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中,社会上曾有一个传闻,说江青、叶群一伙人将周恩来的养女迫害死了。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文革”中的铁道、交通事业(下)曹应旺四、亲自处理铁道、交通点上的问题在动乱之中,周恩来关注铁道、交通这一国民经济的命脉,不仅重视作出事关全局、影响全面的决策,并努力贯彻实施,如停止串连,实行军管.实行大联合等等;同时也重视铁道、交通中个别例...  相似文献   

3.
周荣鑫是山东蓬莱人,曾任国务院秘书长、教育部部长。文革中,他充当了周恩来的“中南海救火队长”的角色。其女周少华,最近撰文记述了周荣鑫在文革中的经历,现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文革"的极左氛围下,周恩来对民生积极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生思想。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他注重交通,将交通建设作为民生之脉;他注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群众生命健康作为民生之魂;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那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环境保护的首倡者。周恩来民生思想具有如下的特点:既强调"抓革命"又突出"促生产",从政治高度认识民生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革”中周恩来处理广西问题追忆(广东)焦红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0周年了。每当回忆起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殚精竭虑处理复杂问题的难忘情景,总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赞佩不已。从1967年11月起到1973年,我有幸多次和周总理接触,他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6.
王俊知 《前沿》2009,(11):23-25
周恩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全面的道德榜样,他一生,为党、为国、为民,达到了"无我之境"。"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他鞠躬尽瘁,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今天,周恩来崇高的道德情操是最好的参照和示范,是当今时代需要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7.
陶铸(1908~1969)是富有文采的资深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文革"中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排名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的第四号人物。  相似文献   

8.
李敦白印象     
李敦白,中共早期少有的外籍党员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高层领导曾有密切的私人交往。美国人认为他是中国特务,中国人一度认为他是美国特务,苏联人认为他是国际特务。“文革”中他深深卷入政治斗争并因此入狱,改革开放后返美并积极推动中美友好合作。  相似文献   

9.
王越 《人大论坛》2008,(5):46-46
一位知名院士把国内4个著名大城市的景观图片展示给多家媒体记者。请他们猜分别是哪座城市。看到极为相似的城市影像,这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记者没能说出一个确切答案。这位院士说,连他自己都难以完全猜中,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数量与规模的增加,城市建设中的抄袭、模仿、复制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日趋严重的“千城一面”现象。从“文革”中的简易楼、“文革”后火柴盒式公寓,到布局雷同、风格相仿的大广场、大草坪、景观大道和豪华办公楼、超高层塔楼建筑,让人无从识别究竟是哪座城市。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在统战工作中的政治领导艺术──纪念周恩来逝世20周年胡公展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直到周恩来逝世,在漫长的55年当中,周恩来始终处于党的最高领导层峰,说他是务实、稳健也好,说他是藏拙、忠诚也罢,这一事实,无可争辩地说明周恩来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1.
“文革”刚开始,许多老同志与周恩来一样,觉得很不理解,很不得力。随着运动发展到出现打、砸、抢,到处夺权,一片混乱时,一些部长级的老同志意见越来越大,他们有时也会到总理值班室发牢骚,讲一些对“文革”不满的话,这些话反映到周思来那里,他很焦急,生怕这些老同志发牢骚会带来麻烦,他就很难保他们了O所以,他多次对老同志们说:’‘你们说话时一定要小心,如果你们再这样讲,发牢骚,我也没法保护你们了。”他让周家点传他的三句话给老同志:心中无它.积极革企;实事求是地检查;特别是不要承认是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领导的批“极左”触痛了“四人帮”一伙人。毛泽东也不能容忍周恩来批到“文革”头上。因此,在江青等人多次告状下,毛泽东再一次出面干预,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的高尚情操与干部自我修养思想杨增和席富群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他离开我们虽然已经20多年,但人们仍然十分怀念他,崇敬他。生前,他是一个“从不希望为自己树立纪念碑的人”,但在人民心中仍然为他树起了座座丰碑。周恩来出生的时候,中...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尝试顾家瑜,黄炎忠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先决条件是拥有较多的人才和先进的科技。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对山多地少、交通不太方便的农业经济型的六麻镇来说谈何容易。但事在人为,只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山区也能飞"金凤凰"。突破点在哪...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革命家,周恩来驰骋中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他的人生哲学形成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周恩来人生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础;作为一个中国人,周恩来又浸润在儒家文化的传统中,所以,儒家文化是周恩来人生哲学的重要精神养料。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儒家文化对周恩来人生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陈云经济决策思想的特点陈赞才陈云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建国后,他长期协助毛泽东、周恩来运筹帷幄,参与党和国家的高层决策,对建国初期经济战线"三大战役"(即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统购统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  相似文献   

17.
《现代领导》2014,(9):40-41
1979年7月16日,邓小平从安徽来到上海,下榻在“414招待所”(即西郊宾馆)。这里林木茂盛,环境幽静,但此时,邓小平的心情却并不平静。因为,他想起了1975王洪文在上海说过的一句话——“十年后再看。”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不久,周恩来病重住院。是年7月,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文革”中被打倒的邓小平复出,代替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毛泽东此举让王洪文自感接班的希望将要落空,他跑到上海叫嚣:“十年后再看。”那一年,邓小平71岁,而王洪文刚满40岁。  相似文献   

18.
阮诗玮坦言,对于出生于饥饿年代、成长于"文革"、经历了知青生活的一代人当中,他是个幸运儿,恢复高考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能够上大学,留学美国,并担任省政协委员,为福建的卫生事业发展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19.
宏扬传统文化的一个实际问题高夙胜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领域的主导倾向是反对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进行猛烈的批判和最大限度的扬弃。"文革"十年以"破四旧"为名,提倡与传统实行彻底的决裂,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仆的典范为政清廉的榜样———周恩来行政思想与实践周富荣贺令娴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在任26年,以他卓越的行政活动和光辉的行政业绩盖称于世。他是我国公务人员的典范,为政清廉的榜样。周恩来的行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