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期频频发生的炸弹恐吓事件不能仅仅看作是普通的刑事案件,但也不能与国际上发生的政治性恐怖爆炸事件相提并论。对炸弹恐吓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个月来,北京市连续发生了数起系列炸弹恐吓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由于犯罪嫌疑人的动机不同,作案方式各有差别,因此,不能笼统地予以认定。只有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准确定性,才能保证实践中对此类新型犯罪进行有力的打击。  相似文献   

3.
恐吓勒索案件,是刑事犯罪分子以暴力为后盾,采取恐吓威胁要挟手段,向受害者勒索钱财的一种犯罪方式。恐吓勒索案件具有作案手段的暴力性,作案方法的智能性,作案过程的连续变化性等特点,许多恐吓勒索案虽然不能立为重大刑事案件,但与一般的重大刑事案件相比,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近年来,此类案件的发案率大幅度上升。最近,笔者对萍乡市湘东区今年一至五月发生的22起恐吓勒索案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爆炸装置识别技术的重要性(一)便于快速发现爆炸物,识破犯罪分子的阴谋当前爆炸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爆炸装置伪装诡秘。犯罪分子将爆炸装置伪装或藏匿在形形色色的生活物品、家电产品,甚至是人体中,还有的直接将日用物品改装成爆炸装置。如汽车炸弹、玩具炸弹、邮件炸弹、收音机炸弹、香烟炸弹、罐头炸弹、照相机炸弹、手电筒炸弹、打火机炸弹、钢笔炸弹、花盆炸弹等。特别是一些采用电起爆的高级爆炸装置,其中含有许多机电元件,犯罪分子将其分散藏匿在机电产品中,令人难以分辨。加上基层民警和大众的识别能力普遍不高,使犯罪分…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八)》在第293条寻衅滋事罪中增加了对于恐吓行为的规制,但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该类行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通过分析恐吓的词义及刑法意义上的行为特征,可以发现寻衅滋事罪中的恐吓,是指使用威胁性语言或动作,意图使他人产生心理恐慌的行为。在认定恐吓类寻衅滋事犯罪的时候,要遵从犯罪构成准确把握寻衅滋事罪的客体要件,只有侵犯社会秩序的恐吓行为才能认定为本罪的客观方面。构成寻衅滋事罪的恐吓行为,既包括单纯型恐吓行为,也包括强迫型恐吓行为。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次社会事件的发生都是对人们及其所处社会的一次启蒙.每次事件都能高度聚焦全社会的目光,并引来热烈讨论、辩论.这其中,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文章以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一些伦理素养典型类事件为素材,以人们对这类事件的认知、评论和反应为基础,分析这些事件折射出来的我国国民在伦理素养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并积极探讨有效提升我国国民伦理素养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次社会事件的发生都是对人们及其所处社会的一次启蒙。每次事件都能高度聚焦全社会的目光,并引来热烈讨论、辩论。这其中,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文章以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一些伦理素养典型类事件为素材,以人们对这类事件的认知、评论和反应为基础,分析这些事件折射出来的我国国民在伦理素养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并积极探讨有效提升我国国民伦理素养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于单纯开玩笑或是事实上也绝对不发生危害结果的恐吓他人或公众行为,因为实际上行为存在实质违法性与可能发生难以估算的损害,本文以维护法律秩序为思考基础,认为对于此种行为存在着刑法非难意义而应该发动刑罚加以惩处。我国虽然于《刑法修正案(三)》中已增加第291条之1的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处罚规定,但有鉴于对于其他恐吓行为的处罚并没有立法规范,所以本文从徳、日等外国刑法相关理论作为借镜,针对恐吓行为本质加以分析探讨,期望能详细了解此类犯罪的应刑罚性必要,以作为日后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恐怖袭击以来,最令人恐慌的恐怖袭击是什么?不是人肉炸弹,也不是飞机撞大楼,因为这两种恐怖袭击都比较明显,比较容易控制。最令人恐慌的当数汽车炸弹,因为汽车炸弹机动性强、速度快,而且隐蔽性很好。一个身上捆满炸弹的人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我国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在认定刑法中的暴力时都极易与胁迫、伤害、行凶、强制及恐吓等相关概念相混淆。事实上,暴力与这些概念都有不同的含义,并存在相关界限,具体而言,暴力与这些概念在内容、程度、对象、效果、范围和行为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刑事案件与治安案件之间的关系,既为“沙堆效应”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论证支持,又深化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揭示了治安案件在社会整体治安控制领域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充分重视治安案件的办理工作,重视对轻微违法问题的打击处理,摆正治安管理工作在整个公安工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法理学的理论性使其教学内容集中于抽象的理论问题,其教学同时也具有复杂性和争议性。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法理学的实践性使得此方法成为可能的与必要的。可以运用法律实践中发生的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法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也可以运用虚拟案例使得学生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入。通过相应的步骤合理地安排案例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法理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3.
论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 ,轻伤害案件的是作为自诉案件进行立法定位的。自诉案件的立法理念是平衡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的法律价值 ,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解决当事人纠纷。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的行为符合自诉案件的立法理念 ,因而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日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事故、俄罗斯地铁爆炸事件及最近刚发生的伦敦地铁爆炸事件给地铁的安全敲响了警钟.鉴于地铁安全的特殊性及我国地铁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应重视地铁的安全保卫工作,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应将适合党政干部培训的案例与“举例”及“大学类型”的案例相区别,同时应清晰认识不同类型案例的不同特点。开发适合党政干部培训的案例的思路:以开发本土案例为主;培训机构利用学员实践经验组织编写案例;培训机构之间建立案例共享机制;培训机构内部建立案例开发奖励机制;相关部门出台促进案例开发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犯罪经济学视野中的命案侦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案的边际社会成本明显高于其他案件,其数量应控制在比其他案件更低的水平。降低命案发案率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大惩罚力度,二是加大作案者被逮捕与定罪的概率。但命案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犯罪经济学分析表明,在一定的约束边界内“,命案必破”是必然和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判例法是与制定法相对的一种法律形式,历来被英美法系国家采用。鉴于制定法 的缺陷,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法律制度的挑战,我国应借鉴判例法,在行政赔偿领域适用判例,以 带动行政法的发展,推动我国依法行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以盗窃、抢劫、抢夺、诈骗为代表的多发性侵财型小案既是影响刑事犯罪总量的主要因素,更是事关社会治安大局的重要因素。面对小案破案水平整体不高的实际情况,公安部适时提出了"既要破大案,又要管小案"的刑侦工作理念,要求公安机关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机制建设为抓手,从加强情报信息、推行"网上作战"等方面全面提升小案侦破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盗窃犯罪已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不利因素。这类犯罪具有发案率高、侵害对象范围广等特征,左右着农村刑事案件的总量。因此,基层侦查部门应认真研究此类案件的高发原因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打击这类犯罪的能力,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社区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