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青给林彪照相是毛泽东有意安排。还是林彪请江青搭桥求见毛泽东? 1971年6月9日.江青在钓鱼台亲自给林彪拍摄了一张手捧《毛泽东选集》的免冠照片,起名叫《孜孜不倦》,并发表在1971年8月1日出版的第七、八期《人民画报》合刊和《解放军画报》合刊上,署名“峻岭”。  相似文献   

2.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歌剧《江姐》中的这些经典唱段被几代人吟咏传唱至今。江姐用她对祖国的赤诚、用一片向阳的丹心留下了一段红色的故事,以江姐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红岩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鼓舞着一代义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1962年秋到翌年夏,在连续7个多月时间里,福建出现了百年罕见的冬、春、夏三季连续的大旱灾,受旱面积600万多亩。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尤其是"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在上海、南京一带步步进逼,国内"亡国论"一度甚嚣尘上。可是不到半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精锐板垣师团,歼敌千余人。徐州会战,李宗仁率部击毙敌人一万多人。捷报传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反过去的悲观情绪,唱起"速胜论"的高调来。在我们党内,也有人受机会主义的影响,说什么顶多四年就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5.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北京掀起了建设高潮,落成了十大标志性建筑。其中最宏伟的是人民大会堂。之后.中央有关部门邀请全国各地的著名画家来京作画。用以布置和装饰这些建筑物。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宴会厅宽敞的过道里.需要布置一张大型国画。经中国美协提名,由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联袂绘制。  相似文献   

6.
电影《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烽烟滚滚唱英雄……"一曲《英雄赞歌》唱遍全国,《英雄儿女》——志愿军英雄战士王成、女文工团员王芳、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老工人王福彪等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电影表现了祖国儿女在朝鲜战场上发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豪迈气概和我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作为朝鲜战场上我军政治工作指挥员、王文清原型人物之一的王直老将军,深情讲述《英雄儿女》背后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7.
诞生于1967年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曾引起过轰动,画家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的名字也随之传入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之一。  相似文献   

8.
赵乐 《学习导报》2011,(14):13-13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做和声……”说起电影《英雄儿女》中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英雄赞歌》,其创作和演唱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渣滓洞监狱位于歌乐山山脚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理位置很是隐蔽。监狱铁门索性修在了十几级台阶之下,墙头缠绕的电网、院内矗立的岗楼,只有走下台阶时才看得见。  相似文献   

10.
王建柱 《党课》2010,(17):119-120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唱段被几代人传唱至今。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至今仍常演不衰,成为我国歌剧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由涂元季、刘莹撰写的《钱学森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生动记述了钱学森这位科学巨擘的精彩人生,它把钱学森化作质感英雄,让更多追求高尚的人从中获得精神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  相似文献   

12.
丁金栋 《党史纵横》2009,(2):48-48,52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中文版累计印刷发行S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小说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被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该部小说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高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许多这方面的逸间趣事。  相似文献   

13.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13,(12):37-40
《白毛女》是在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歌剧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的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4.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汉文版就累计印刷发行5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编人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小说《高玉宝》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老作家高玉宝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其中的许多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年来,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重庆党组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罗广斌等34人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死里逃生,不到一个月?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6.
蔡伟 《党史文苑》2007,(11):30-33
《星火燎原》编辑部前身是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征文”的编辑部。作为一个临时性负责征文的机构.工作人员没有想到其历史能延续26年,而且“谁也没有想到.后来会因为政治风雨,遇到这么多难题”。  相似文献   

17.
于明宏 《新长征》2006,(7):64-64
眼下,写诗的人少了,用诗写故事的人就更为罕见。而能以诗的语言和形式写出1000多个故事则颇有点开文学创作先河的味道。以往,看过邢万生写过的许多书,眼前这套《天下故事诗写成》则更加让人爱不释手。品读之后,感慨良多,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8.
张晓祺 《世纪桥》2005,(12):48-49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 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伟 大祖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 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如 同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号 角,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在抗日救国 的战场上前仆后继、冲锋陷阵,最终赢得 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8月28日,在总参 谋部塔院干休所,国歌词作者田汉的长 子田申饱含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国歌背 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文楚 《党史纵览》2006,(7):26-31
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浙江人民出版社<东方>文学季刊编辑部工作时,有位嗓音非常甜美的女同事.听说她是从中学退休后受聘而来客串的.她气质文雅,谈吐极富感染力,常常吸引着一些儿童文学作者、小读者在身边,听她聊文学,聊生活.她名叫朱为先.  相似文献   

20.
汤李 《党建文汇》2008,(1):40-40
由巴金小说《团圆》改编而成 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换上军装,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了深厚友谊。回国后,他写出中篇小说《团圆》,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