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理想国》是柏拉图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古希腊城邦既是政治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又是教育共同体。柏拉图以理想城邦为背景描绘他的教育蓝图。从柏拉图公民教育目的角度,考虑到城邦国家特质,理想国家的基础在于个人,个人的基础在于灵魂;如有正义的国家,必先有正义的个人;如有正义的个人,必先有正义的灵魂。反之,如有正义的灵魂,即有正义的个人;如有正义的个人,即有正义的国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城邦公民的教育,而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正义德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是社会个体成员在法治社会中必备的思想意识,也是社会个体成员成为合格公民的思想基础,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本文立足高职院校教育的现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实施与公民意识教育结合起来,探索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洛克非常重视公民教育,他的公民教育思想具有自由主义的色彩,他认为自由是公民教育的前提,也是公民教育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他提出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由人,即新型绅士。洛克认为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知识教育和公民健康教育。关于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由于当时学校较为恶劣的学习环境,洛克主张家庭教育而贬抑公共教育。关于公民教育的方法,洛克也有很多新颖的见解,如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研究一般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对儿童的管理要宽严得当、宽严适时等。洛克公民教育思想对欧美国家的公民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耿依娜 《探索》2004,(5):94-97
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完善,公民教育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本文梳理了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西方公民资格理论中公民教育思想,总结了邓小平对公民教育思想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应从重塑公民教育观、丰富公民教育的内涵、拓展公民教育的途径、改进公民教育的方法等四方面入手加强我国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应用推动了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空间公共精神的缺失、文化低俗化倾向及网络伦理困境,对公民教育提出现实诉求。同时,网络实践提供了主体性生长的自由空间,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道德人格的塑造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和平台。网络时代这一历史境遇,不仅赋予公民教育以新内涵,使之将培养公共精神作为目标追求,而且在客观上要求公民教育内容必须做出时代性的转换:注重主体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技能和公共理性的教育。网络作为公民教育的新平台,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一是互动协商,转变教育模式;二是授受合一,优化教育过程;三是深入实践,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对公民的教育,而尤以公民教育中的公民政治教育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过程的必要程序,其前提是公民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认知以及公共精神的培养。公民教育有助于加强公民的时代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基本技能训练、公民关系的和谐度以及参与式公民文化的营造,因此包含着公民参与的意蕴,进而成为建构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转型期中国尚不成熟的公民教育不足以推动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建构,如固有文化的模式、教育形式欠多元化、教育内容过于虚化以及公民缺乏主流的信仰;需要通过权利意识的培养、公民演说能力提升、公共精神植入等层面推进和完善未来的公民教育,使公民在拥有政策参与机会的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民意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民教育源于近代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客观来说,我国的公民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开展公民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益于公民国家意识、合作精神和独立精神的培养。在公民教育中,学校是开展公民教育的最有效的场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9.
班红娟 《新视野》2012,(4):106-108
公民教育是在现代社会里,引导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美德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公民教育的内容需从公民知识、公民态度、公民行为和公民能力四个方面来把握。公民教育实施路径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构筑,形成系统的公民教育网络。其中,家庭公民教育是基础,学校公民教育是主渠道,社会公民教育则是前两者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交往视域中的公民是以交往资质为前提的、能动的交往共同体的成员。公民教育不是单向地打造人性的过程,而是通过主体间的公共交往实践主动提升人性的活动。中国大学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主阵地,可以在交往视域中转换教育形式,为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1.
“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八荣八耻”提高了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并从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对公民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规范。它的适时提出,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和价值层面分析,由对物的依赖性而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深层的价值危机。面对"人的物化"问题,德育应该直面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理论自觉,以人的方式理解把握、教育人,面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德育,实施德育自身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宪法权利二分法理论下,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依赖立法裁量。公民受教育权被视为"方针"与"宣誓"而抽象与不确定,其实现面临严重障碍。借鉴德国宪法权利二重性理论,重视受教育权的客观价值秩序功能,是公权机关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中,“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精神、一种认识规律、一种实践路线。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是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因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我们“要靠实事求是吃饭”。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重温“实事求是”,必须不断凝聚坚持实事求是的不竭动力,准确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要求,努力涵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5.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推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了重要部署。为了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建议》重申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实质是育,即育人;重点是全,即全面;关键是实,即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育人实践活动。面对当前高校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更新育人理念、实现课程联动、发挥教师作用、建立完善制度、优化育人环境,协力同心落实“三全育人”,才能不负时代重托,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网客"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网客"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通过创新提高有效性: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网客"文化带来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变化;要完善"网客"文化规制建设;要加强"网客"文化技术平台建设;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网客"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表,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党建工程主阵地的党校,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充分发挥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在党校全面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全面体现党所代表的先进性 ,党校在发展党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上 ,主要体现在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党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教育上。因此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研究党校的办学目标 ,认识党校发展中的差距和矛盾 ,深化党校教育和教学改革 ,努力探索学校干部教育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及“利益至上”的教育环境下,有如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以及被近代学界称之为“爱满天下”的陶行知之类人师者,时下又鲜有效仿者,综现历史,能青史留名的大师,大多是经师与人师兼备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能以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对象和巨人的道德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