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安珂 《今日广西》2007,(22):47-50
2003年国庆节前一天,我兴致勃勃地带着给女儿诗雅买的白色旅游鞋赶到学校.准备送给她过国庆节。看见天使一般穿着白色衣裙的诗雅兴奋地向我飞扑过来,我的心一下子让无边的父爱给填满了。诗雅抱着鞋.欢喜地说:“爸爸,你能陪我过国庆节吗?”我的心“咯瞪”一下沉了下来。和她妈妈离婚后,我只能到学校看她。看见我为难的样子,懂事的诗雅不再要求了,她低下头,  相似文献   

2.
初秋的一天,辽宁省北票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门前,笑容可掬的老校长正在亲切接待着一位坐轮椅的少女。她是慕名从辽阳赶来要求入学的。她怯生生地问:“收我吗?”“收!怎么能不收呢。”老校长慈祥地笑着说。少女哭了,老校长一席话,勾起了她多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3.
陈升在歌中唱到:“她知道男人那些甜蜜的话语,是一口诱人昏迷不醒的毒酒,只是为占有她那美丽而动人的身躯。” 在QQ上我把这段话发给琳琳,琳琳很快以不屑的语气回复我说:“你懂什么?他真的对我很好,但他也不能对不起他的妻子,所以我选择了自己离开。” 我不禁愕然…… 19岁的琳琳是我在QQ上认识的一个小朋友,现在还在学校读书,是个表里如一的单纯的女孩子。按照我们的年龄落差,她叫我叔叔。不过第一次见面我这个叔叔就把她数落哭了,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下。本来在QQ上她已经告诉了我她和那个男人的故事,但是她亲口和我说的时候我还是很生气。琳琳认识他已经两年了,她也做了他两年的情人。那个男  相似文献   

4.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5.
倾听内心的声音: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我她第一次来咨询室找我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是:“我想了解自己,更多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尽管我不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问题,但一个面临高考的女孩,在即将高考的前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有些吃惊。我对她点点头,并给了她一个鼓励的微笑。“我觉得我很固执,而且不是一个好学生。”“能说的具体一些吗?”“比如,我经常在一些小事上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不穿校服;在学习上,总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从不听从老师的意见;平时学习也不用功,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在重大考试中,总是可以发挥得不错。”一切就从离她们最近的学…  相似文献   

6.
田岚岚 《政协天地》2011,(12):23-25
见到林瑛委员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看看我们的学校吧!”我有些犹豫,说:“还是先聊吧,因为我们的本期策划是‘新生代省政协委员’,时问来得及的话我们再到学校各处转一转”。林瑛又说了:“还是先看吧,看了你才能理解这所特殊学校全体教职人员的艰辛付出,才能明白为什么教委对我的提案那么重视。让外界了解我们学校,让无声世界发声,  相似文献   

7.
课上,我发现瘦小单薄的田梅神情倦怠,懒洋洋地伏在桌上,像是病了。于是我边讲解课文边走过去弯下腰轻轻地问“:要不要去看医生“?她赶紧摇摇头:“老师没事,我能坚持。”见她态度坚决,我没有强求。课后,我放心不下,还是带她看了校医,校医说她可能得了肺炎,建议去医院治疗,于是我便送她回家。三天以后,田梅到校了,还给了我一封信,信上有这样的话“:老师,能得到您的关心、呵护,我万分感激,其实在学校里,要么你学习成绩特别优异,要么你多才多艺而又善于表现,要么你成绩特别差又特别调皮,你才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而我什么也不是。我成绩一般,性格内…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上学     
在美国上学宫宁(一)第一天到学校报道,便被泼了一头冷水。“你误了CUNY考试,你知不知道?”那个接待我的中年妇女带着训斥的口吻说。我告诉她,离开中国前,我曾经给校方写过信,说明因为各种手续,我赶不上这次考试,请学校另外安排个日期,因为学校录取办公室的...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为了继续学习长笛,伦慧放弃了在台湾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只身来到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拜师求艺,师从音乐学院的朱同德教授,却还没能正式跨进学校门槛。 “笛侠”是我送给伦慧的“雅号”,因为她将自己比作古代云游四海的侠客,在她的学艺道路上充满了曲折和艰辛。还是让伦慧自己讲一讲她在北京的求学故事。  相似文献   

10.
到布鲁塞尔的第二周,我就到家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咨询女儿进园的情况。幼儿园金发碧眼的女秘书面带笑容接待了我。按照规定程序,秘书女士收了女儿护照复印件、照片,详细介绍了上幼儿园的情况,最后和气地说:“如果你愿意,下周一就可以把你女儿送过来。”然而,她却一直不提学费这个关键性问题。我以为她英文不好听不懂“学费”这个词,反复换种方式询问,秘书牛头不对马嘴地说:“如果你家小孩中午吃学校的饭,要交饭钱。”“别的还有吗?”我又问。  相似文献   

