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针对蒋介石的元旦求和文告,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的所谓“和平”建议的虚伪性和反动性。声明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的痛苦,愿意同国民党在惩办战争罪犯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一行谈判。这八项条件是实现真正和平的条件,汉口《大刚报》和《新湖北日报》翌日以南京专电形式予以发表,并全文刊登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获得湖北、武汉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拥护。部分社会贤达顺应湖北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通过民意机构发动了湖北“和平运动”,这一消息传遍全国,发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是如何“阐述和发挥”的呢? 一、毛泽东阐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9页)。 第一,毛泽东指出事物为什么运动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把它和“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分别看作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得出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上书,第301、302页)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3.
形势教育是党和政府在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开展党的一切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正确认识形势呢?我认为,需要把握如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站在高处,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他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象黑格尔有时所说的)、变化中来观察事物”(《列宁选集》第4卷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中的群众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众运动曾经是我们党大力倡导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是靠着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群众运动,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式装备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取得了政权。然而战争年代的群众运动方法是不能照搬到和平年代用于搞经济建设的。群众运动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走过了头,把它做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来运用,那就会走到事物的反面。经济建设不同于打仗,靠单纯的群众运动不但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大跃进”即是一例。“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特定的历史年代,当时,自上而下洋溢着一种穷…  相似文献   

5.
此次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忠诚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日报》5月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总结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说“中国人民为拥有这样一支英雄的子弟兵,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6.
成一 《党史文苑》2007,(12):18-20
l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等。”这个“等”字就是至今还鲜为人知的被称为新闻名篇的《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相似文献   

7.
潘富恩 《学习论坛》2006,22(6):58-61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对《周易》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程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他在谈到“一”与“二”关系时明确指出“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二相对,生生之本也”。在讨论事物运动时,他提出“动静相因”、“消长相因”,并且提出“动之端乃天地之心”,即认为“动”是天地造化的根本原则,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动”与“静”更为根本;“随时变易”是普遍的原则。他认为一切事物是“与时消息”,人们的行动当“随时而进”、“随时而宜”、“合宜适变”,企图说明“时”对人行动的重大影响。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程颐提出“物极必反”的命题,如“危极必安、乱极则治”,然而程颐认识到由“危”转“安”是必定要通过“刚阳之才”活动才行。  相似文献   

8.
王羊 《党建文汇》2002,(9):25-25
近来,有人建议,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他们认为,值得纪念的并不是“大屠杀”本身,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世界和平的重要基地,改名为“中国南京国际和平中心”意义更为深远。此消息一出,在互联网上立即遭到一片谩骂。我们中间有人喜欢“和平”二字,但是某些日本人偏偏不让你和平。血淋淋的屠杀就是屠杀,用不着拿好听的“和平”来掩饰什么,  相似文献   

9.
《武汉五四运动史》是湖北大学田子渝教授的近著之一。这本著作,是湖北省高校“九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研究成果。适逢五四运动80周年前夕问世,当然也有用以纪念的意思。 正是应了厚积薄发的话,田子渝教授在这个课题上所付出的劳动,先先后后断断续续竟达20年之久。1979年,五四运动60周年的时候,他就在当时的《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长达万字的论文,对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初步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如今,他说他想起那篇文章就会脸红。就从事历史研究而言,当年的他初生牛犊,不够成熟自难避免。光阴荏苒,20年的积累,20年的进步,叹昨非而今是,似乎有点理所当然,这大概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这期间,田教授陆续完成并出版了《恽代英传记》、《林育南传记》、《李汉俊传》、《湖北通史·民国卷》、《北洋军阀统治湖北大事记》等与武汉五  相似文献   

10.
由中共随州市委党史办编写的向建国50周年献礼书目——《随州五十年》,近日荣获随州市第二届“五个一工程”论著类获奖作品。此次获奖,是随州市“五个一工程”7个领域的6篇获奖作品之一,5月30日上午,随州市委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市委党史办接受了市委领导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金。 《随州五十年》于1999年5月由湖北人民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把“和谐社会”这一个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研究其哲学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需要。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和谐是事物固有的状态,也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最高目标。中国历史传统的主导思想是“合”、“和”。《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这说明,不同事物相配合而达到平衡,叫做“和”,“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把相同的事物叠加在一起,就只是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就停止了。《礼记·礼运》中对“大同”社会的描述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来剖析这个精髓——实事求是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对于我们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大有裨益。 一、实事求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五十年 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9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的胜利。这是事物的肯定阶段。对一事物的肯定,也就是对与之对立的其他事物的否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肯定,就是对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的否定,也是对与实事求是相对立的党内“左”“右”倾思想路线的否定。这个胜利的取得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和帝国主义侵略交互作用的产物,也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抗战胜利后党曾经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回顾说:当时党“试图经过和平的道路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第一次公开了1946年2月1日《党内指示》中的一段话:“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知识园地     
《国防白皮书》告诉我们什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近发表了《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第四部国防白皮书,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我国政府发表国防白皮书有什么意义呢?一是国防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众有参与权和知情权。现在,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国防白皮书了解到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军队与人民的关系、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的关系等等,从而强化了社会公众对国防事业的支持度,也有助于群众认识国防现代化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兴衰的关系。二是消除“中国威胁论”,确立我军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著名讲演。今天,重读《为人民服务》,深感其意义深远。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和社会环境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没有变。我们一定要坚持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  相似文献   

16.
柯云  育欣 《湘潮》2006,(1):55-5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随着《为人民服务》的发表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出版,李鼎铭的名字响遍全国。那么,李鼎铭究竟是如何与我党合作共事的呢?又是如何受到毛泽东重视从而被写进“毛选”的呢?早在抗战初期,李鼎铭就积极投身反法西斯抗战前线,成了我党我军的好朋友,毛泽东曾多次接见了他。1941年初冬,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他虽身为边区副主席,但对自己是否有职有权表示怀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他面前…  相似文献   

17.
解放初北京市海淀区的扫除文盲运动佟梅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不久,中共北平市委在《关于北平市目前中心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各大学、中学与完小应设成人补习学校,给失学的劳动人民以文化和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北平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号召全市大力开展工人的补...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人才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认识论把握了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因而在价值观的体系中,人民是价值主体,也是评价主体。邓小平人才观和价值取向,就定位在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这一点上。他始终一贯地认为,作为人才来选拔和任用的人,一定要“为人民造福”。他说:“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1页)这里讲的“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归根到底还是为人民造福。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把“为人民造福”称为用人的政治标准,同时这也是评价人生的价值标准。他说:“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国家、全省人民致力于在中部率先崛起、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的时刻,我们迎来了《学习月刊》的20岁生日。在这样的时刻,回顾办刊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办刊规律,对于进一步办好《学习月刊》,推动湖北的理论教育与理论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湖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年来,《学习月刊》与全国、全省的改革与发展共同着脉搏,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其间,我们收获过胜利的喜悦,也品尝过艰难的苦涩。在这20年里,《学习月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6年至1990年为迅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央根…  相似文献   

20.
厦门人民的反帝斗争富有传统,早在20年代,抗日救亡的报刊就巳出现,1928年3月,由厦门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工反日外交后援会,所出版的《反日运动专刊》,是为其发韧的最初标志,并在随后的岁月里,继续得到了发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