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和平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两岸在法律上的交流与合作日显重要.大陆涉台立法层次的限制,两岸之间存在的区际法律冲突及司法协助缺少对话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法律现状.因此,只有建立有关两岸经贸交流的法律制度,完善两岸经贸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和完善两岸司法协助机制,强化台湾同胞投资的法律保护以及加强两岸实务界的交流是两岸应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29日,福建省法学会台湾法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涉台法律研究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涉台法律研究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主题,共收到论文40篇,来自省内高等院校、法学研究机构、立法、司法实务部门和政府涉台事务部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务界人士近5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重点围绕"两岸投资与经贸交流中的法律问题"、"两岸法律冲突及司法协助中的法律问题"和"涉台地方立法问题"等三个子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两岸经贸投资交流在持续向前推进。为了探讨两岸经贸关系中衍生的法律问题,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与繁荣,由上海市法学会与台湾“两岸经贸交流权益保障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八次沪台经贸法律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0日在台湾地区台北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60余位专家学者就大陆台商台胞投资权益保护、当前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发展的新趋势及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讨。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及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台商在沪投资二十一年历程与发展前景(一)台商在沪投资的发展轨迹与会者认为,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经贸发展已冲破人为的政治藩篱,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在海峡两岸分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一发展必将更加迅猛。与此同时,伴随着经贸的发展,涉及两岸的经贸纠纷也不可避免地会同步增长。怎样用合理、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方式解决两岸之间的经贸纠纷,成为两岸工商界和法律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为此,两岸工商界和法律界之间曾多次交流和研讨。虽然在交流和研讨中对不少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但能够取得共识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在两岸政治阻隔的状态下,民间仲裁的方式是解决两岸之间的经贸纠纷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入世"后海峡两岸的经贸争端及其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峡两岸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的经贸交流将更趋广泛与深入,两岸的经贸争端也会随之增加.本文在分析两岸经贸争端产生的可能性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对其进行法律调整的种种途径,以期促进两岸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仲裁与法律》2004,(95):3-4
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和中华仲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经贸仲裁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9、30日在台北召开。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率领中国内地仲裁法律代表团一行19人如期抵达台北出席了会议。台湾仲裁界、法律界和经贸界有关人士近百人与会。这是两岸仲裁机构自两岸关系在80年代末期开始缓和以来第四次联袂举办的仲裁专业交流和学术交流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仲裁方式解决两岸经贸纠纷已成为法律界的共识.但两岸现行相互认可与执行民事仲裁裁决的法律依据却存在简单套用认可与执行法院判决的规定、申请认可时效违背仲裁效率原则、潜藏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滥用可能和可以认可与执行的仲裁裁决范围不明等问题.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海峡两岸可采取完善各自单边立法、签订两岸专项协议,乃至两岸统一后由全国人大统一立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宋锡祥 《海峡法学》2012,14(3):38-45
随着MOU、ECFA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等协议的签署,沪台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贸合作朝着"双向、直接、机制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促进两岸经贸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和发展两岸经济,探讨和研究两岸经贸和双向投资中衍生的法律问题,上海市法学会与台湾地区"两岸经贸交流权益保障促进会"共同主办"第十二届沪台经贸法律理论与  相似文献   

9.
自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岸经贸交流已日趋密切。尤为可喜的是,2008年5月台湾当局新的领导人马英九上任后,两岸通过海协会和海基会在经贸、人员往来和金融合作方面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两岸间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也有望在年内正式启动协商。这些成果将大大加速两岸间的投资合作发展。为此,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邀请了来自两岸四地和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学者专家,于2009年9月25日举办了“两岸投资法律问题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征得作者同意,本刊选取了6篇论文作一专题刊载,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缪凌 《法律适用》2011,(2):21-25
随着两岸民间关系的迅速发展,经贸往来频繁,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海峡两岸之间在民商事管辖权领域的冲突尤为突出,为区际平行诉讼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从剖析平行诉讼的概念入手,着力研究对海峡两岸区际平行诉讼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香港感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人民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贸交流以及相关的司法、文化合作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更深入了解香港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两岸公证机构的合作,推动两地经贸与文化发展,受司法部委派,山东、河北两省公证界人士一行十人于2005年5月10~16日赴港考察,先后参访了香港律政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香港国际公证人协会、香港廉政公署、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公司注册处以及香港律师会.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厦门市中级法院与厦门市法学会于今年7月14日至15日联合召开了海峡两岸交往中法律问题研讨会。与会同志共同展望海峡两岸经贸发展与直接“三通”的前景,结合实际对涉台案件的实务进行研讨,分析了“三通”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并就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提出对策建议。 (罗世椿)  相似文献   

13.
王平  张志瀚 《中国律师》2009,(12):13-15
编者按:雨过天睛日,海峡正春风。随着两岸经济贸易往来的频繁.法律纠纷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由于两岸的法律存在差并,于是律师在两岸交流合作中便具有特殊作用。如何才能进一步推进两岸律师法律事务的规范合作与互动,实现两岸律师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享.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两岸经贸往来及产业转移对接,本刊特邀专业人士就此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8日,由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省涉台法律研究中心、省法学会、台湾华冈法学基金会等两岸四地法学团体和教学科研机构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海峡法学论坛"在平潭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副省长陈芸,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游劝荣等出席本次论坛。来自大陆20多所高校和法律机构以及台湾地区法学界、法律界专家学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简称《评论》)是一本力图将中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与工程相结合、学术和实务相结合、中国内地建设工程与国际建设工程相结合的中英文双语读物。创办《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建设工程法律界创造  相似文献   

16.
姚仲凯 《法制与社会》2012,(4):50-52,58
赦免制度的研究对处理涉台法律关系有重大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两岸的赦免法律问题,对大陆及台湾地区赦免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评述,并提出相关立法和实务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两岸民间交往的日趋密切,民商事纠纷频发,平行诉讼问题日益凸显,不仅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可能危及司法权威和互信,影响两岸正常的经贸往来。因此,平行诉讼问题已成为两岸司法实务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寻求规制两岸民商事平行诉讼问题的理性设计,应对民商事管辖权制度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兼采不方便法院原则、受诉在先原则及承认预期理论等国际通行规则。  相似文献   

18.
第14届世界法律大会于4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名中外法律界人士参加了大会。 4月22日,由“通过法律维护世界和平中心”主席查尔斯·赖恩主持,在中山公园举行了旨在号召公众注重法律,强调道德价值和法治观念的“世界法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部长蔡诚、联合国国际法院院长乔斯·鲁达在法律日上讲了话。之后,北京市市长陈希同举行招待会,热烈欢迎前来参加大会的各国法律界人士。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的文化同源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两岸的法律制度同属于大陆法系,许多法律概念和法律制度存在着相同或共通之处,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共求发展的基础。厦门地处闽南地区的中心位置,与台湾地区一水之隔,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随着两岸经贸互动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20.
9月4日,被誉为法律界的“奥林匹克大会”——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继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第14届世界法律大会以来再次举办这一法律界的盛会。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法律界人士汇聚北京,共论世界法律发展和革新。他们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