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前,香港是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占的中国领土, 不是殖民地,但英国将其参加的国际条约延长适用于香港。自1997年7月1日起, 香港属于中国特别行政区,原适用于香港的多边条约,除涉及国家主权、外交和国 防外,一般应继续适用,双边条约根据需要亦可在改变名义的情况下继续适用于香 港。香港回归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是否适用于香港,根据香港的具体 情况和需要决定,但属外交国防类或依条约性质应适用于国家全部领土的,应适用 于香港。  相似文献   

2.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842年8月29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利的清王朝屈辱求和,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在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失利,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割走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条约继续适用于香港“九七”之后的探讨徐崇利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届时,香港作为英国“海外属地”的时代即告终结,而成为中国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这一转变将使香港的法律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国际经...  相似文献   

4.
香港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殖民地。“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签订了1842年的《南京条约》,香港岛割让予英方(注1)。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清朝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九龙半岛成为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注2)。1898年,中英进一步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地区(注3)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注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展开了关于香港地位的前途的谈判,最后达成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在84年12月正式签暑。根据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帝国先后签订了一八四二年的《南京条约》、一八五八年的《中英北京条约》和一八九八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约》,使香港、九龙半岛和新界及其周围大小235个岛屿共1062平方公里土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八四三年香港成立政府并享有立法权。140多年来,英帝国为香港设置的法制,属于多层次、多法种的结构。《英王制诰》和王室训令》两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6.
论香港的司法审查制度——香港“居留权”案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97年7月以前香港司法审查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 1843年,中英签定《南京条约》,香港被割让给了英国.从法制史的角度而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代,意味着英国的法律制度开始适用于香港,它所带来的后果是自此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香港的整个法律体系呈现出明显的普通法系色彩,而香港司法审查制度的核心理念,也同样由英国宪法理论的两大原则--"法治"和"分权"原则所构成.  相似文献   

7.
1842年,英国殖民主义者靠坚船利炮逼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定了极不平等的《南京条约》;1889年中英又签定了《北京条约》。从此,中国的历史又多了耻辱的一笔,香港成为被人掳走的孩子,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岁月悠悠,如今的香港已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三大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世界三大货柜(集装箱)码头之一”……香港成为繁荣的国际经贸中心。1997年,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赞誉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香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性了解。  相似文献   

8.
香港国际法主体地位及其缔约权限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中国香港曾被置于英国的统治之下达一个半多世纪之久,此所依据的首先是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根据该条约,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将香港岛永久割让给大英帝国。双方随后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中方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凭借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深圳河以南地区以及附近230多个岛屿(以上地区后称为“新界”),为期99年。至此,英国占领整个香港地区。〔1〕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已就此问题展开谈判,但1945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早日…  相似文献   

9.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古老中国的国门被英国侵略者打开。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的中英《虎门条约》,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同意英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等,在近代外交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页。从此,各国列强纷纷效仿,1844年7月3日,美国特使顾盛(Caleb Cushing)和清朝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正是这个特使顾盛,后来成了美国第一任驻华公  相似文献   

10.
徐崇利 《中外法学》1997,(1):104-110
<正> 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届时,香港作为英国“海外属地”的时代即告终结,而成为中国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这一转变将使香港的法律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将产生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国际经济条约在九七之后如何继续适用于香港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顺利解决,对确保香港继续成为一个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将对香港地区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这在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方面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结合。现拟就这一问题阐述如下。 一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国。十九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政府同它缔结的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条约是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1日,香港即将结束100多年屈辱的历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下的一部分。回归后的香港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基本上保持现有的社会制度,并实行高度自治。毫无疑问,这一变化将对香港现行的法律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探讨由此引起的香港法律的变化,对于作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法律渊源的变化香港现行法律的渊源有:(1)英国的制定法和判例法;(2)国际条约;(3)香港本地制定的法律,包括条例、附属立法和判例法,其中条例及附属立法有529部,判例100多册;(4)中国的;日律及传统习惯。可以说97…  相似文献   

13.
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香港律师制度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1844年,香港还在英国管治时期,香港便设立了最高法院,同时并引入了英国的法律及准许英国和爱尔兰认许的律师在香港执业。香港的首间法律学院於1969在香港大学设立。在此之前。欲投身律师行业的人士,必须远赴英国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的回归开创了国际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亦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关于香港问题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在国际法上无效条约在国际法上是指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的国际书面协议。它是确立相互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法律行为。凡有效的条约对各当事国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由该国善意履行。对以侵略战争所摄取的结果而缔结的条约,由于该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的、非法的,“非法行为不产生权利”,因此,这种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所强加的条约是无效的或可废止的,并在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明证。19…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澳门回归以前,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即既有国际司法协助的性质.也有区际司法协助的性质。这是因为,在港、澳回归前,香港、澳门分属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管辖之下,进行司法协助,须与该两国缔结双方条约或经两国政府认可,因而具有国际司法协助的性质。但是香港、澳门终究是我国领上的一部分,因而内地与这两个地区的司法协助,属于一国之内司法协助的范畴.又具有区际性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国两制”特殊政治体制,赋予了香港、澳门经中央政府授权后的部分缔约权,如何协调平衡国际条约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的适用成为一大难题。通过国际条约适用理论、国际条约效力等级、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等问题,对国际条约在内地、香港、澳门地区的适用进行比较分析,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引言香港现行法律属普通法系。从其法律构成来看,它主要包括“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普通法及衡平法、条例、附属立法、习惯法以及英国政府同其他国家缔结的国际条约或协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香港现行法律都深受英国法的影响。香港现行的冲突法是香港现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解决不同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的民事法律冲突,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香港现行的冲突法与英国冲突法基本相同,相差不大。其冲突规范大多由英国普通  相似文献   

18.
<正> 香港以其名义单独同外国签订双边投资条约是其签订双边条约实践的最新发展。截至1994年5月27日,香港已同13个国家进行商签双边投资条约的谈判,先后正式签署4个此类条约。其中,《香港政府与荷兰政府关于鼓励投资和保护投资协定》(以下简称“港荷投资协定”)1992年11月19日在香港正式签署,1993年9月1日正式生效。鉴于该协定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本文拟比较双边投资条约的一般实践、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荷兰王国关于相  相似文献   

19.
黄莉娜 《时代法学》2009,7(3):114-120
1968年1月,英国、美国和苏联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主要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虽然该条约只有11个条文,但是它在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法制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条约也存在某些概念模糊不清、对非核武器缔约国的歧视、退出条款限制不够、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权限等问题。要真正实现全面彻底防核扩散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努力地对条约作出合理的修订和完善,倡导以条约为基础的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等有关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在此日期之前于香港行之有效的国际条约将继续适用.然而,采用什么方式具体交接、适用这些条约,目前中英双方尚未形成一致看法.历史上,国家恢复行使领土主权并需要适用该领土原有的法律的例子并不少见,如1924年德国移交海梅尔地区给立陶宛,1932年法国与瑞士之间的上萨瓦与节克斯自由区争端.不过,这些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