经常被提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  相似文献   

7.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改革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改革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以历史选择论为视角,分析"底线思维"在历史选择过程中内含的丰富哲学意蕴,对我们认识社会历史发展、指导治国理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从"底线思维"的历史辩证来看,底线思维下的危机选择是对西方经济学最优选择论的历史超越;从"底线思维"的逻辑辩证来看,底线思维必然要求我们避免历史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变盲目选择为自觉选择;从"底线思维"的实践辩证来看,现实的实践活动要以高线为目标,底线为保障,二者辩证统一。自觉地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对有效提升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方面强调底线,底线思维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盘点习近平公开讲话中提到的"决不""绝不",这十条底线可谓句句铿锵有力,句句醍醐灌顶!1.论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都必将遭  相似文献   

9.
正"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其逻辑起点是发现事物发生最坏结果的底线,其着力点是守住底线、防治最坏结果的产生。底线思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辩证思维的现实运用。自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20,(11)
正编辑同志:您好!在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请问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底线思维呢?李政元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13,(11):53-53
慎海雄在《嘹望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底线思维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底线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在于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我们提倡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摸”的过程,也是寻找底线的过程。比如,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增强应对艰难险阻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必须维护核心、守住政治底线;尊崇党章,守住纪律底线;勇于担当,守住责任底线;清正自持,守住廉洁底线。这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底线思维"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主要领域的改革中,对这些领域的深入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政 《当代贵州》2014,(1):28-29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贵州在工作中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发展的底线,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条是生态的底线,不能增加落后产能、破坏生态环境。赵克志书记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指出:“坚持守住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从黔西南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守住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两条底线,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入和、业兴”的美丽金州。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做出一系列具有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指示,其中蕴含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面对疫情从全局着手统筹兼顾,坚持问题导向,学习借鉴历史经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推动矛盾转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坚持依法治理,严守疫情防控底线,并争取最大期望值。这“六大思维方法”是战“疫”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6.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广大领导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引发学术界关注和热议的理论新词热词。"底线思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思维方法之一。在2013年初的一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贵州在工作中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发展的底线,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条是生态的底线,不能增加落后产能、破坏生态环境。赵克志书记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指出:"坚持守住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从黔西南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守住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两条底线,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丽金州。坚持守住加快发展底线,用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同步  相似文献   

18.
正底线思维是党员干部保持定力、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的重要思维方式,而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挡箭牌。底线思维立足于守底线,但追求的是达高线。底线思维的内涵丰富,首先是一种担当思维。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告诉我们,坚持底线思维,不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i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底线思维,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一论述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登高望远的战略视野、沉稳冷静的执政风格和积极作为的历史担当,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化挑战为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底线思维是积极的改革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