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满春 《前进》2006,(9):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第一次把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人手,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收入分配改革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可以说,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已成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决定》还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因为,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发展、改革和开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核心,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提炼公安精神 打造和谐警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勇华 《公安教育》2006,(12):14-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核心任务。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主旨目标,是各项领域工作开展的一个指导重…  相似文献   

4.
侯宗权 《新重庆》2005,(1):24-2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这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更全面、更科学。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我认为,  相似文献   

5.
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四中全会决议确定了在中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宗旨与社会理想。是实现经济现代化同时又要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近读邹万银著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说》一书,感触颇深,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胡锦涛同志二○○五年二月十九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的阐述。本文就学习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文献,学习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思辨。  相似文献   

7.
韩锴 《观察与思考》2005,(13):52-53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并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既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又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从社会管理学的角度看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执政的共产党在社会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务必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极大地丰富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容;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奋斗目标,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实践证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政协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新时期党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要构…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要实现的小康社会要比2000年有六个“更加”,其中第五个“更加”就是“社会更加和谐”;报告第二部分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0.
何家银 《新东方》2005,(4):37-39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和根基。 一、公平的内涵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 社会公平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规则下社会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各方面的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分配合理和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相对的。 社会公平是具体的,是指公平有着多方向的具体体现。从横向看,可以把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权利公平、义务公平等不同的类别;从纵向看,社会公平可以分为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起点的公平是指社会各阶层之间相互开放,平等进入,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过程公平是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过程要公开和透明,在保证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的前提下,有了结果的公平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13.
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人员要带头贯彻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真正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的社会;是一个政治清明、体制合理的社会;是一个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社会;是一个言路通畅、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一个心平气顺、和睦相处的社会;是一个富于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党执政的基本要求是拥有和谐的社会基础,而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基层,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团结大多数,充分发扬民主,和谐社会就具备了雄厚…  相似文献   

14.
记者: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民主执政。这既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民主与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是心理因素都有联系。您是怎样看待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颜咏涛 《新东方》2005,(5):43-4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并且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规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这是在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列,四位一体,构成我国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区的意义及目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勇 《中国民政》2005,(5):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将其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党的十八大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摆在突出位置。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方向.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建构和谐社会有何关系? 如何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 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加强理解、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管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强调"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反映了社会普适的运行机理,其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体现,如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的"和则多力"。吏伯的"和生万物"等等观点。当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注重构建"和谐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05年新春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并强调了这一命题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