11.
“指尖阳光”孤独症儿童画展上我看到了德德玛,她带着朴实、善良、博爱走进丑小鸭特殊教育学校,走进了孤独症孩子们的身边;用她的坚强、勇敢、无私的伟大品格引领着身边的人们,将爱编织成阳光、雨露,照耀、滋润这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们,走进“星星世界”。  相似文献   

12.
幽默天地     
不诚实 “我妻子对我不诚实。”一个愤怒的丈夫在酒吧里对好朋友说。 “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昨天一夜未归,当我问她去了哪里时她说是和自己的妹妹在一起。” 那位丈夫喝了一口酒之后继续说“事实上,她妹妹昨天夜里一直和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乡音》2006,(9)
隆尧县政协委员刘志芬,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曾任隆尧县影剧院经理。她于1994年创办成龙学校,1997年创办小成龙学校,2000年创办莲成龙学校,使成龙学校成为一所总校、两所分校的教育集团。她对救助的7名失学儿童,承担起所有费用;她曾为修桥、资助贫困生上大学等公益事业捐款数万元。她本人先后被授予省级“先进工作者”、邢台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县妇联嘉奖,荣立县政府二等功。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14号台风重灾区浙江临海市杜桥镇看望受灾村民遇到一名中学生小叶,她向总理反映,她的亲属由于住所旁边的山体出裂缝,人身安全遭到威胁,请总理帮助解决。温总理对她说:“小叶,你心,我一定落实。如果我落实不了,你找我,找省委书记,好吧?一定你家里安全,而且很快就落实。”总理的这番话,至少在三个方面发人深思。一是要善于“走进”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无论是下矿井、访农还是进工厂、走学校,温总理常常冲破“包围圈”,不走“规定路线”,与群众手拉手,一如久别重逢,并一个劲地鼓励他们说实话。他的真诚亲和,让群众也乐于、敢于向…  相似文献   

15.
7月31日,见到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的时候,她正在家中养病。打开门后,她小心翼翼踮着受伤的一只脚,把笔者引到客厅。今年上半年,大陈实验学校启动校舍重建,翁丽芬为学校建设的事情四处奔波导致脚趾骨断裂。一检查,医生告诉她:她的脚趾问还长了一个瘤,必须手术。“那时候实在是太忙了,学校基建上去后,电力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我每天都在忙着解决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时间。”  相似文献   

16.
邵大祥 《现代领导》2001,(11):23-24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平时不大出门。有一天却挥汗走了半个多小时,气喘吁吁地来到一所学校的校长室,万般请求校长,收下她的孙子。老太说:“校长啊,我的孙子能进你们学校读书,我可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7.
旧时的月色     
回忆总是美好的。 我曾读过一首海明威写的诗。诗中写道:“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在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北京,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现已并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是我的“流动的圣节”。 其实我高中时读的是理科,上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中文系是我到学校报到之后才知道的。我上大学时是1991  相似文献   

18.
滚烫的冰     
太阳无情地晒着,我束紧腰带,漠然地站在厂门口。心里烦极了。人们出入时主动掏出工作证,我懒得看,便挥手请便。我一个大小伙子来干保安门卫工作,有啥出息,谁看得起呢? “冰棍,雪糕。”一声吆喝,打断了我的沉思。我一看,又是她。前几天她硬给了我几个雪糕不收钱跑了。结果让同伴说是我的相好。怎么她又来了。稍走近,她说:“喂,你别在这儿喊了,去别处卖吧!”她说:“我在大门外边你也管吗?”我没话说了,瞪了她一眼。她却又笑着说:“宝鸡人真有意思。”“你咋知道我是宝鸡人?”  相似文献   

19.
王珏 《台声》2022,(17):84-85
<正>2016年的时候,我离开家,从一个富也不富但足够安逸的江南偏北的地方,来到了中国东南的厦门,一个很靠近台湾的地方。到福建是我真正接触台湾的开始,一晃已是第6年。大学期间极其懒散,奉行万事只图“我喜欢”,也就没接触到什么。只记得有个好友去台湾交换学习,我再三叮嘱她照顾好自己,她微弱地回我“没事的,我都不敢在这里提及任何政治立场。”一番波动后再入校园,偶遇了学校里的一位台湾老师。  相似文献   

20.
留住自己     
留住自己唐树伟几天前,遇到了一位女士,她笑着向我走来,似见到久别熟人。出于礼节我也向她还以微笑,只是她的相貌对我来说又陌生又熟悉。直到对方叫出我的名字,称我为“老同学”时我才恍然想起她是我中学时的“同窗”。为摆脱窘境,急忙自我解嘲地说:“你变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